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开国大典》出现在新时期银幕上,绝非偶然。这是对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经验的汇集与突破。 青年朋友在欣赏《开国大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影片《早熟》与韩国影片《珍妮朱诺》都是反映青少年早恋题材的作品。尽管两部影片在题材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相似之处,但从创作主题、叙事结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故事的来源、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不同,因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3.
二十二、“十七年”戏剧在题材上的特点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题材。在这方面又以工农业建设和部队建设为题材的作品数量较多,成绩也较突出,如《槐树庄》、《妇女代表》、《枯木逢春》、《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此外,也有城市生活,知识分子和青年题材的作品,如《龙须沟》、《祝你健康》等。 2.革命斗争题材。这一题材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国内革命斗争,如《万水千山》、《杜鹃山》、《东进序曲》等,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如《保卫和平》、《钢铁运  相似文献   

4.
近日热播的《山楂树之恋》以其男女主角唯美的爱情及凄美的结局感动了无数青年男女。本文从影片所表现的爱情、细节以及视觉效果几方面来重新审视这部影片,以此折射出现代社会所缺失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武歆曾以《延安爱情》、《北平爱情》、《天津爱情》、《陕北红事》等"红色系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将革命者当作普通人,描写其"精神世界和在日常状态下的生活图景",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陌生化"的美学冲击,也拓宽了这一领域的叙事空间。不过,这样一来,反倒遮蔽了武歆从创作伊始就关注的工厂生活、小人物等当代生活面向的书写。事实上,这样的题材在他的创作中从未消失过。《老笑》、  相似文献   

6.
对于巴金旧家庭题材小说时代特征的充分说明,似乎必得通过与古代《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的比较才能达到。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意识蕴含和感性形式三方面作这样的比较。 (一) 瑰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曾经创造了不少固执、专横的封建家长,以及各式各样的或深为其害,或为自己爱情、幸福、理想生活执着奋斗的男女青年形象。曹雪芹的  相似文献   

7.
白斌的动画电影《猎人与骷髅怪》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民族题材作品,影片创作是一次在视觉上将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普遍视域有效结合与转换的实验典范,没有任何的文化阐释企图,极单纯的动画手段在自然平缓的叙述中展示出一幅纯美的藏区生活图景,影片的独有呈现可以说是修正了人们对于民族题材艺术作品的视觉观念。也因此,影片获得了北京独立电影节的评委特别奖并入选多伦多电影节的独立竞赛单元,在民间影像中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学创作经短暂复苏,以火山喷发之势席卷全国。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当时的小说创作很快形成了一股“爱情热”。这是对“四人帮”假道学伪禁欲的惩罚。另外也因为“爱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关心的,最易披露精神世界的部分。爱情也是一面镜子,能够真实而微妙地反射出社会的、政治的、感情的、命运的色彩”。(《中篇小说的兴起》《小说创作谈》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版第47页)所以许多小说都以此为题材。对外交往的扩大也促进了这类题材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有很多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它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叙写生活的本来面目,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爱情诗篇,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在三千年以前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君子淑女之恋、凰对凤的追求、义无返顾的爱情表现模式,是古代青年男女对爱情大胆自由、坦率灸热的追求,是情窦绽放的男男女女对生命本能的真实表露,体现了远古的人性美;纯真爱情的最初表示是信物的投赠,"与子偕老"的誓言是高尚、美满、幸福婚姻的约定,体现远古的人情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方面表现出对婚姻自由的限制,另一方面表现出婚恋的困境和痛苦。以婚恋为题材的作品是《诗经》那个时代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习惯的折射,是人性人情还没有被扭曲或践踏的真实见证。《诗经》作为五经之首,不但影响着后世人们的婚恋观,而且深刻影响着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今天探讨这些古代爱情诗篇所焕发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鲁迅先生小说作品中仅有的以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它不仅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至今激动着青年们的心;而且因为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对于今天创造新时代的文学作品,有着珍贵的借鉴作用。本文谨就其艺术浅说三题,以期就教于先辈同侪。  相似文献   

11.
这句话选自电影《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该片曾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剧本等7项金像奖。故事发生在16世纪,讲的是青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在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的一段爱情生活。故事是杜撰和想像的,是传奇,沿着两条悲剧性的爱情线索发展——莎士比亚和薇奥拉的爱情,以及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并最终汇成一条,表现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主题。用现代爱情理念讲述久远的爱情故事,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两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氛围中孕育出的同题材影片。影片通过两位鲜明艺术形象的女主人公历经残酷的战争和曲折的爱情,鲜活地展示了两个伟大民族强大而又不同的民族精神,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丁玲早期创作的《韦护》是继《莎菲女士的日子》后又一篇以描写青年男女恋爱为题材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好友瞿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故事为原型,描写了青年韦护和丽嘉的爱情故事,但这个爱情故事以韦护的出走而无疾而终。这对曾经甜蜜美好令人艳羡的青年男女为何从牵手最终走向分手,既往研究一般将原因归结为革命战胜爱情,这是不全面的,还应该从男主人公自身二元思想性格特点入手,分析导致这份感情中途夭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方方小说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但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民生活、爱情生活、城市怪相、警察故事、知识分子家族命运等几个方面。近年来,方方女性题材的创作倾向愈发明朗,逐渐成为作家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深刻地表现了当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内心深处的迷惘、困惑与挣扎。作家向我们展示了自在与自为两种女性的生命形式,并表现出女性对于心灵的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寻。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10期上刊登了高超老师的《孔雀东南飞主题再探》(以下称《再探》)一文。该文对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主题作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解读,认为该诗的主题不应该是揭露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破坏和摧残,而应该是"作者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惋惜伤怀之情及希望此后这类爱情悲剧不再发生的心愿。"对于高老师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周平安 《考试周刊》2011,(55):36-37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表现了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表达了对封建宗教礼法的强烈控诉及人们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美好爱情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者以世俗生活为题材,刻画了5对男女青年的爱情和婚姻,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其魅力之一在于作者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揭示了不同人物的爱情婚姻观。本文从作品中人物对话开始,探析不同人物语言背后的爱情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20.
第9期《青年文学》主打栏目“留学主题文学”领衔推出的是旅居新加坡的青年作家张惠雯的小说《完美的生活》(长篇)。近年因《岛》、《迷途》等小说而引起读者关注的张惠雯,在《完美的生活》中显然试图调整她以往小说注重实验的倾向。她不再醉心于女性视角下现代小说的形式实验,转而讲述都市饮食青年男女的婚姻和爱情。为了故事的通俗与好看,《完美的生活》除了选取时下走俏的婚恋故事作为题材,还增加了诸多时尚因素:异国、都市、白领、小资、单恋、婚外恋。她甚至不惜大面积动用储备多年的留学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