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体育科技》2011,(1):87-87
1.古代奥运会就曾出现运动员服用草药和饮酒以追求更好成绩的现象,那时的草药和酒就是兴奋剂最早的雏形。2.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药物学的迅速发展,西方体育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使用兴奋剂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因兴奋剂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兴奋剂是伴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兴奋剂,其隐蔽性极强,具有许多鲜为人知潜在危害性.综述了基因兴奋剂的种类、机制、危害和相关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在可能出现的基因兴奋剂中,提高耐力素质的基因兴奋剂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提高力量素质基因兴奋剂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生长激素(GH)等.基因兴奋剂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对运动员健康与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基因兴奋剂检测技术已成为全球反兴奋剂工作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基因兴奋剂检测的研究主要从检测载体、导入的外源性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蛋白质,以及外源性基因对人类正常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图谱的影响等几方面着手.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发出高效、成熟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兴奋剂的入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最初出现的药物兴奋剂,到现在更为隐蔽、更加危险的基因兴奋剂,这些黑名单上不断增加的违禁物品,无不严重破坏着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突破人类道德的底线,进而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兴奋剂不仅是有悖奥林匹克精神的"毒瘤",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的诚信、健康权与生命权的极大挑衅.然而现行兴奋剂问题的处罚方式却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处罚原则过于严格导致打击面扩大,另一方面犯罪成本过低导致打击力度不足.因此,该文希望通过对兴奋剂问题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刑罚的依据,给予兴奋剂违法犯罪有力一击.  相似文献   

4.
角逐金牌,堕入魔道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那一天起,直到10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崇尚“公平竞争”的人们一直不遗余力地与竞技场上各种各样的欺骗行为斗争。在这些欺骗行为中,最顽固、最具危害的就是使用兴奋剂。事实上,服用兴奋剂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古奥林匹亚运动会上。那时,那些崇尚赤身裸体之风的竞技者们就在食用菌类及其它草药中寻找提高体能的途径了。进入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中兴奋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奥林匹克理想、原则与兴奋剂,兴奋剂与人体健康的道德关系,兴奋剂的科研问题,对禁用兴奋剂的讨论等内容,进行了综合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兴奋剂在竞技体育公平竞争原则中具有两极性。2.兴奋剂帮助人们实现挖掘其潜能的作用。3.兴奋剂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4.兴奋剂是科研的产物,科研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活动。5.禁用兴奋剂的法规和手段难以恰当地解决兴奋剂问题,且派生出新的不公平性、危险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6.
每届奥运会都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兴奋剂丑闻事件.再好的隐蔽手段最终也是难逃法眼。奥运会给人们带来的应该是欢乐、是激情.而不是丑陋。兴奋剂可以说是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出现的事物.虽然兴奋剂可以帮助运动员大幅提高运动成绩从而赢得比赛.但是在他们得到了荣誉和利益的同时却牺牲了体育的公平.自身的健康。2008北京奥运会已离我们远走.201 2伦敦奥运会悄然来临,而奥组委也加大了打击兴奋剂的力度.希望这将是一届完美而又严格的运动会。  相似文献   

7.
