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戴荣 《学语文》2005,(6):54-54
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入是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深入文本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通常。说明性背景知识如课文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简历、创作风格流派、具体的创作原因等相关资料主要放在课首,既引发阅读兴趣,也便于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课文;而解释性背景知识,如某些词语、句段涉及的典故、习俗等人文知识。多在课前预习中引入解决;至于对比性背景知识。它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深化文本内涵,宜放在充分感知课文之后的深刻体会或研究探索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2.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优秀作品,但一些作品由于时代间隔,学生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的曲解。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如能适时适度地引入相关资料,会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使“学生思维的双翼不为教材所禁锢”,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3.
课文背景资料是与课文学习密切相关的,它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致,让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也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开放。日常教学中,教师虽关注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但教学效果有时却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通过对人物背景资料呈现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价值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应该说都是优秀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有些课文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因为时代间隔,或者因为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使学生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笔者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借鉴同行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5.
群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必不可少。语文教学背景知识分为说明性背景知识、注释性背景知识和作家的相关文章三类。背景知识的呈现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涉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甚至鉴赏,只有将其融入文本,在整体与局部的共同观照下,定位准确,重点明确,时机合适,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于书海 《考试周刊》2011,(70):62-63
课文背景是指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有作用价值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事件、环境因素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效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品质、语文能力的发展。但学生对文本产生的背景与相关的时代状况不甚了解,受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方面的限制.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产生许多障碍,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促使学生有效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值得探究的主题.我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在引用中与文本形同两张皮,制约了阅读教学效益的提高。使背景资料引入文本隐形化,把背景资料的引用大隐于文体分析、中隐于曲问引导、小隐于诵读递进中,有利于突破"课题—背景—课文"的机械化、套路化形式,能充分高效地利用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创作背景等。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无论何种文体,教师都习惯于在课前交代文本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学中自然形成了一种惯式——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解读文章,背景介绍在前,解读文本在后。同时在文本的背景内容选择上,如果介绍作家,则突出在作家生平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正要深入理解文本,不可不知该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时代、写作风格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深入阅读产生一定的帮助。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介绍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也可以选择注释类的背景知识,当文本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候,这一类的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一、导课引入,降低难度在导课的时候加入背景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对于  相似文献   

10.
1.知人论世,情境引入 知人论世,意即读书要了解文本主人公或作者并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课文的创作背景或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呈现课题时,如果教师能恰当地介绍文本主人公或作者的相应背景,学生便可以更好地解读课文。如,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在呈现课题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李白的创作背景: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  相似文献   

11.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需要重视资料拓展,并能在教学中将这些资料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融通,助力学生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资料,需要拓展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资料,拓展与文本背景相关的资料,拓展能够填充文本空白的资料,拓展有助于升华文本主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课文背景知识介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使得学生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本文,教师应认识到作品背景介绍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注意介绍背景时的几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萍丽 《文教资料》2010,(29):69-70
现在有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背景介绍要淡化,认为背景介绍会影响整个课堂学的容量。其实不然.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史知识.对课文理解得更深,而不仅仅是注重表面的花哨。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注重适时适度地引入背景,而不破坏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背景介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4.
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信息,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升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引入文章背景介绍,有助于学生读懂作者内心例如,课文《"番茄太阳"》开头这样写道:"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学生对作者凄凉处境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5.
刘海英 《江西教育》2004,(15):63-63
变老师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为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过去老师作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去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内容.而丧失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以前我教学《荷塘月色》,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信息,不但可以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情感的升华,还能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引入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读懂作者内心课文《"番茄太阳"》开头这样写道:"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因为学生对作者一无所知,不能完全了解作者"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的真正原因。因此,学课文  相似文献   

17.
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常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主旨、题材、结构、手法等的理解有促进作用的材料或资源,包括作者生平、写作意图、社会背景等。可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在导入语刚刚结束后就地介绍背景资料,殊不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需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狼》的教学出发,就如何引领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进行探讨,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背景以及学生综合知识结构的组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在面对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时,往往觉得在理解上有一层隔膜,无法真正地深入文本,体验文本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创设一些动人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贴近文本,走入作者心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中背景知识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课中的背景知识?笔者通过"课始介入、课中相溶、课尾拓展"三个板块进行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课文背景知识,积极地赋予文本时代内涵,盘活文本、教活文本,激活文本,引领学生到充满各种文化现象的"大语文"环境中去体验、去学习,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