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雨 《图书馆》2024,(3):55-6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雷兰芳 《图书馆杂志》2023,(1):72-78+98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研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活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呈现样态,归纳出以人为本、供需契合、多元服务、赋能乡村等公共阅读空间活化要素。活化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多方重视赋予“有位”,开展多元服务、优化供给内容、传承乡土文化等自身的积极“有为”,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营销宣传和提升乡民阅读品位等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有味”,方能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职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3.
百年以来,我国乡村图书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虽曲折坎坷但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文章概述了我国乡村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乡村图书馆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推动乡村图书馆提档升级、提高乡村图书馆利用水平、探索乡村图书馆“1+X”服务模式等乡村图书馆建设策略,以期提升乡村图书馆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振兴的提出有着深层的历史和现实动因,核心是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内在要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权利给予、价值引领、秩序规约、传承依托、载体支撑的重要价值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作用,政府需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协同治理、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保护和功能提升、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徐丽 《兰台内外》2024,(8):79-81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特殊使命。高校图书馆是我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推广传承的重要机构,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学科专长,对于重构和振兴乡村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乡村文化传播研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标志着乡村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时代乡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乡村文化传播研究可以为探寻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性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历史性逻辑为研究方法,以传统耕读文化为“母本”,观照其在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因循与发展,从遗产保护、价值传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耕读文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为引领。”目前,图书馆情报学、传播学等学科对如何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作用做了相对充分的研究,而出版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文章较为鲜见。本文首先梳理出版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分析不足。乡村文化振兴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出版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先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本文结合出版主体自身优势,提出从增加优质内容供给的文化客体形式、激发农民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助力路径,明确出版主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中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1.
农民因阅读文化困惑而不想阅读,导致很长时间以来农村阅读资源建设和服务投入效率较低,也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图书馆服务提出挑战。农民阅读文化的困惑反映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由农民阅读文化形成根基上的缺陷与阅读文化传播缺位所致。乡村振兴战略下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不仅要关注农村阅读资源的建设和服务,还必须重视提升农民的阅读素养,应以认同、保障和传承三种动力机制为抓手建构阅读文化,从而破解农民的阅读文化困惑。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2.
李娜 《东南传播》2021,(7):46-49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做好乡村文化传承工作,发挥好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歪寨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发动各界助力、村民参与,通过对藤甲文化历史意蕴的建构和媒介呈现的扶持,打造"古村落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农村治理体系村级样板"等多元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力求推动歪寨在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利用社交媒体激活文化记忆、增强可持续性传承能力方面实现乡村能力再造,以期为打造乡村治理体系村级样板提供文化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乡村图书馆的历史,讨论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依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复活的方式、目前的实践经验等,总结出乡村图书馆发展中的两种原动主体及其优劣之处,揭示出乡村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地位,提出了乡村图书馆自身健康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的可行方案。认为乡村图书馆具有保存乡村记忆、传播人类知识、培养地方认同感的功能,是实施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交换信息意见的公共空间、从事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其外部效应也很大,如扶助村民致富、成为美丽乡村文化标志等。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应提倡“自下而上”的内生方式,其可持续发展的四种有效途径是:(1)政府分级投资、整合多方资源创办乡村图书馆;(2)政府通过购买乡村图书馆服务的方式促进乡村文化发展;(3)鼓励新乡贤或社会力量创办乡村图书馆,支持乡村文化建设;(4)图书馆专业力量介入乡村图书馆业务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及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内涵的不断扩展,乡村图书馆建设与普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提升农民文化层次,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要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文化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促进乡村振兴与"乡村图书馆+网络商务+文化扶贫"创新模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雷军 《今传媒》2023,(3):113-115
高校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相关政策的宣传者、优秀典型的塑造者、先进经验的传播者。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总结了高校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并以《民间艺术与设计》一书为例,阐述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的策略,总结了利用设计创新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事业贡献高校力量的方法论,旨在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邓银花 《图书馆》2021,(3):21-27
发展乡村图书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图书馆发展几经坎坷,经历了多轮“建设—衰落”的循环。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从理论、制度和硬件三个方面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促进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应加强政策创新,完善政策执行的体制机制;应强化乡村图书馆内涵建设,提高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应发挥乡村居民主导作用,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以武陵山民族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基层图书馆为例,对该区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该区域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合作+特色+数字资源+创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提高该区域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朱萍  朱佳文 《东南传播》2023,(9):135-13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此关键时期,“三农”短视频的勃兴无疑为农村发展建设提速增效。本文以抖音账号“念乡人周周”为例,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探讨当前短视频创作者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建构仪式,以文化“赋能”,通过记忆、情感的唤起以带动受众的参与,从而拉动当地其他产业增长发展,对以“造血”式力量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恒 《今传媒》2023,(8):112-1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演进,城乡之间的鸿沟愈发扩大。以媒介为先导引领乡村地区文化复兴,是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精神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亦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要求。基于此,本文围绕乡村文化,从个体认知、价值观念与系统规划三个维度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以媒介为轴心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三维突破,从而重构乡村文化价值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以及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张红霞 《图书馆》2023,(8):34-38
激活承扬和开新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内生动力,对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道德性权威和乡土文化传承的内生性人才,在传统沿袭、政策推动、乡土情结等因素的感召下,自觉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对引领乡村社会风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提升青少年精神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应从优化乡村文化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基层政治领导、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入手,纾解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时面临的动力不足、参与制度不完善、乡村人文环境失衡等困境,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