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道金 《贵州教育》2012,(12):20-21
目前,“别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的呼声日趋强烈,特别是农村小学尤为突出。不少农村孩子的家长想方设法,找亲戚托关系,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想获得最好的教育。这种“择校风”的盛行,导致了城市学校挤不进,农村学校无人读的反差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学校又怎么啦?笔者现就这一现象了解的一些情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每到招生季节,给孩子选择学校就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就近入学,免费上家门口的优质公办学校,还是舍近求远。花钱上招生名额有限的热点民办学校?是填报普通高中志愿,还是填报职业学校志愿?亲戚朋友众说纷纭,各种观点扑朔迷离,着实让很多家长大伤脑筋,无所适从。如何走出盲目择校的怪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界有识之士指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袁新文 《教育》2014,(4):11-11
日前,北京市宣布拟从2014年起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应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方案。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鸿沟,使得家长们择校热度不减。择校途径五花八门,家长热捧导致天价学区房,人为制造新的“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交费择校”问题的讨论,视线多集中在城市学生的身上。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我想说说自己对农村学生“择校”的痛切感受。我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过市重点中学的挑选,但他们落选了。这些经过市重点学校筛选而不入选的学生,在城里是彻头彻尾的“凤尾”,在我们农村教师眼里却是“龙头”,我们的得意门生,我们明天的希望。我们不企求将“龙  相似文献   

6.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据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成孩子“择校”。面对越来越热的“择校”现象,专家出,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学校时应当理性,盲目择校对子并不一定有利。为了给孩子上一所好学校,一些家长想尽了办法。到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子,把孩子的户口紧急迁到学校口的范围内,便于让孩子“就近入学”。为了通过个别校的面试,也有一些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补习识字、表等方面的内容。小学升初中,尽招生时间尚未公布,一些家长经准备好了孩子小学阶段的学盲目择校,少家长使出浑身解数,电话咨询、“跑学校”、电子邮件、网络留言等。一些民办学校为了抢生源,纷纷举行…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争夺 “不择校,就觉得对不起孩子!”这是家长普遍为孩子“择校”给出的理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一针见血地指出:择校大战的实质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让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的一种争夺。  相似文献   

9.
每年一到招生时,许多中小学生的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三择”活动:一是择校,二是择班,三是择座位。如果说家长对优质学校和分层次的“好班”进行选择人们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家长对座位的选择则有些  相似文献   

10.
王玥  冷泽兵 《考试周刊》2010,(1):213-214
“择校问题”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在社会上有强烈反响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愈演愈烈。本文就地方广泛存在的“择校”现实.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家长对独生子女期待值过高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并提出了针对问题的策略: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加大国家投入、实施区域的资源共享、加大政府行政力度和加强对家长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移,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县城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日趋丰厚,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家长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择校将子女送到教育资源优厚的县城学校就读,在孩子离家求学,担心其不能自理生活的情况下,这些家长也一同离乡背井当起了“陪读生”。从家长陪读的层次上看,有高有低,有高中,有初中,有小学,甚至部分幼儿家长也赶浪潮当起了幼儿“陪读生”。  相似文献   

12.
苏尚锋,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教育社会学博士,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择校行为的信任逻辑”。 为孩子上学择校,是很多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否需要择校?选择什么学校?如何才能择校?择校的效用到底有多大?人们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决定了他们在学校教育资源上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据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成孩子“择校”。面对越来越热的“择校”现象,专家指出,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学校时应当理性,盲目择校对孩子并不一定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丹桂飘香的9月,教师节恐怕不是校园里的主话题。 关于“择校”和“择校费”之争,充斥了新闻媒体的教育版面和节目。在此之下引发的各种追问吸引着民众的眼球:择校是不可容忍的“次公平”?择校是现行条件下的“合理”选择?择校是公众行使“选择教育权”?择校费是“不公平中的最大公平”?择校费是“劫富济贫”?没有择校生,不收择校费,学校就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初中择校生产生的背景分析择校主要有四种类型:以地段择校,以分数择校,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择校,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1.家长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好的学校,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只有在质量好的重点学校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学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他们宁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花钱,也要“择校”,把子女送进“重点学校”就学。2.“就近入学”的实施,小学升中学取消考试,中学逐渐取消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学生按地段大规模“划片就近入学”,以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机会的平等。由于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合理,学…  相似文献   

16.
造成农村学生择校的因素较多,政府财政投入未能很好地顾及农村学校,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是主要原因。针对由于择校而导致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农村中心校的建设,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监管等是缓解农村学生择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农村中学经过“普九”攻坚后 ,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普九”工作使薄弱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淡化了家长们的择校心理 ,基本上保证了适龄人口就近入学。上初中不出乡 ,已经为众多家长所接受。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全乡的孩子们肯定会有一部分住校。如何管理好这部分学生 ,如何巩固好“普九”的成果 ,让这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这是摆在各农村中学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明显 ,只有通过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做到上述要求。下面是我对农村中学住校生管理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以期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从而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一、外来工家长的心理分析 (一)农村初级中学不如上城里的中学.外来工家长长期在城里务工,对于城里的发达和繁华都有了一定的接触.有了在城里生活的基础,外来工家长很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认为农村初级中学不如上城里的中学的想法.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所以这些家长认为学校无论从教学水平还是基础设备等等都无法和城里的中学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的教育经费总的来讲未见增长,但是学生数却在增加。为此,英美国家推行教育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推行家长择校制度,旨在通过家长择校影响学校的招生数,进而影响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效益英国早在《1944年教育法》中就有关于择校的规定,“学生应根据家长的意愿来接受教育。”《1980年教育法》对家长择校的规定有了扩展:家长有权得到关于被选择学校的资料;除非学校已经人满为患或有其他理由,否则家长的选择一般应得到满足;家长对地方教育当局的决定有权上诉;家长有权进入学校董事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