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是教育的始点与归宿,只有关注生命的教育、注重生命的质量与发展、敬畏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才能使生命在更高层面上提升质量,培育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没有对生命的珍爱,也就创造不出生命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生命只有一次。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云南省率先倡导的“三生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对生命观的认识、生活技能的习得、生存能力的提高,这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认同。文中,“保蛋”行动是一次对孩子们寓教于乐的生命教育,“保蛋”行动是一次对孩子们进行珍爱生命、懂得感恩的践行活动。孩子们保的术仅是蛋。还有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3.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10B):21-23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最让广大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拿什么去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显然,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单纯靠说教、靠书本、靠口号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有没有一种载体,能够在不经意间让他们领悟生命的价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对生命的认识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不少中小学积极探索为生命教育构建“活”的载体,初显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黄宗华 《教育》2007,(12S):62-62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教育要体现“人本理念”,就要关注个体、尊重生命,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
孙云晓  赵霞 《中国德育》2006,1(3):13-16
推行生命教育,将尊重生命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尊重生命,是对儿童生命权利的维护,是对儿童心灵的关怀,是对儿童发展意识的唤醒,是对儿童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艳 《江苏教育》2014,(3):75-75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暴力事件不断升级,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暴力事件上升的原因除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外,缺少尊重生命的环境、生命得不到切实的关怀也是重要的原因。加强对中小学生生命的关怀和教育,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创造生命教育的良好的氛围。家庭:重视尊重生命的亲情;学校:建立尊重生命的友情;社区:形成尊重生命的人情。  相似文献   

9.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把学生当人.献出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除了监督孩子写作业、学特长、选学校、上大学之外?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吗?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境界,新方法了。这是来自一位普通家长的故事,写的就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看一看,也许对广大的家长有用。[新闻链接]2005年11月7日,许多报纸都刊出了这则消息:由于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的危急时刻处乱不惊,利用学校所学的知识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深圳一名8岁的小女孩袁媛当选“中国骄傲”唯一的一名小孩。袁媛的行为无疑是学校生存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只有关注生命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育,更应是始终走向“尊重生命”的教育。从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可总结出语文教学走向“尊重生命”的路径,即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文本,创设情境,展开对话,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知生命的魅力,提升精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忌讳“随意”创新的。这规律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状态更舒展,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作为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的教育,其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还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及敬畏生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姝 《语文新圃》2009,(11):46-48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它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核心.教育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为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对规律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绿色教育”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激发每一个儿童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刘原 《四川教育》2012,(11):34-35
教育是…个培育生命的精彩过程,中学阶段教育是应该抓住的“最佳机遇期”。在尊重生命的理念指导下,我校确立了建设“生命教育”品牌强校的目标,锻造生命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开发乍命教育校本教材.让校园的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7.
陆莉萍 《上海教育》2009,(13):55-56
课堂是富有活力、师生共同构建的生命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生命”型课堂中,教学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的观念和“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的思想,将课堂教学视为人的一次生命之旅,师生共建知识交往的场景与平台,让知识教学充满生命对话、交流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基于这种生命的视角,学校提出了“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育因生命而辉煌”,“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的理念,制定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目标,将“提高学生满意度,完善校园生态环境”作为工作方向,注重满足学生一切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教育存在的前提,没有生命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关心自我、关爱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江苏省常州市于2005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区域生命教育品牌”的德育工作目标,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