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意境美意境是诗的艺术的主要特征。明人谢榛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说明意境是诗人的“意”和精心刻划的“境”的结合,是诗人的主观内情与客观外境的水乳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教学诗歌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品悟意境这个角度来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学作品,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叶老的这句话从实质上道出了诗歌教学应立足的方向。那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标的公布,诗歌单元所占比重的增加,诗歌教学提到新的高度。但就高中课而言,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多数教师用的是传统诗歌教学常用的以分析代替体验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带着学生对诗句进行字义分析,把诗歌的字面意思讲得准确精细,把诗句涉及的语法知识毫无遗漏地一一分析。这样的诗歌教学,除了让学生接受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之外,难以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必须改变诗词教学的状况,使课本中的诗成为学生心中的诗。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诗歌教学中要重视“读”,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领会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一)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诗歌教学,难就难在“诗无达诂”,见仁见智;难就难在当讲者多,而课时却少;难就难在一旦真的讲透彻,诗意也荡然无存了。因此,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解决诗歌教学这一难题,值得深思。我的想法是,把“写意”作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写意”教法的创想,是由中国画的“写意”技法取得灵感。“写意,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与‘工笔’对称。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品的意境,故名。”《(辞海·艺术分册》,(1980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把国画的写意技法迁移到诗歌教学上来…  相似文献   

5.
一、诗歌意境教学现状中华民族被称为诗的国度,意境又是诗的重要美学标准,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就可看出古人在写诗时就开始了对意境的孜孜以求。在现实的诗歌教学中,主要有“死教”和“空悟”两种情况。前一种是逐字理解,甚至译成白话文让学生背诵,再根据译文意思归纳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一种是茫无头绪地让学生读、背、悟。如教学: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前一种教师往往教给学生一个实事:一个家乡在横塘的女子,停下船来寻问一位相逢的男子是不是她的同乡。后一种教师不作成诗…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7.
诗贵于“品”,而“品”的实质是指读能在赏诗的过程中,透过字里行间深入到诗歌所展示的意境中去,从而深刻领会诗的主旨,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的前提是“入境”,而“入境”之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设境”。电教在诗歌的“设境”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下面根据本人实践浅谈巧借电教媒体为诗歌教学设境之一二。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内容之深广,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使学生在认知解读上形成一定的难度和跨度,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仅一味地“就诗论诗”,会让学生难于理解。所以“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难于教学”也成为许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问题。实际上,诗歌教学和其他文体的教学一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抓住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会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代诗歌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即抓住诗歌的主观特性,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9.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袁枚《随园诗话》)“言外之意”的产生就在于诗词中“意”的传达由创设意境来完成。诗词阅读欣赏中重要的活动是把握诗中创设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而在诗词教学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却往往被忽视或淡化,造成学生对诗词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意境分析的基础上而是由教师刻意赋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春芳 《成才之路》2009,(29):35-35
诗歌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无与伦比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对诗的作用就有精确的论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高度凝聚。是几千年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精髓。它唤醒人对生活本身的思考,恢复曰益粗糙和冷漠的心灵对生活的感知。于是,诗歌教学便有了它特殊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许多教师课堂上忙于简单地解释字义、词义、句义。甚至翻译,生硬地点明修辞、挖掘典故,  相似文献   

11.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诗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段,是语文科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分析意境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内容。有的散文作者象写诗一样写散文,所以散文诗也有意境。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教学。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诗言志”中的“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单纯的景物描写,虽然可以构成形象,但不能称为意境。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用精练、形象、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作者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上。何谓意境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歌教学应突出意境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揣摩、探寻、发掘意境,领略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一、诗歌教学要抓住“意境”诗歌的生命在于“意境”,“意境”一般是指诗歌等体裁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作者的旨意就寓于这艺术“意境”之中,这种艺术意境能引发读者葱笼的想象并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毫无疑问,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注意将这种意境突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心、智两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们教诗,与教其它文体一样,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要按照诗歌的特点去教。必须分析诗的意境、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学习诗的艺术手法、结构、语言和修辞等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诗的声凋、节奏,音韵等形式美。这里,我仅就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略抒己见。一、只有通过想象、联想、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诗歌,要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诗歌艺术形象的主要形式则是意境。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意境的过程中,想象和联想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要再现诗中的意境,必须通过想象、联想。  相似文献   

16.
潘慧莉 《文教资料》2006,(24):94-95
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征为“意境”美,本文从“意境”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实现“意境”教学的途径,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对古典诗歌“意境”的分析,才能抓住诗歌的内质,才能把分析古典诗歌落实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受到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首好诗,既是一幅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更是一面政治明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底蕴,就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情操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升华,充分显示出诗歌的教化力量。  相似文献   

18.
意境论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世界美学思想的卓越贡献。“诗贵意境”,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人奉为圭(?)的重要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否定意境论,就是否定整个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诗歌理论。近年来一些热衷于“用外来的美学原则改造我们新诗”的“理论家”们,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特别是意境论横加指斥和反对,斥之为“保守”、“僵化”,很明显,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而与此相反,一些读诗不多、对诗歌理论懂得太少的人们则认为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内容之深广,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使学生在认知解读上形成一定的难度和跨度,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仅一味地“就诗论诗”。会让学生难于理解。所以“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难于教学”也成为许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问题。实际上,诗歌教学和其他文体的教学一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抓住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会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代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夫诗者,兴之所至,情动而辞发。诗歌是最具灵性的东西,每一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就像一坛芳香四溢的美酒,需要细细品味才知其甘甜。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试问自己:在执教诗歌时,你已入情入境了吗?你是否已经体会到诗歌的妙不可言并深深地喜爱上它?诗歌教学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教师在教学处理中稍有不慎,诗的美感便会荡然无存。即使教师再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