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布式储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安全、高效、低碳"的能源技术、占领能源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必争领域",储能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智能微网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需求、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分析了分布式储能技术现状、技术创新及其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并结合分布式储能的技术与产业特点给出了发展储能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能源革命中的物理储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物理储能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储能方式,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剖析了物理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明确了物理储能技术发展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物理储能技术和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太阳能的时变特点,研制了高温太阳能蓄热装置,并在西藏地区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太阳能蓄热温度达到420℃以上,蓄热一次可用于加热5L以上开水。该太阳能蓄热装置可用于烧制开水、食物蒸煮等,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能源和电源结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3个方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文章对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及发展需求,提出了重点发展物理储能特别是地下储能工程以满足电网规模化储能需求的观点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广域虚拟电厂(即源侧电网)和构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兆华 《大众科技》2014,(9):168-169
应用电气节能技术,对热水泵进行电气节能技改,采用变频器调速,热水泵能耗降低45%,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提出,传统能源系统本质上的缺陷如各能源间协调性及其建设性质等问题可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果分析和投资决策是支撑能源互联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储能电站选择的合理建设投资决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运用文献阅读与专家讨论方法,建立储能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考虑标准值的模糊性和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建立一个高效的储能运行效果评价模型,并对能源互联网中的潜在储能设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面向互联网的储能建设决策。  相似文献   

7.
对在不同装置上电能表的饺验做了一些比对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试验环境、试验方法提出了比较细致的要求。比对试验的结果表明,电能表在不同校验装置上校验,其误差是基本一致的,同时为电能表校验判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荐其  孙静林  刘娜 《科研管理》2016,37(12):19-27
储能技术是指引人们走向绿色清洁低碳新未来的关键一环。为了全面了解并定位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方法,从多维度和长时间跨度的视角综合测度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能力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科学产出呈现显着增长;美国的科学产出与科学影响力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科学产出位居榜首,但其科学影响力却相对不足;美国一直占据跨国家/地区科学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逐渐成为合作网络的重要成员;“相变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储能材料”等是储能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9.
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及微电网、电网调峰提效、区域供能、电动汽车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保障能源安全,落实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对切实推进能源革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重点介绍具有重要市场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基电池技术,并在分析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相关领域未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温室是解决农产品跨季节生长和地域性紧缺的有效途径,在温室中配置太阳能集热和储能单元构成储能型太阳能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的微气候,同时可以保证作物在高寒地区寒冷季节正常生长。文章系统综述了储能型太阳能温室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近几年温室技术与太阳能技术的结合情况,分析储能型太阳能温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储能型太阳能温室装备化的构想,给出了一个新设计结构,为太阳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影响电能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如何将电能的质量提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目前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是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的一种应用功能,本文重点对它的拓扑结构和补偿特性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对UPQC补偿系统中电压及负载电流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以主电路拓扑结构为依据,对UPQC的串、并联部分进行了功能分解,建立了各自相应的数学模型。经过研究发现,对电力系统进行准确补偿的前提条件是:将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及无功电流精确的检测出来。因此,本文对如何精确检测谐波及无功电流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2.
To address the growing energy deman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new materials tha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have shown their great potential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ir large accessible space, high surface area, low density, excellent accommodation capability with volume and thermal variation, vari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well controlled and 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sity at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Porous hierarchy benefits electron and ion transport, and mass diffusion and exchang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varies with different pore parameters. Understanding their relationship can lead to the defined and accurate design of highly efficient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to enhance further their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In this review, we take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hierarchical pores as the survey object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progress o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This is the first of this kind exclusively to survey the performance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porous characteristics. For thos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a series of very significant synthesis strategies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are firstly and briefly reviewed. This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ose who want to quickly obtain useful referenc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ynthesis strategies of new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in energy storag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al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porous hierarchy on their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s then deeply discussed. We outlin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s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can stimulate strong intuition into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in energy storage and other fields.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源区块链环境建立风储联合系统,并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风储联合系统的经济效应价值分析模型研究。首先,根据区块链条中的能源主节点建立系统运行模型,从风电输出、储能系统运行和外部电网运行三个层面分析系统运行过程。其次,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引入储能电池损耗成本,构建经济效应价值分析模型。再次,利用BAS-PSO算法优化系统运行效果,计算系统在考虑和未考虑电池损耗成本情况下的收益和损耗成本。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上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储能电池损耗对储能系统收益产生的影响,应计入经济效应考量指标;BAS-PSO算法有效优化了系统运行效益,可以实现经济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在石油加工和生产的过程中,油气储运系统对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由于油气储运系统消耗了巨大的能量,对油气储运系统的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刻不容缓的。文章通过探讨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技术,对存在的三方面原因提出了三大技术改进措施,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建立光伏发电商与储能商组成的光储价值链,并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效益协同模型研究.首先根据改进的逐对比较法确定节点努力因素,其次分别构建分散价值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集成价值链模型,再次引入收益分享与努力成本共担联合契约及回购与努力成本共担联合契,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上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表明,集成价值链模型表现优于分散价值链模型,而在分散价值链中引入两种契约后能在保证节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价值链整体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光储价值链的效益协同.  相似文献   

