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学习的“诱导剂”俗话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一般而言,好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要求:①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②问题要有难度.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挑”,满足学生的成功感.③问题要有量度.  相似文献   

2.
凌锋 《地理教育》2011,(7):15-15
1.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学习的“诱导剂” 俗话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一般而言,好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要求:①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②问题要有难度。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探究意识就强烈,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在导入新知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了一圈用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也就特别有趣,特别有劲。又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4.
各式各样的“问”呈现出共同的结构.哲学之问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以超乎寻常的方式对超乎寻常的东西作超乎寻常的发问”.对胡塞尔来说,提问体现了问者与答者的一种本源性关系.意向性则是影响提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海德格尔来说,发问是“此在”的存在方式.所有发问都是一种寻求.伽达默尔则认为问题在诠释学中具有优先性,诠释学现象包含了问答逻辑.理解问题就像提出问题一样意味着打开意义的可能性.对本文作者而言,“问”是由发问者、问之内容和问之情境构成的三维结构.发问是人的本性并可分为自问和他问.大部分“问”表现了人的困惑和求索愿望,但问寒问暖式的问的首要意义在于人的伦理关切.  相似文献   

5.
曹阳 《生物学教学》2012,37(4):22-23
在本节教学中,以“情境一问题”教学方式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问题导向学习”为基础,提出了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互动释疑、探讨问题,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情感升华、衍生问题”为实践环节的“物理问题导向教学法”,并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课堂教学为例,对各教学环节如何操作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胡敏 《教师》2010,(27):91-92
本文提出了问题化情境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即通过设问、提问组织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外部知识与学生的内部活动相结合.用源于生活的问题推动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连接展开全部的教学内容,实现科学从“问”中来,学问从“问”中来,最终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主流物理教材人教版(2021年版)和美国《物理:原理与问题》中的“速度”一节进行对比分析,体悟各个版本教材的设计意图,结合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依托大情境,对“速度”一节进行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9.
孙效礼 《成才之路》2021,(14):126-127
五环节教学模式,即“问题激活”“自主探究”“尝试应用”“分组展示”“改进与完善”。基于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体育微课以“解决体育问题”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将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呈现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并在问题情境中突出五环节,从而增强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一节的磨课过程,逐步确立了“情境为载体、问题为线索、探究为手段”的教学思路,解决了原设计中情境创设与教学过程“两张皮”的问题,在教学情境功能价值的挖掘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这节课时,上课了,她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首歌,然后再上课,好不好?”在学生认可的同时,她叫起一位学生,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唱歌。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起来了。等这位学生唱完歌后,这位教师接着问:“同学们刚才用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唱歌,…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以“免疫调节”一节为例,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以狂犬病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推进课堂教学,落实生命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整合教材资源,以人教A版教材中“函数的应用(一)”为例设计并实践了“情境—模型—情境”型教学模式,并对应用问题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整合资源,用教材教;构建情境,用问题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良好的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言都展示了“思”与“问”在个人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便产生了“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达成主要依靠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来渲染学生的情绪,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课的所谓“四环节”教学就是:首先从实践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认识活动获得问题的结论,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概括结论——实际应用”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自然“四环节”教学的起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谈话、游戏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以“3.1认识不等式”的教学为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示通过“二磨三备”的研讨活动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本节课通过情境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型化,善用数学思想,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情境教学作为教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正以其“境”的形象、“情”的感染、“德”的熏陶、“美”的鉴赏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教学课堂,给传统教学课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情境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情境教学途径创设能力成为了时下制约课堂情境教学实效的重要瓶颈.本文在鉴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情境教学途径,分别“用问题带入情境”、“用音乐呈现情境”、“用生活展现情境”、“用活动体会情境”、“巧用资源生成情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初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途径,对优化初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途径、提升初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本的每一节开始都安排了一个“问题探讨”,每一个问题探讨都是一个问题情境。本文根据具体情况,举例介绍了作者对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进行直接运用、适当修改以后再用或重新设计后再用的教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教学情境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