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宽容是教师的重要德性,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自我和同事等的宽容。而其中对学生的宽容是教师教育中宽容的最重要形式。教师对每一位成长中的学生给予宽容实质包含了其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和人格的尊重。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得到教师宽容的权利。当美国人对枪杀三十二名学生的韩国凶手赵承熙给予同样的哀悼与立碑时,这无疑蕴涵了一种“无私”的宽容精神。既然人们可以对一个造成伤害的凶手给予宽容,那么,我们的教师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给自己的学生以宽容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得,不能总是“牵着学生走”。为此,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自学质疑→自读解疑→讨论释疑→集体交流”的“自学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 自学质疑 (5分钟 ):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疑难问题。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开端。据此上课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 (可分组 )首先汇报课前预习中读懂了哪些内容,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经过梳理,…  相似文献   

5.
自主性1、发扬民主。少先队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少先队员应是自己组织的主人。但是,某些学校的少先队组织不能发挥自己主人翁的主动性、积极性,队员变成“小木偶”,队长变成“算盘珠”。要培养队员当家作主的精神,首先教师、辅导员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少先队组织,与队员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队员对教师、辅导员就会敬而爱之,就会把教师、辅导员  相似文献   

6.
听。相当多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老师讲课,不知道该听什么.结果该听的没有听。不该记的倒记了.一节课忙忙碌碌,其实什么都没有学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注意力要集中。要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同学。不能分心。教师上课应力求生动。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要反复强调.不停讲解,直至学生重视为止。  相似文献   

7.
王献章 《福建教育》2005,(10A):18-18
一、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圆满成功,就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深入探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干涉学生选题。学生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设计出一堂好课,很多教师在备课中,特别注重教法灵活、重点突出,但往往容易忽略课的结尾。我认为课的结尾同样是一门艺术,应努力做到“畅、精、妙”。好的结尾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结尾要畅,即课的结束讲究流畅,与课的整体协调一致,衔接自然,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乌鸦开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所采用的结束类型应当各不相同,否则,就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结尾要精,指课的结束讲究精练,既能将全课内容高度浓缩,便于学生…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教学如果是教师“满堂灌”式的一味讲授,学生就不能有效地接收,教学效果一定不理想。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学时教师不做有效的引导,学生大多不能理解掌握,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法宝。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既然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填鸭”,那么师生间共同活动应该是课堂的主旋律,提问则成为构筑课堂教学大厦的框架。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的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变成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注意把握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相似文献   

11.
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由于是对言语生命的顺应和养护,对学生内在言说欲的唤醒和激发,因此,对他们言语天性、潜质、个性等的辨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不可否认,多数教师在辨析上有困难。这体现了长期应试写作教育对写作主体的忽视导致语文教师教育能力的欠缺。今后这样的教师恐怕不能算是称职的语文教师。因为这一能力是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要防止越俎代庖,甚至限制、束缚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然而,放开手脚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而废弃,这里涉及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度”的问题。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某些失“度”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还要关注在合作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不能摆脱了“主宰者”.又成了“旁观者”。教师恰当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当起到以下几个作用;①帮助学生确定目标;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实的问题;③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经验和新知识问的关联;④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⑤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下面以“年、月、日”这节课为例。浅谈个人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板书似乎是教师的专利,至于教师的板书是否引起了学生注意,学生是否明白了教师板书的意图,那就很难说了,因此,这样的板书基本上成了形式。能不能把板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复习系统知识———出示练习题———分析例题———布置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致命的弊病:首先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讲解占用将近40分钟,学生的练习基本上放在课外。学生围绕着教师转,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被动接受,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和评价,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再次,教师没有获取讲解信息的机会,盲目、随意的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我一直提倡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成是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位有新潮观点的校长,最近发现学校的师生关系如同餐厅里服务员与顾客的关系,特别是职业中专的师生关系和普通高中不同,更像饭馆、餐厅,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是“顾客”,所以应该和餐厅服务员那样打扮起来为学生服务,于是发起了一场“教师扮靓活动”:大力动员教师精心打扮,穿高跟鞋、染发上班的女教师大受表扬,特别鼓励教师穿时尚的衣服,亲自动员在群众中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带头扮靓。为了使扮靓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而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取消原有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在学校里要穿校服,不能染发、穿高跟鞋等等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它既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也依赖于一定的内在因素,它的成败是师生双方有机统一的结果。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应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努力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一精教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必须精于授课艺术,广与专、博与精是教师需要兼备的素质。二严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随心所欲。教师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使其持之以恒,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成绩才能…  相似文献   

18.
一个儿童在入学之前,应该说思想是非常纯洁的。到了入学年龄,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如何教育好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校长、教师的责任很大,学校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小学生年纪小,思想教育不能是说教填压式,或空喊口号做花架子。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小学接受六年的教育中,正确识别优良品德,亲身感知优良品德。逐步养成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9.
周小林 《湖南教育》2002,(22):39-39
一位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学生在学完分数除法法则后问教师:“分数除法能不能像分数乘法法则那样计算,也就是分子与分子相除,分母与分母相除。”教师听后笑了笑:“天方夜谭吧,不能。只能运用分数除法法则运算,乘以除数的倒数。”这个学生就没说什么了。事后,这位教师自己又按学生所讲的“法则”做了几道分数除法题,果真发现学生讲的是对的。于是,教师第二天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学生,并向全班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听后笔者深思,从学生的发问到教师的否定,再到教师的肯定,可以窥见我们教学的疏漏。教师虽然表扬了这位学生,似乎保…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好课观     
好课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相互牖启。心走向神,不能安放;心走向物,也不能安放,一如鲁滨逊漂流到荒岛,孤零零一颗心,面向异物,何以安放?心走向心,才能找到安顿,找到归宿。好课注重的是学生心走向教师心、教师心走向学生心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智慧相互牖启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