16.
本次利用环形测深法圈定了储热构造的展布方向,利用联剖确定储热构造的水平位置,利用五极纵轴测深资料推测出新生界热储层的厚度,中生代花岗岩构造裂隙型热储层的涌水部位。  相似文献   

17.
洪思扬  程涛  王红瑞 《资源科学》2021,43(9):1794-1807
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和能源密不可分,研究水和能源两种资源在宏观经济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流通特征,挖掘其内在规律,对地区水与能源的高效及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创建资源网络模型,从水资源-能源的双重节约和双向节约的新视角发掘资源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相关要素资源网络具备小世界性及无标度性,网络中关键部门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整个网络。②江苏的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延加工业、建筑业等部门因具备较大点强度而对长江经济带的水-能源的双重节约作用显著。江苏的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业以及湖北和湖南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部门的节水带来的节能效应和节能带来的节水效应可快速传播至其他部门,对水-能源双向节约作用显著。③研究区内各省市资源流通量大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江苏、湖南和湖北地区资源流通量较大,云南、贵州和重庆资源流通量相对较小。④对重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重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重庆(建筑业)→重庆(其他服务业)、四川(建筑业)→四川(其他服务业)3条贸易路径中的部门进行合理的资源调控可以显著影响整个网络的资源流通量,从而实现资源节约。本文探究地区水-能源网络特征,旨在为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网侧储能项目是一类刚刚兴起的工程项目,其最佳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实现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电网储能产业发展阶段及项目具体特点构建了电网侧储能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矢量投影法三种理论建立了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模型。为了避免传统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起的客观性欠缺问题,引入直觉模糊集( IFS)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某电力消费大省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相符。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践行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我国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新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互补融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的关键。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是电力系统低碳清洁化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抢占国际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崇伟  贾本凯  郭随平  庄卉 《资源科学》2013,35(8):1611-1616
利用1957-2002年ECMWF的ERA-40 wave reanalysis海浪再分析资料,初次计算了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波浪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①全球大部分海域的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在10kW/m以上,高值区位于南北半球西风带,呈东西带状分布,南半球西风带的能流密度能达到(60~100)kW/m,北半球西风带约(30~50)kW/m;②全球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可用波高出现频率在90%以上,南大洋可用波高出现频率整体高于北大洋,大洋中部出现频率高于近岸海域,大洋东部近岸出现频率高于大洋西部近岸;③全球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储量可观,总储量的高值区位于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单位面积波浪能资源总储量基本都在50万kW/(h·m)左右,北半球西风带海域基本在(30~50)万kW/(h·m),中低纬海域在(5~30)万kW/(h·m),仅部分零星海域的总储量在5万kW/(h·m)以下,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分布特征较为一致;④综合能流密度的大小、可用波高出现频率、资源储量来看,中国海虽然并不处于全球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但仍处于可用区域,相对富集区分布于南海北部、东海中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