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意义]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信息源的公众信息需求,并梳理不同需求间的关系和需求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助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质量。[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利用NVivo11软件,通过开放编码分析了96份有效访谈记录。[结论/发现]公众期望从政府信息公开途径获取的信息包括安全保障性信息、社会相关动态信息、事件相关知识、正面引导性信息等;不同信息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需求程度差异及触发关系;而事件特点、个体特征以及已公开的信息均会影响公众信息需求的产生。[创新/价值]研究为政府明确信息公开工作重点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为有的放矢地提升信息公开质量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深入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中话语策略对公众理解与接受信息公开内容的影响,揭示信息公开质量与信息公开效果间的内在作用关系。[方法 /过程]基于结构主义理论思想,混合运用案例、话语分析与文本分析等方法,以新冠疫情期间两例典型信息公开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中话语策略对信息受众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分析揭示信息公开质量与信息公开效果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结果 /结论 ]研究认为:(1)信息内容质量、信息表达质量与公开效果间的影响作用关系呈现双路径特性;(2)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质量和效果间的中间变量,信息受众情感在两者间发挥着关键性的纽带作用,而信息公开效果的本质是信息受众在信息公开文本系统所传递内容基础上的意义构建结果;(3)由语篇、语用双维度所构成的信息公开中信息表达质量凸显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构成的独特属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定量测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水平,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新的分析框架。从数据层面揭示我国疫情期间信息披露的现状,为政府等相关主体调整信息发布内容、改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以各主体发布的疫情相关微博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主体信息披露内容及特征演化分析框架。利用改进的TFIDF-LDA模型进行主题提取,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测量社交媒体多元主体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信息披露内容特征,探究多元主体信息披露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结论]疫情期间多元主体的信息披露内容主题广泛,不同主体发布内容偏好和披露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的信息披露内容积极、质量最高,旨在正向引导舆论;主流媒体的信息披露范围广深度浅,对数据隐私保持高度敏感;自媒体的信息披露主题鲜明集中,主要承担科学传播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信息公开是各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制,合理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建立智慧共享的疫情防控体系。[方法/过程]本文拟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相关政策内容分析拟定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的方法来对所选取的疫情信息公开指标进行权重的计算并验证其合理性。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中国30个省政府网站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局限]对于一些较为优秀的县级市缺少评价,在数据量采集和指标选取上还具有一些的局限和欠缺。[结果/结论]本文弥补了政府信息公开与能绩评价结合研究的匮乏,构建了多维度的危机信息公开能绩评价指标模型,深入探究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信息公开现状及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如何公开、对谁公开、公开程度以及公开时机等关键问题,急需总结经验教训,挖掘有用价值,为提高信息治理效能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一个疫情信息公开“四阶段—敏感度—可用性”的精准治理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存在于疫情信息采集、存储、利用和处理全过程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信息可用性的平衡问题,提出提高疫情信息公开精准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公众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前提下的疫情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正确、重要且有效的举措。在信息公开的不同阶段,应当采取差异化的精准治理策略,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平衡中,整体提升疫情精准防控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健康信息需求动因与主题,有助于完善信息需求理论,优化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2020年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情境,以大学生用户自述健康信息需求内容为对象,结合内容分析、开放式编码和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信息需求动因与主题的分布、演化及关联.[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民众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的视角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效果的评价方法,丰富情报学在政府信息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过程]选取教育、住房、医疗等12个民生相关领域的生活事件,通过不同角度的查询语句模拟人们对上述事件的信息需求。定义匹配率、可见度、覆盖率以及查询平均有效网页数等指标来衡量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符合人们需求的情况。结合检索系统和人工筛选共同判断哪些网页符合人们的信息需求。采用全国35个城市政府网站的227万网页数据进行评价实验,评价指标兼顾对内容层面的相关性和评价可操作性的考虑。[结果/结论]本文将信息公开视为政府向民众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根据公开内容所能满足的民众信息需求定义评价指标,衡量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并通过对35个城市政府网站进行不同维度的指标计算得到评价结果,检验了该方法在政府信息公开实际效果评价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的因素,为有针对性地监测预警、阻断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过程]基于S-O-R理论模型,综合考虑外部刺激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对传播者信任感知及传播行为的影响,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利用新冠肺疫情期间微博平台的虚假信息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虚假信息质量、信息发布者影响力和事件进展对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传播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医护人员主题、呈现积极情感的网络虚假信息更容易获得信任和传播,网络影响力高的信息接收者在虚假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辟谣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对于相关信息需求旺盛,信息搜寻成为公众了解和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面对风险信息,公众对信息搜寻的态度如何塑造其行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不同人群间是否具有差异性?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助力提升个体应对效能、开展有效防疫工作。[方法/过程] 以在线问卷形式调查国内719名受访者,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年龄、学历的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感知风险、情感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信息搜寻态度在各因素与信息搜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信息发布渠道、信息传播过程与信息搜索平台等角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利用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利用现状得知,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存在地域性差距大、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不完善、信息技术不成熟、投入与认识不足等问题,应从增强信息无障碍利用意识、健全信息无障碍利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有何变化、不同信息需求类型的重要程度及其被满足的程度(以下简称"满足度"),揭示满足度高和低的信息特征。