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曹琳 《现代语文》2013,(7):109-110
什么是圈点批注呢?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  相似文献   

2.
“批注法”是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之一。如能有的放矢,运用得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么是“批注法”呢?“批注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手脑并用,一面读书一面在课本的空白处或行间边角做些勾划圈点及批注评析之类的工作。它既可释疑,也可抒发零星感想。遇到难字新词,或查字典,或经教师指点,注上拼音、词义;遇上佳名美句,记上符号,或加上几个圈点,  相似文献   

3.
圈点批注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书时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自主了解文本。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应传授并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4.
圈点原是古人读书的一种方法。后人也用它来标出文中重要的、精彩的或需要质疑、有待删改的词句。我们今天读书,手不离笔,随时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确是很好的方法。圈点以线条简洁、醒目为宜。至于使用什么符号,完全可由自己设计。一旦确定下来,则不宜多加变动。对文章加圈点,也不是不分主次地把它画成个大花脸,而应圈出那些最值得圈出的地方。圈点常和批注结合起来,在相应的符号旁加上简要的批注,意思就会  相似文献   

5.
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就是"动笔墨"读书的一种常用方法。新课程提倡个性化解读,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首先阐释了圈点批注式学习法以及批注式教学法的含义;其次,结合课堂实例,阐释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并自主运用圈点批注式学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展开讨论,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读书要分泛览和精读。精读的书籍应是重点书、基础书、拿手书。我们如果有几本“重点书”烂熟于心,就好比建立了几块治学的根据地,对学习将起到长久的作用。如何精读重点书呢?简便易行的办法是在书上直接圈点批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把“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作为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实上,中外许多伟人名家也都是用这个方法精读经典著作的_列宁读书时喜欢作批注。他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评论、注释和。。得体会。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便在书的扉页或封页上写下书…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批注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大部分学生做批注或大段的画线,囫囵吞枣似的写一两个词;或只画一两句话一两个词,写一句简单的、不痛不痒的理解;或就事论事,眼界狭窄,不深不透。于是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例,引领学生学习写阅读批注。  相似文献   

8.
古文原本没有标点,古人读书每至该停歇处常用画“圈”来断句,一旦发现妙语佳句便用画“点”来表示,这就是“圈点”。因而,文章精彩,值得肯定或赞扬的,也就叫“可圈可点”。读书人读书不应该是纯粹单向的被动接受,而应该用心去思考、感悟,  相似文献   

9.
杨军芬 《考试周刊》2012,(72):51-51
圈点批注。其实是我们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中大量尝试运用圈点批注教学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圈点批注法因为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样而成为师生课堂学习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标点摭谈     
文田 《语文知识》2006,(9):40-40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读书时使用圈点法断句。这种圈点法古人称为“句读”。所谓“读”是指一句话的意思没有完.需要稍作停顿的地方,“句”则是指全句意思已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来有成就的读书人 ,都遵循孔夫子“学而不思则罔”的名训 ,恪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信条。这是经验之谈。读者必须思索 ,思索才会有收获 ,而收获又是多方面的。人的阅读、写作、辨析能力甚至思想道德修养 ,可以说是在一边读书一边思索的过程中得以提高的。而读书批注就是边读书边思考的有效形式之一。今天 ,教育者们正尝试着让初中生学习批注。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1 996年版 )能力训练部分已有这样的要求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1 993年新版后 )已经出现以批注方…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教本上做了各种符号,写上各种批注,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圈点批画。这是语文教师自己读懂读通读熟课文的好办法。把这种办法交给学生,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读法”,主要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目前在语文教学界流行的“读书方法”很多,这里要讨论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的圈点、批画的读书方法。在读书方法上,有两句话要不断向学生讲,并诱导帮助,督促学生不断逐步落实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这两句话就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的“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和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理解这两句话中“做记号”、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湖北教育》2010,(2):80-80
众所周知,毛泽东笃志嗜学,博览群书,酷爱读史,垂老不倦。他“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不少史书中,他都圈点勾画,写有大量批注。对冯梦龙的《智囊》,他曾认真阅读,留下了精妙批注。  相似文献   

14.
李水兵 《初中生》2008,(4):34-38
写在前面:“批注”既是传统的读书方法,又是中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现代文阅读中“批注”类型的题目在近几年语文中考阅读中悄然出现。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同学们能否在独立自主阅读文章时用精当的文字写下自己的理解、疑惑、感受、欣赏或评价。  相似文献   

1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学时只看不动手,一定深不下去。批注圈点,就是自学笔记的一种形式。下面介绍两种批注圈点的主要形式,供参考。一、符号圈点,有的同学习惯于划波浪线。其实,圈点符号是多种多样的。有波浪线,有重点号(“·”、“⊙”或“△”之类);在你认为好或不满意的地方可用上一到两个“!”;如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绿》被安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从教材来看,编者的意图之一,是想通过对这篇名家经典的圈点批注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见同步教参第402页的"单元教材支配表"之"单元教学参考目标"4)。  相似文献   

17.
“圈点评注”不是新事物,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用它圈过生字词,划过重点句,标过段层要点,但因用得机械,没能使这一手段有效地发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后来,我翻阅了一些前人对“圈点评注”的论述,坚定了采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信心。 首先,我结合朱熹每读必划,“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和毛主席阅读一部十余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作了一万二千多字批注的例子向同学宣传:用“圈点评注法”阅读,用时少,效果好,简便可行;一旦形成习惯,终生受用。然后,我就结合《爱国学者顾炎武》和《夜》等课文,按照一教、二导。三检,四评的步骤,训练学生使用“圈点评注?。 “一教”就是给学生讲清何谓“圈点”,并统一“圈点”符号;讲清何谓“评注”,并举例示范怎样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17课教学过程:品读诗句,领悟意境美师:通过刚才的读背,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庐山风景的美妙,但我们读书不能只知皮毛,还应对古诗进行仔细研读。这篇古诗有许多精美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虽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这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读,边读边圈点批注,教师巡视。)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生1:我认为“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写出了香炉峰的奇丽景观,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云雾缭绕,好像如诗如画的仙境。师:为什么用“…  相似文献   

19.
周振玉 《湖南教育》2002,(11):51-51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多读多写。每教一个班,笔者都要向学生推介下列读书方法:排除障碍法。即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运用字典、词典。借助字典、词典,掌握字词含义,并根据语言环境对字词的音、形、义进行区别和选用。圈点批画法。即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把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好的段落用笔圈点出来,或批注,或抄写,或背诵。联想、想像法。即指导学生把历史的、遥远的、抽象的人或事,通过回忆、联想、想像等方法变为现实中具体的人或事。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阅读与写作必须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教会学生“圈点批注”陈严从文章构成要素入手,这是教会学生“圈点批注”的最基本的途径。“圈点批注”,首先要求学生把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逐一查阅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判断,读准音,理清义,注入课本。这一学习过程既克服了学生一味靠老师学字词的懒惰思想,又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