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于淼 《文教资料》2009,(6):151-152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理论学科,本文针对师范教法课程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而且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师范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实践,并立足学科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提出了师范教法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师范院校,学科教材教法是师范训练的重要部分,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教师由于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感到执教困难,学生则觉得教学内容空洞,对以后的教学实践帮助不大。面对这种现象,许多从事教材教法研究和教学的同志都在寻找可行的课程改革途径。笔者想结合“微型教学法”的介绍,谈谈对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3.
黄宝圣 《教育探索》2001,(10):65-66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根据师范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备课要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主体与主导”、“德育与智育”、“教材与教法”、“严肃与趣味”、“教案与媒体”等六大辩证关系,为提高师范化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典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晓华 《学语文》2004,(5):22-22,2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法”的意义特别显著。一方面,教学者面对的是有情感的教学对象;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活动正是在以情感丰富的课文为载体、以师生情感互动交流为基础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更是如嚼蜡般乏味,毫无意义。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法”,让“情感教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呢?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卢慧娟 《英语辅导》2010,(4):73-75,92
本论文主要针对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基于艺本生的学科特点和情感因素,寻求切实可行的提高对策。通过深入分析艺本生英语文化素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如:“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重视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教学”以及“忽视艺术类本科生心理和情感因素”等,作者依据跨文化交际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文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各环节(听说、阅读、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等)中使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利用艺术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全面提高艺术类本科生英语综合文化素质。此项研究对于如何更好地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适应地方院校对艺术类本科生实施“个性化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情感教学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学英语学科情感教育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本文作者针对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现状,在学习新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的情感教育模式与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已由“单一课程”向“课程群”转变,且课程的性质也由“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转变,同时丰富了实践教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使其与基础教育更好地契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应走人本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多学科教学论相互融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于杰 《华章》2010,(26)
幼儿师范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体现在对情感目标的终极追求上,从这个界定出发,从重视化学史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的联系,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四个方面论述了以提高情感目标为导向,提高幼儿师范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钱梦龙是上海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是一位自学成才,名声卓著的语文教学改革家。他在4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形成独具特色、自成一派的语文教学体系。他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四种基本课式(简称“四式”)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程式的“语文导读法”,以其丰富的教改实践和勇敢的理论探索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可以说,它是当今语文教法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教法之一。  “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先生在1982…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师教育:从定向教育到专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崴 《高教探索》2001,(3):71-73,51
一、定向教育与专业教育 :概念辨析我国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存在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学术性是指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及其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客观性、有效性 ;而师范性是指教育学科及其研究的性质。换言之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具有学术性 ;培养教师所涉及的学科则具有师范性。对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争论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观点 :一是“对立观”———把学术性与师范性对立起来 ,人文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及其研究的学术性高 ,而教育学科及其研究是师范性的 ,学术性低。要想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就需要加强其学术性…  相似文献   

11.
粱励 《教育学报》2001,(9):32-36
文章论述了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的六大功能.阐述了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两个层面探讨如何构建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科教学具有教育性,即具有德育功能。上海市的中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不断深化对师范学科教学发挥德育功能规律的认识,坚持做到“有意”、“有机”、“有情”、“有效”,正确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这对于全面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一代新师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情感态度目标在英语课程目标中的定位,联系Krashen(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分析情感态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情感教学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实施的现状.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降低情感过滤作用的有效途径、运用情感策略、优化英语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类课程是高师数学系中具有师范性的重要课程。师范院校要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强调和重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更应根据时代与学科的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在师范生教学观念的形成、教师的示范、心理学依据、注重实践、考试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情感、教育情感和教育爱三者的概念及意义进行分析引出教育情感的功能所在,通过对情感的教育价值的思考和探讨来创造性地提出这种教育价值的实现形式,期望能在理论的高度上对日渐兴起的情感教育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体验、升华的全部内容的追求。情感目标缺失的原因有:教师言语的“本论”;师生交往的阻隔;情感的目的性价值的忽视;非日常交往形式的增加情感目标的重建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在理论上要突出情感的目的性价值。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在实践中教师要具有关怀意识,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情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整个社会育人环境变化了 ,教育的观念也随之改变。“情感导读”、“理性导读”、“体验导读”———“三环导读法”的三种基本教法 ,相互联合 ,形成一种前后各有侧重、渐进滚动、彼此兼容的教学方法 ,在中师及大专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尝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文教学,同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我认为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扣住该文的本质去教学。文章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它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这个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不以任何人的情感意志为转移,因为文本一旦产生。它就具有相对客观性、独立性,即便有两种可能性:思想等于文本和思想大于文本。教学时如果扣不住文章的本质,就把“这”上成了“那”,其错误自不待言。请看:  相似文献   

19.
党史记忆依托同质性的“情感黏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特点与功能.党史记忆情感场域是基于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汇聚.研究以“记忆之场”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记忆情感场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厘清党史“记忆之场”的情感养成过程.党史记忆的场域经由不断宣传、组织、动员,唤醒、激活了过去的党史文化,并且在历史传统、当下目标与未来展望的叙事体系中被赋予与时代吻合的政治功能.党史记忆情感场域建构,以“政党—国家—民族”进阶链式补充了革命文化的集体记忆,昭示着国民深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认同,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共同体建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而且强调真实的社会性。唯有如此,才能让课堂真正焕发光彩,实现育人方式根本性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以实践为抓手,通过引发情感共鸣达成情感内化,通过澄清价值认知实现明理增信,通过体验式实践促进知行合一,构建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正行动的新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学科育人方式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