[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初步调查,识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类型,包括与疾病相关、自身相关、社会相关和学校相关的信息。基于此开展问卷调查,收集556份有效问卷,厘清各层面信息需求所包含的类别。[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优先需要的信息主要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发展、政府应对措施、事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满足度高的信息类型具有数据量化、流程清晰、表述明确、信息源权威、采用声像信息源等特征;满足度低的信息类型多具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复杂、信息笼统、缺乏权威信息源等特征。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为政府在疫情信息管理和发布上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有何变化、不同信息需求类型的重要程度及其被满足的程度(以下简称"满足度"),揭示满足度高和低的信息特征。[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初步调查,识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类型,包括与疾病相关、自身相关、社会相关和学校相关的信息。基于此开展问卷调查,收集556份有效问卷,厘清各层面信息需求所包含的类别。[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优先需要的信息主要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发展、政府应对措施、事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满足度高的信息类型具有数据量化、流程清晰、表述明确、信息源权威、采用声像信息源等特征;满足度低的信息类型多具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复杂、信息笼统、缺乏权威信息源等特征。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为政府在疫情信息管理和发布上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3.
吴志强  刘梅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26-129
从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资源的渠道、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建设、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结构性差异等角度,探讨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现状和影响政府信息资源获取的内在因素,并从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相关信息政策、加强技术保障、提高社会公众信息素质、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5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重庆市40个区县政府门户网站为例,通过网站调研的方式,从公文信息公开的类型、组织、界面、检索和传播分享等五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各区县政府门户网站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服务理念、法规标准、组织思路、公开栏目和借鉴经验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本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为背景,针对疫情期间老年人的信息感知与保护性行动决策过程展开研究,综合梳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老年人身为利益相关者时做出保护行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应急信息管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反映疫情期间相关预警信息的文章数据,结合关键词提取技术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疫情预警信息,并挖掘疫情不同时期的典型老年人保护行为;同时,在保护性行动决策模型分析框架内,通过问卷调研获取老年人群体疫情期间的信息感知与保护行动决策过程的情况,进而应用老年人健康信息与健康行为理论,总结归纳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生命周期中老年人信息感知与保护性行动决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结论]在信息感知过程中,预警信息的内容是影响老年人风险感知与保护行动决策的关键因素;疫情的不同生命周期内,老年人对风险程度的评估易产生较大波动;进行保护性行动决策时,老年人更容易因利益相关问题风险感知产生偏离,进而做出情绪化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了明确国内财产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选取四个国家对其财产信息公开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四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财产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演进历程、财产信息申报主体、申报内容、申报时间、保障实施水平。[结果/结论]提出完善国内财产信息公开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的情绪问题尤为复杂.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情绪在公众信息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公众情绪变化特点及情绪与信息行为间的交互作用,以期提高对该类危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缓疫情对公众的心理危害.[方法/过程]通过对32名公众的半结构化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提炼出新冠疫情期间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鉴于社交媒体推荐算法所带来的众多算法负面问题,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算法抵抗行为,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基于福格行为模型(FBM模型)和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RISP模型)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算法抵抗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触发维的感知风险变量正向影响负面情感反应;动机维的信息不充分变量正向影响算法抵抗行为。能力维的算法功能感知会通过信息不充分影响算法抵抗行为,算法FEAT感知直接影响算法抵抗行为。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算法抵抗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推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交媒体算法治理和应急舆情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码信息共享难问题的形成机理,提出改进健康码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方法/过程]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健康码为典型案例,对健康码相关政策文件、媒体报道及公众评论进行分析,构建健康码信息共享难问题的形成机理及对策模型。[结果/结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和健康码产品驱动因素作用下,健康码信息采集环节的采集方法和采集内容,信息处理环节的制码流程、更新纠错,信息应用环节的终端展示和精准研判,信息存储环节的保存和安全管理方式存在差异,综合作用导致健康码信息共享难现象的形成。从政策规范、技术平台、组织管理3个视角分析共享机制现状,提出系统化的对策建议,促进政府数字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信息评价能力是信息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的文献检索课中却往往缺失或体现不够。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信息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对信息评价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对课堂教学也会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在对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开放式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信息评价内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网站中信息评价标准的总体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对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网站中关于信息评价内容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信息评价能力应得到进一步重视;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引导、示范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加强;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的巧妙利用可提高实体教学的效果;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网站信息评价内容在内容厚度、意识培养、解读力度、习题配备诸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