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中的[实验1-4],现摘录如下: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D水的玻璃片(或三合板)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由于结冰而将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中的[实验1-4],现摘录如下: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D水的玻璃片(或三合板)上。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2-2吸热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是将大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下部,并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实验 1 -4]是一个新的实验 ,有一定的难度 ,现谈谈对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1 实验事实1 .1 晶体之间的反应(1 )在小烧杯里加入 2 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 [Ba(OH) 2 ·8H2 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 )片上 ,然后再加入约 1 0g氯化铵晶体粉末 ,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使Ba(OH) 2 ·8H2 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现象 :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 ,原来无色的颗粒状晶体慢慢变为粘稠状 ,最后成为糊状物质。实验过程中闻到有强烈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5.
高一化学第一册(必修)(2003年6月第1版)P19实验1—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该实验时,本地还处在较热的时节,水沾在烧杯底的玻璃片上难以冻结,在班上演示可见性较差;同时,药品用量过大,混合过程中及在烧杯中搅拌时氨味很浓,污染大,对师生造成危害。改进办法:用装过加碘盐的塑料袋(或用其它结实些的塑料袋,以防搓破)代替烧杯,称取2.5g 氯化铵晶体倒入塑料袋中,从中间系扎。再称5g 粉末状氢氧化钡晶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有些反应是吸热反应。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热量中的实验2-2:NH4Cl和Ba(OH)2·8H2O反应的实验探究,经过实验及数据查询与处理发现:氯化铵与Ba(OH)2·8H2O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而氯化铵与Ba(OH)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并不能得出铵盐与碱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的吸热反应实验,以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为反应原料,药品用量多、价格高且有污染.改进实验从药品用量、仪器、产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柠檬酸(H3C6H5O7·H2O)固体与Na2CO3·10H2O固体混合、柠檬酸饱和溶液与NaHCO3固体混合,都有吸热效应,适合学生进行小组或家庭实验,亲身体验常温下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8.
实验1魔棒点灯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实验2滴水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g与氯酸钾粉末5g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g,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相似文献   

9.
新制备的Cu(OH)2·yH2O加入到溶有2-甲基苯甲酸、邻菲咯啉的C2H5OH/H2O(1∶1,V/V)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一新的铜配合物[Cu(phen)2(C8H7O2)]·(C8H7O2)·4H2O(1)晶体.化合物结构经单晶X-衍射及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878(2),b=11.218(2),c=16.178(2),α=72.74(3)°,β=75.54(3)°,γ=78.72(3)°,V=1 809.8(6)3,C40H38N4O8Cu,Mr=766.28,Z=2,Dc=1.406g·cm-3,F(000)=798,最后残余因子R1=0.055 5,wR2=0.133 9.晶体结构中的中心Cu(Ⅱ)原子六配位模式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通过分子间O-H…O氢键及芳环$-$堆积作用构筑成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 镁和铝1.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 SO4反应 ,生成H2 2 .8L(标准状况 ) ,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 .2g  B .4g  C .8g  D .10 g2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 ,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 ,还是后者滴入前者 ,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 .NaHSO4和Ba(OH) 2B .AlCl3 和NaOHC .NaAlO2 和H2 SO4D .Ba(HCO3 ) 2 和Ba(OH) 23 .下列各物质中既能与稀H2 SO4反应 ,也能与NaOH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 (NH4) 2 S ③Al2 O3④Al(OH) 3  ⑤AlA .③④ B .③④⑤ C .③ D .全…  相似文献   

11.
一、考查实验装置例1(2011年上海卷第10题)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相似文献   

12.
有一道题:在一烧杯中盛有10ml、2mol L-1的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向该烧杯里注入0.4mol L-1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此实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一、喷泉实验1.配制Na_2SiO_3溶液。称取10 g白色硅酸钠晶体于小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并搅拌,使晶体完全溶解。2.制备硅胶。向小烧杯逐滴加入3 mol/L的硫酸,开始无现象,随着硫酸的加入,有白色胶冻状物质生成(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当白色沉淀的量不再增加,停止加酸,充分振荡,用硬纸片盖住小烧杯静置24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草酸合铁(Ⅲ)酸钾K3[Fe(C2O4)3].3H2O制备实验的实际情况,对反应温度、H2O2去除时间、Fe(OH)3溶解温度、KHC2O4加入方式进行了探究。通过优化实验过程,可得到粒度较大的翠绿色晶体,提高了产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C=12;O=16;N=14;Cl=35.5;Na=23;Zn=65。第Ⅰ卷(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适当条件下,可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B.从石油中可分馏出石油气、汽油等物质C.制取镁粉时,可将镁蒸气在氮气中冷却D.“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2.下列变化能显著放热的是()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B.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NH4NO3…  相似文献   

16.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实现的.因此,巧用离子性质在分析以下五类问题时,往往比运用物质性质来得便捷.一、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例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2的溶液中,溶液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A.盐酸B.Na2CO3溶液C.Na2SO4溶液D.H2SO4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盐酸加入到Ba(OH)2溶液中,盐酸中的H+与Ba(OH)2溶液中的OH-相互结合生成H2O,溶液中的OH-减少了,但新增加了Cl-;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加入到Ba(OH)2溶液中,Na2CO3溶液中的CO32-及Na2SO4…  相似文献   

17.
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溶液的主要特征,也是区别强弱电解质的主要依据,可归纳为: 1.取Ca(OH2)饱和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变红,再加入一定量的NH4Cl晶体,红色变浅,说明NH3·H2O是比Ca(OH)2弱的碱,是弱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
看点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例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SO2+OH-=HSO3-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C.将盐酸滴入氨水中: H++OH-=H2O D.碳酸钡固体与盐酸反应: BaCO3+2H+=Ba2++CO2↑+H2O  相似文献   

19.
一、考查反应热的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 ,单位一般用kJ/mol.若ΔH <0 (或为“ -”)为放热反应 .典型的放热反应有 :CaO H2 O =Ca(OH) 2 、2Al 6HCl=2AlCl3 3H2 ↑、燃料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以及N2 3H2 2NH3 、4NH3 5O2催化剂 4NO 6H2 O、2SO2 O2催化剂 2SO3 、2NO2 N2 O4等 .若ΔH >0 (或为“ ”)为吸热反应 .典型的吸热反应有 :C CO2Δ 2CO、Ba(OH) 2 ·8H2 O 2NH4Cl =BaCl2 2NH3 ↑ 1 0H2 O等 .【例 1】  ( 2 0 0 0年 ,全国理综 )今有如下 3…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实验一直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章节中典型的吸热反应实验[1-2]。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教材中该实验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药品用量较大,造成较大的浪费(违背“节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