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新生在从中学升入大学的突然环境转换过程中面临诸多不良因素挑战,当不良因素的刺激强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个体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运用自编的负性生活事件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武汉某高校二级学院的527名大一新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的影响及负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敏 《科教文汇》2014,(3):138-139
目的:通过研究高中生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深入探讨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过程:使用测量工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应对方式问卷》(SCR)对180名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影响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在解决方式上男生的"解决问题"因子明显高于女生(p0.01),在求助因子上男生与女生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多种多样,大部分高中生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3.
李敏 《科教文汇》2014,(9):138-139
目的:院通过研究高中生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深入探讨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过程院使用测量工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应对方式问卷》(SCR)对180名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院影响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在解决方式上男生的“解决问题”因子明显高于女生(p〈0.01),在求助因子上男生与女生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多种多样,大部分高中生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调查结果给予建议,以帮助新生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也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调研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对高校教师做好学生工作,引导新生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从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差异认知、助学金与奖学金发放方式科学性与公平性、入学新生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倾向性及入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困难原因等4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入学新生目前对大学生活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6.
调研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对高校教师做好学生工作,引导新生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从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差异认知、助学金与奖学金发放方式科学性与公平性、入学新生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倾向性及入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困难原因等4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入学新生目前对大学生活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对34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偏低,负性情感显著高于正性情感(P<.01),且大学生依恋类型以惧怕型为主,依恋对象以朋友为主.②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在生源地和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和依恋类型上部分差异显著(P<.05).③相关分析表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F=-.380**,F=-.227**),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300**,r=.214**);依恋焦虑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r=.356**);积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152*),而消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r=-.245**),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r=.324**).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娟 《科教文汇》2016,(4):19-20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个人指导方式,在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一新生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初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一新生入学时既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期待,同时又对大学缺乏充分的了解、感到迷茫,可以说大一学年是引导新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因此,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引导大一新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有助于大学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知识,提升其学习动力,为其成长打下重要基础。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魏明 《科教文汇》2014,(24):11-12
大一新生入学时既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期待,同时又对大学缺乏充分的了解、感到迷茫,可以说大一学年是引导新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因此,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引导大一新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有助于大学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知识,提升其学习动力,为其成长打下重要基础。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查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天津某大学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应付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与学业情绪各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相关;(2)应对方式对学业情绪有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能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自责和幻想能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合理化能预测部分消极情绪(焦虑、失望、厌烦)和部分积极情绪(愉快、希望)。结果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挫折承受力在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挫折承受力问卷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①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和求助与自尊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和退避与自尊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挫折承受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②挫折承受力在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而挫折承受力在自尊与消极应对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的大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低的自尊导致较差的挫折承受力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梁娟  陈昊迪 《科教文汇》2021,(12):26-27
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成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优良学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该文从大一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工作实践剖析大一学生的学习现状,试图探索大一学生优良学风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林琳 《科教文汇》2013,(5):191-192
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旨在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瑶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69-169
总结近年来对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面对的压力源及相关应对措施的研究,真实反映实习环境,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操作技能等方面作为压力源对本科护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郑斯思  袁俐 《科教文汇》2013,(12):86-86,90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临床认知实践对新生专业认知度的影响。方法:用量表对新生认知实践前后对专业认知度比较。结果:通过认知实践后,学生对专业认知度均有明显提高,并就对护理专业是否感兴趣进行了实践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护理专业新生进行认知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明确专业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究当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由于危机事件而处于负面网络口碑中时,影响其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理,对搜索引擎服务的开发商和运营商有效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及进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具有积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理论、习惯理论和归因理论,提炼出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实证分析部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等实验素材模拟"百度魏则西事件"的负面网络口碑情境,并结合问卷调查获得339份有效样本数据,之后利用SmartPLS2.0进行模型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正向影响技术支持和满意度;技术支持提高满意度、持续使用态度和其意向;负面网络口碑直接或通过责任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负向抑制持续使用态度;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向和使用习惯直接促进持续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丽琼 《科教文汇》2011,(16):175-176
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模式、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在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适应不良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文章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症的形成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新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模式、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在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适应不良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文章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症的形成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新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