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复杂多变的跨境数据治理格局下,我国秉持安全发展的治理目标,综合运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治理工具,稳步构筑以公权主导的多层规范为基石、多方磋商的协调规约为脉络、特区试点的沙盒规制为补充的治理框架,广域开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方利益充分博弈的治理实践,基于发展导向推进弹性治理、基于国家安全进行审慎治理、基于风险评估拓展专项治理,进而勾勒数据合规跨境流动的路径选择与具象流程,推动数字经济长足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刘首兵  朱泓宇 《现代传播》2023,(11):162-168
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是一个国家“自上而下”与“从下至上”相结合的、参与国际数据治理的战略体系,其规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与区域安全考量、跨境平台经济市场稳定维护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完善等方面。在平台化时代,规制的主体论与类型学可被建构为“政府、国际组织、数字平台”等协同主体与“信息技术规制、法律规制、经济规制、社会文化规制”等在内的专业性框架。从数字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当前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主要以数字主权之争与数据流动竞合为主要特征。在众多国际实践中,中国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破题,不断提升规制效能和国际共识,为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提供了谋求最大公约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变革与数据资源重要性急速提升,网络平台迅猛发展,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致了多种政治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数据赋能的权力结构变迁中,市场权力向占有大量数据资源的平台流动,平台权力兴起。平台权力挑战了国家数据主权的身份与权威,对网络空间国家安全与数据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现行的政府外部强制性监管、平台内部审视性自治和官民合作协同性治理的平台治理模式在主体与工具方面均存在缺陷,难以回应数据主权视野下的治理诉求,亟需注入新的平台治理精神,以应对权力转移带来的网络空间治理结构变化。应当以数据主权为原则嵌入国家安全与主权权威的治理理念,以主权权能让渡为工具增强平台开展合法性自治的能力,同时培养以社会责任为引导的平台行为,兼顾政府监管与平台自我规制,搭建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法律制度与以平台权力为中心的平台规则的良性互动框架,追求主权安全、权责平衡、充满活力、制度正义的平台善治模式。表1。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对中美数据主权战略博弈态势的探明有助于消解我国数据主权保障的实践风险和理论隐忧。[方法/过程]基于所明确的数据主权战略基本内涵,构建数据主权战略博弈理论框架,根据中美现有数据主权战略文本,观察中美双方战略谋划层中博弈内生动因,进而分析在其驱动下战略实施层中双方博弈策略选择构成的博弈关键环节,据此出具我国优化数据主权战略博弈策略、寻求有效博弈均衡的路径。[结果/结论]中美间具有广阔的利益交融地带,长期非合作博弈势必减损两国博弈收益。对此,我国应在数据主权原则基础之上主动寻找中美数据主权战略利益契合点开展务实合作,发展良性竞争,避免战略对抗的不断升级,通过促进国际合作、优化国内协同、聚力技术突破、保持战略定力4条主要路径应对中美数据主权战略博弈。  相似文献   

5.
尤可可  宋梦茜 《传媒》2021,(8):93-96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信息化、智能化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融为一体,传统单一国家主体的治理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当下国际环境.互联网诞生的50余年来,互联网治理模式经历了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国家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其有着三重制度动力:网络安全问题是其产生的原生动力;地缘政治斗争是其演进的核心动力;网络空间博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互联网治理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与全球史观"文明互动"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如何加强网络空间的共同治理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5):94-99
本文借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国际力量博弈的场域属性及其对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理念、制度、技术等层面思考我国如何抓住网络空间治理格局重构与整合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双权"博弈,推动形成国际层面网络空间治理的共识,同时加强网络自主创新,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筹划和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建构更为平衡、合理、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新格局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杭敏  张亦晨 《中国编辑》2022,(12):10-14
数据作为基础生产要素之一,明晰其权利归属已成为构建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数据主权聚焦国家层面的数据权属,数据确权则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关注数据权利问题。从数据主权到数据确权,是数据治理在权属方面更为基础、更为系统的探讨。在数字时代,传媒发展在国家数据主权、企业商业利益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均面临确权困境。为此,本文通过梳理数据权属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具体表现来讨论数据确权问题,同时,基于非同质化代币(NFT)等技术逻辑,探索数据确权推动传媒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鼓励出于利他目的的数据共享是发挥数据潜力、促进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重要路径。文章围绕《数据治理法案》提出的“数据利他”概念进行研究,探讨数据利他的相关概念内涵、利益相关者及组织运行与实践,为我国数据开放与共享提供参考。作为数据共享新机制,数据利他在发展之初会遇到一定阻碍,需要从获得利益相关者信任、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力、获取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解决组织运行中的技术难题、助力公共数据开放5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数据规模化、一体化和前沿化等共同作用和疫情衍生影响下,难以通过传统的双边执司协作及时有效地完成跨境数据取证。基于一揽子计划的欧盟框架或基于《云法案》及其衍生协议的美国框架等单边扩散的治理方案亦无法阻却跨境数据取证治理模式的功能失衡。亟待结合信息社会中数据证据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跨境数据取证治理的多边规则并逐步构建统一协调且监管完善的治理机制,营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强调域内立法的域外适用、限制跨境数据取证具体适用以及坚持跨境数据正当取证的治理模式,切实维护数据主权、社会安全与不同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对英国数据治理工作宏观背景的分析,聚焦法规制度与实践样例两个方面,认为英国数据收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数据组织与存储要求明确、标准规范,数据安全设施、人员与存储并重,数据利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我国应当强化档案数据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积极运用档案数据治理新技术,协力提升我国档案数据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跨境数据流动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数据治理议题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跨境数据流动处于以欧美为主导的区域性合作与妥协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下,我国推动国际跨境数据流动的多边治理合作道阻且长。文章调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重要组织和主权国家的跨境数据治理政策,结合双边和多边区域贸易协定,梳理国际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内部机理,剖析全球跨境数据流动多边合作治理存在的困境,提出符合我国价值导向的变革路径。文章将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内部机理划分为规制主体、规制客体与规制手段等3个维度,分析国际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合作的价值理念互斥、监管制度模糊、区域合作碎片化的现实问题,提出以普适共赢为优先的规则制定、以独立机构为依托的第三方监管、以例外条款为补充的合作前提等3种国际跨境数据流动合作治理变革路径,为我国融入全球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建青  龙吟 《中国编辑》2023,(5):104-109
