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莉 《今日教育》2007,(8):10-11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来说品德教育更多的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的,我们要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周莹莹 《考试周刊》2014,(70):185-185
<正>"培养行为,我们收获习惯;培养习惯,我们收获性格,我们收获命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强调:"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所谓幼儿的社会行为,即幼儿在特定社会机构中形成的对人、对己、对社会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德的标志,我们要重视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方式方法。一、通过榜样示范,帮助幼儿树立遵守规范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态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期是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农村幼儿园如何与家长更好地携手促进幼儿发展呢,下面是笔者近几年来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什么呢?下面谈点我的看法。一、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注重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是非观念差,对人和事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幼儿期的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树大自直”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孩子受了不良思想的影响,要想再清除那是比较困难的。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道德意识离不开具体的人和事。如看…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期应注意孩子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我们该如何对进行品德教育呢? 一、从小事抓起,重视第一次行为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抓住第一次行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很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德育是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民心工程。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立体模式,在孩子心灵中及早播下道德的种子,使幼儿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  相似文献   

9.
孩子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期不仅要注重幼儿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更应关注孩子早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孩子储存一生受益的资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期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早期教育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育教育就是人生源头上的引导者,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做人,首先做事,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个领域的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期应注意孩子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我们该如何对进行品德教育呢? 一、从小事抓起,重视第一次行为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抓住第一次行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很关键,否则坏习惯一旦形成,即使付出好几倍的精力也难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特别是学前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培养、训练、体验过程。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肩负着崇高的职责,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领、引导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家长一起培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们。要想培养和教育好孩子们,就得从平时的品德习惯抓起。一、从日常的点滴为幼儿做起大家都知道: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思想品质及其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习惯,是指长期养成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而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往往不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情感的培养入手,可以促使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是由紧密相关的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可从培养道德情感入手,也可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做起,也可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但从对象年龄特点来看,一般是年龄越大,始于道德认识的越多,年龄越小,则始于道德情感的成份越重。幼儿则属于后者。从道德情感的培养入手去促使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首先,是由幼儿的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著名心理学家皮  相似文献   

15.
张庆 《成才之路》2013,(7):96-96
幼儿的生命安全及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关注每一个细节。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做,以便让他们形成自律的习惯,从而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3~6岁这一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倾向和道德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德育行为发展的最好时刻。“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儿期的德育形成对人一生道德品性影响深远,所以对幼儿从小进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然而,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农村,德育教育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受之影响。所以对幼儿从小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幼儿个性品德孕育的萌芽期,更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际,就幼儿阶段道德意识培养谈点看法。幼儿期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模仿的天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体现着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而社会规范的要求又往往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出现。如何将这种抽象的要求转化为幼儿具体的道德意识呢?我认为,启迪幼儿的自觉能动意识是关键。过去在幼儿道德意识的培养中,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失误,那就是没有意识到社会规范这种过于理性的要求是不适合幼儿的,简单的说教并不能使之真正成…  相似文献   

18.
俞彩方 《考试周刊》2012,(86):190-191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人基本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劳动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正是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及时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保证,而且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营养合理摄入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应该从小养成的基本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幼儿德育既要发展幼儿道德认知,又要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还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文章对幼儿德育的特征、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小班的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