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存在着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处理好高校、导师、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并具有有别于其他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当代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负责制存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指导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实施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应该澄清委托代理角色定位,明确责权利,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转嫁代理风险,用委托人的权力约束代理人的权力,利用长期代理目标进行重复博弈,强化研究生导师声誉激励,正确考核研究生导师工作绩效,合理解决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2.
全员聘任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其兼职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然存在。要实现理性的委托—代理关系,独立学院应在认识并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委托人问题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通过明确契约,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等途径努力消除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员聘任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其兼职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然存在。要实现理性的委托-代理关系,独立学院应在认识并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委托人问题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通过明确契约,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等途径努力消除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立高校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制度,资产所有者是委托人,高校经营者是代理人,如同企业核心问题一样,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与约束代理人,实现其有效的组织和生产活动,规避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达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吸收其他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把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引入到对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和管理绩效的分析上来。在公立大学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上 ,第一层级代理人的行为选择与委托代理关系中隐形的激励契约密切相关。公立大学的产权关系与它特殊的目标、功能和使命 ,对代理成本的度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某一环节上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非正常合作会改变正常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现象 ,且代理人若不在正常的市场上依照市场机制进行挑选 ,大学的运行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解决我国公立大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需要重新构建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这方面有赖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突破 ,也有赖于政府新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是民办学校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实质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可依据信息和行动、事前和事后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专门研究。委托—代理理论有两个假设:人是超级理性的,人有着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也比较模型化。委托—代理问题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选择最优代理人,二是选择最优的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民办学校治理机制引入委托—代理理论,目的是深入了解民办学校治理机制的理论,提高民办学校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的报酬是其绩效的函数。依据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公司制企业应以明确的代理契约来定义代理人的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对称关系,绩效评价是支付报酬的标准;因此,契约中除了应有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应包括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激励经营者朝着委托人的利益目标方向努力工作。只有给予经营者足够的剩余索取权才能从根本上调和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以控制代理问题。根据代理理论的要求,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考虑代理人所在企业的特点,我们对代理契约模型的核心内容——业绩考核、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进行了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家激励理论的简单评析 有关企业家激励理论的文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对代理人激励的方案(这一方案中给代理人的支付是可观测变量如利润的一个函数),使得在满足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使委托的收益最大化。第二类是在不完全合同的框架下,讨论产权的归属对参与方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 ,委托人远离企业 ,通过委托代理关系而形成的合约来治理代理人。由于这种合约的不完备性、合约各方利益不均衡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不平等性等 ,进而决定了委托人要想出一个“招” ,这就是“公司治理” ,来维护公司的合约关系。公司治理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系列管理机制 ,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动 ,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 ,其中 ,激励约束机制是维护公司的合约关系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这一体系中包含高校、导师以及研究生三个主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三层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从代理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代理人有着不同于委托人的利益和目标,所以他们的效用函数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第二,代理人对自己所做出的努力拥有私人信息,代理人会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委托人必须采取措施以最小的代价,使得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愿意为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和监督,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又称为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代理问题的类型总结了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淑娟  徐玲 《文教资料》2014,(6):143-145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分析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其问题存在于委托人——教育部与代理人——高校与专家组之间出现的“代理人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专家承诺与问责制,以及教育质量市场评价体系等是解决代理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很多地方,文化政绩工程已蔚然成风,惹起非议.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文化政绩工程以文化为招牌但违背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之公共性的公然背离,是公民与政府官员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范.治理文化政绩工程,应规范政策制定过程,规范委托人、代理人行为;扩大公民的政策参与,形成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直接约束机制;完善民主财政.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使得风险投资面临严重的代理问题,委托人需要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以期通过承担风险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限制可能发生的利益偏差,恰当的制度安排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和风险。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机制契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风险投资机制将监督、激励与风险分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缓解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减负政策执行涉及多层、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重重阻滞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推动减负政策执行利益整合、削减委托代理信息传递链条和构建“火警式”监督机制,是治理该政策委托代理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委托代理与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栗玉香 《江苏高教》2005,68(2):88-90
高校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是长期以来容易被高校管理者忽视的问题一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认为在高校与教师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中也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相似的条件,即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差异和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的产生;而这是高校内部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不相容,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监督的乏力,委托人对代理人选择的唯一性等原因,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偏离预期目标发生偏差,为有效防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解决公共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需要重新建构一套有效机制,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相似文献   

19.
改制以后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质上和企业代理问题有关,解决好了企业代理问题,就是解决好了企业管理层的问题。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代理问题解决的最终途径是使代理人的目标服从委托人的目标,即双方的目标相互融合。与传统观念不同,代理理论承认和尊重代理人的利益,认为委托人的目标要通过代理人实现,只有在满足代理人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考制度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的机理,教育培养过程分割性的安排造成教育主体之间委托代理分离,而高考招生制度过于显性化的评价方式带来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高等教育主体改革目标的强制合同很难监督执行,高等教育主体委托人真实意愿表达改革目标同其传递信号高考招生评价制度之间存在不完全性、非对称性,导致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代理人行为改变。一方面,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符合其自身成本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缺乏内在制约和外在惩罚机制,具有路径依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高等教育委托人依据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显性评价方式进行选择,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使得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高等教育主体逆向选择带来教育客体培养模式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负面示范作用、选择权丧失、进一步强化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等五个问题。最后针对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