区块链技术赋能对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赋能路径—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首先探索区块链技术驱动治理主体协同路径,进而探析区块链技术嵌入政府、介入企业、植入社会组织、渗入网民的赋能路径,结合区块链技术融入法治保障,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空间治理创新模式,实现信息治理的全方位、治理对象的全方位与治理过程的全方位。使各主体协同从“无序”到“有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当下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心正处于以平台为治理对象、治理权力回归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化的深入,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也开始在立足内容治理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市场竞争与反垄断等领域的监管。本文从内容、竞争与数据等三重维度,回顾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的制度化过程,尝试回应强监管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回归”问题。研究发现: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具有应激式、多主体、社会化三个基本特征,其治理模式具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以意识形态为主兼顾经济发展等特点。未来平台治理的发展趋势则包括运动式治理与制度化建设长期并存、超级互联网平台运作深度嵌入国家治理、平台治理政策更符合市场竞争规范、平台商业话语与国家主流话语更加贴合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战略依据、参考指南、标准要求以及实践布局四个方面对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数据治理政策体系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融入政府数据治理蕴含三大要义:档案馆主导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文件档案属性与数据内涵有机融合以及文件档案管理融入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基于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档案馆从政策体系层面融入我国政府数据治理的启示:基于主体协同推动档案馆融入政府据治理;立足国内环境实现文件档案与数据的内涵互补;聚焦治理能力引导文件档案管理融入政府数据治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研诚信,推动科研诚信管理专业化常态化,首先要对科研数据进行治理,加强科研工作原始记录管理,规范科研数据的治理与审计工作,保证科研数据的质量。以科学数据管理的指导原则“FAIR”为导向,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探讨以学者、院所、学科、学校为中心节点的高校科研数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共生关系,并利用责任矩阵(RASCI法)梳理高校科研数据治理过程中的任务、角色、分工、职责等,提出多中心驱动的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框架。该框架包括数据生产阶段、数据治理的架构设计阶段、数据治理的实施完善阶段,涵盖了科研数据生命周期以及数据治理的生命周期,拟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提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绘制数据主权国内外研究图景,对数据主权的理解达成粗略共识,消除存在或可能发生的有关数据主权的误解与误用,并揭示现有研究局限、提出未来研究进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设计从概念演进到内涵、价值、主体、权能、应用的研究文本分析框架,整理国内外数据主权文献,展示学界对数据主权的理解程度。[结论/发现]数据主权往往与控制、管辖数据流相关。长久以来学界主权意识强烈,风险感知敏锐,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但也体现出理论研究贫瘠、风险探讨较为简单、安全建议落地困难等问题,应深化数据主权的法理探讨,深究其风险的内在逻辑,深研其安全建设的方案对策。[创新/价值]通过综述国内外数据主权研究,初步厘定了数据主权的概念以及讨论数据主权时的主要关切,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政企合作是当前数据治理的常用模式,弥补政府数据治理能力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户数据多元归属的问题。从用户信任的视角出发,以“健康码的社会接受”为研究情境,探究用户对不同数据归属主体的信任程度对其评估、接受“健康码”的影响,为检视数据治理主体协同关系提供实证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数据归属主体上用户更信任政府,对数据归属平台的信任反倒放大了数据得失权衡中的风险侧影响,对数据归属政府的信任则会反向调节这种作用。在协同治理体系下,用户对数据归属方的整体信任有助于消解其对数据让渡的风险顾虑并提升相应的利益感知,为构建数据协同治理主体互信体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下,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成为促进公共文化数据开放共享、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现实问题,亟须探索其基础理论形式与治理框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主题分析法,探寻数据协同治理的概念核心要素,结合公共文化数据特征,形成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内涵;运用模型构建法,依据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各层次的目标与功能,构建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整体理论框架。[结论/发现]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是多元文化数据主体以数据为驱动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数据治理、协同完成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的非线性动态过程,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交互性、工具性。构建了多层次、全过程、多要素的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创新/价值]关于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可深化公共文化数据协同治理理论体系,进一步揭示其运行机理,为探索中国特色治理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迭代发展的信息科技、加速推进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持续增长的健康数据需求等促使国际社会逐渐形成数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共识。主权国家和地区共生互补下全球数据跨境规范治理经历了从零和博弈到协同博弈、从碎片管控到体系治理、从禁限规范到软性约束的复杂进程。面对价值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元宇宙平台等深度构筑虚实融合的全新社会体系的颠覆性变革,亟待勾勒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普适性的有序跨境基准线,在不同法域相互耦合中构建以人为本的规范治理数据跨境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全球化趋势下,档案数据流转与利用速度加快,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档案数据发展新需求。数字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开辟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新路径。文章利用数字治理基本思维与方法构建以目标层为统领、以档案数据生命周期为主脉络、以安全层为核心、以技术层为基底的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架构,并分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从数字治理角度出发,旨在实现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动态防控,为档案数据安全利用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