兴奋剂问题是竞技体育的毒瘤,使用兴奋剂违背体育精神,损害运动员身心健康和国家形象,极易引发政治风险和重大舆情事件。我国长期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以便从根本上消除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问题。反兴奋剂教育基地是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河北省通过积极筹建反兴奋剂教育基地全面加强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助力实现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兴奋剂问题“零出现”目标。本研究结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备战周期中河北省反兴奋剂教育基地的运行情况,分析建立教育基地的意义、作用以及启示,旨在为我国后续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因兴奋剂的检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康琰琰 《体育科技》2010,31(1):48-49,58
兴奋剂是指因违反体育道德和医学道德而被国际体育组织禁用的药物和方法,兴奋剂的使用多年来一直在困扰着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近几年,在高水平的药检及严厉的处罚下,反兴奋剂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出现,预计在未来基因兴奋剂将成为兴奋剂发展的主流,由于基因兴奋剂的隐蔽性和检测的困难性使其成为兴奋剂检测的一项新挑战。从基因兴奋剂的概念、基因治疗与基因兴奋剂的联系、基因兴奋剂的危害及国内外的最新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有力打击基因兴奋剂的滥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最新规定禁用的兴奋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IOC-MC)规定在体育比赛中禁止使用兴奋剂(Doping)。目前,禁用的兴奋剂科类已增至105种,是最开始的13倍。由于我国兴奋剂的问题出现较晚,有关的知识介绍较少,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运动员误服兴奋剂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本文将介绍IOC-MC最新规定禁用的兴奋剂的范围和种类。兴奋剂的范围和种类是:刺激剂(42种)、麻醉止痛剂(19种)、合成类固醇(16种)、利尿剂(15种)、肽类激素(4种)、β-阻断剂(9种)和禁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兴奋剂"和"兴奋剂使用"这两个词可以相互通用,都是指竞技运动员在有背体育公平原则和损害健康的条件下,摄取和采用药物以及使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和方法,以获取较好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物质;兴奋剂使用的现状,一是兴奋剂使用的种类(手段)多样化,使用范围越来越宽,使用出现组织化和专业化,二是兴奋剂使用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上遭到了"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极力打击;对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两种观点是,一是坚决禁止使用兴奋剂,二是兴奋剂使用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反兴奋剂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特别是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体育法》增设反兴奋剂章充分彰显了我国对于反兴奋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的决心。通过对新修订的《体育法》反兴奋剂相关条款的渊源进行解读,结合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周期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成效加以佐证,重点从继续优化治理工作模式、强化风险防控体系、拓宽国际科研合作等实践层面提出对我国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周期反兴奋剂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17(3):21-21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反兴奋剂参赛资格准入制度已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实施,此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和落实总局十一运赛风赛季和反兴奋剂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提高运动员及其辅助人员自觉抵制使用兴奋剂的能力,将反兴奋剂关口前移,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保证运动员千干净净参赛和十一运会的圆满举办.国家体育总局于7月14日举办了十一运会运动员反兴奋剂参赛资格准入制度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反兴奋剂的法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兴奋剂司法中,“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取舍中,优先维护程序正义;“公平与效率”出现矛盾时,效率先于公平;“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则分别适于“定罪”和“量型”;面对“行为能力是否具备”,目前是“对象一律”的策略,以后应立法加以改进。反兴奋剂执法中法律救济贯彻正义、公平理念,彰显人文关怀。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是反兴奋剂法理实践的自觉前移,彰显教育先于惩治、预防重于惩治的人文精神。我国应完善正式教育体系,将教育对象从运动员、管理人员扩大到各类社会人员,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及其生源。反兴奋剂斗争是“体育精神与负面人性的博弈”,而科技的发展给新类型和新品种兴奋剂出现带来可能,因而反兴奋剂具有复杂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公布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与禁用清单,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历届冬奥会查处的违禁物质和违禁方法,对兴奋剂的生理生化危害进行阐述,提高我国运动员反兴奋剂意识,做好食品、营养品、药品的兴奋剂防控工作,避免误服误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16.
体育高考学生使用兴奋剂的现状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卷调查体育高考学生对使用兴奋剂的认知、态度等,发现他们对兴奋剂的性质、危害和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借用"外力"实现能力以外目标、占便宜、怕吃亏等是他们使用兴奋剂的原因.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危害是导致投机、怀疑和不信任等不良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成功应用和不断完善,基因兴奋剂将成为体育界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面临的新威胁.因此,开发切实可行的基因兴奋剂检测方法是各国科学家所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基因、蛋白质、栽体和免疫反应方面对基因兴奋剂的检测进行综述,并展望新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为兴奋剂     
从1987年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以来,国际田联就兴奋剂问题通过了服用兴奋剂的制裁方法和检测方法,对此章程,各国田协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兴奋剂一词,最早出现在东非和南非土著人和宗教礼仪上,称“DOP”,后传入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有悖于体育和医学道德的行为。它违反奥林匹克运动的规则,而且威胁运动员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政府对兴奋剂一直是“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伍绍祖曾保证中国“得不到金牌也不服兴奋剂,别人服用我们也不服兴奋剂,查不出来也不服兴奋剂,对身体无害也不服兴奋剂。”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签署发布了《反兴奋剂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这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反兴奋剂的立场,有利于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但恰在此时,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从兴奋剂的定义和分类到各类兴奋剂的作用;从服用兴奋剂的发展史到反服用史;从兴奋剂的检测方法到今后反对兴奋剂的发展趋势等诸方面内容.有助于准确、全面地了解有关兴奋剂的知识和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