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在使用一种语言的时候,会受到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语言的差异也体现了心理、生理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在汉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语言差异较为明显,甚至有些词专门由男性或者女性在使用.探析汉语中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差异,对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语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汉语中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梁莹 《华章》2012,(25)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文化差异在词语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乃至认知视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这些差异引起的词语的文化意义在语言上的差异.只有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不同语言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和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在歧义容忍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的歧义容忍度显著高于语言水平低的学生,但在语音、词汇、语法和翻译方面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英语言在丈字结构及其发展、词语构成、使用与理解、句法和语篇结构上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并增强处理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文化中存在着男女性别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英语语言中的女性语言现象,和女性语言的特点,以及这些女性语言特点的形成因素和形成原因.通过分析加深了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在虚词的使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根据这一差异,英语可称作“虚用型”语言,汉语则可称作“实说型”语言.这种差异的形成有一定的原因.研究这种差异对于两种语言间相互转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言语     
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存有变异的特质,即由于讲话者的身份、阅历不同而在用词造句上存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不能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的.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于语言存于言语中,言语在于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普通的,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不受自然、地域的限制;语言是有社会性,言语带有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英汉语言的差异、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差异以及同一命题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差异这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二者既相互关联,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在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辨证地来看待.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的第一原则.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异质性必然会导致"音响形象"的差异,这种差别也同样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心理实体的差异和缺省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异质语言思维上的差异,以及思维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功能的培养,更要进行文化背景教育.这是摆在外语语言学习者肩上的首要任务.语言根植于文化,是文化的符号和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想掌握好一门语言就必须深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因为当两种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走到一起时,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习俗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要反映到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要影响语言的使用,造成语言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使用的主体是人,人类有男性和女性之分,那么语言不可避免地就被刻上了性别的特征.性别语言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从语音、词汇、句法语法和会话上介绍了男女用语的差异,然后从生理、社会和文化期望、社会劳动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来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在跨文化和跨性别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性别语言差异的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性别语言的差异和原因,为男女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人类语言表现的不同层次上.因此探讨英汉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有利于跨越这种差异,有利于跨文化翻译的顺利进行.文章从三个层面上阐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在医学文体语言上的具体映现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此差异必然反映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语言差异,因为语言属于众多文化现象之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本文将以学生作文为例,通过汉英两种语言在时态、句子结构、词汇、语序等方面出发来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英文文体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追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揭示它们在语音、语义、句法结构、语用和话语篇章上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显示两种语言实实在在能反映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语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差异范围很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等,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学生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反映文化.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不尽相同,在语言上就会反映出这些差异.而成语是语言的精髓,因此它们更集中、更独特地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本文将主要讨论成语的特点,英汉成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在成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源容 《现代语文》2007,(11):85-86
一、引言 1921年,美国人类学家Sapir在Whorf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第一,语言不同的人,有相应不同的思维.第二,语言决定思维;思维不可能脱离语言而存在.前者被称为"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意指持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有着相应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语言差异构成思维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词汇空缺".即一神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宗教信仰不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在翻译中我们可以用音译、直译、意译、增词译、加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陆秀兰 《文教资料》2008,(10):45-46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一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而且在思维方面也迥然不同.西方以形式逻辑见长,在语言上则表现为结构严谨,注重组合,视点上固定、形态上自主、关系上完整.中国则辩证逻辑突出,在语言上表现为结构松散,注重意合,视点上流动、形态上松散、内容上完整.东西方语言上的差异是思维方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0.
从思维差异的角度看英语长句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玉群 《天中学刊》2005,20(6):77-80
不同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并非缘于语言本身,而是缘于语言所承栽的文化,即不同文化背景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长句最能再现一个民族思维的轨迹,因而长句的翻译应该从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构句方式、句序和话语组织法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译者在翻译长句时,必须尊重这些差异,遵循"分析-传译-重组"的步骤,使翻译通过深层结构这个媒介层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