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代表性的法典,具有依礼制律,礼法合一;中典治国,用刑持平;规范详备,科条简约;注疏准确,律疏并行四个特点。《唐律疏议》以儒家学说为理论依据,并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法律思想基础。唐代立法重伦理的精神对后世的宋、元、明、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律疏议》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被称为”法典之王”是我国封建法典高度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徐绍敏 《浙江档案》2003,(10):36-37
一、唐朝文书和档案立法概况唐王朝在从事封建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文书和档案方面的立法。唐朝档案立法主要体现在《唐律疏议》和《大唐六典》这两部传世法典之中。根据这两部典籍,我们可以把唐朝文书和档案的立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律疏议》的编纂为主要内容,历时3年。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鉴于“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准”(唐律疏议译序言)遂命长孙无忌、李绩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两律为基础,增补、删改唐律,次年九月律书成,就叫《永徽律》。随后长孙无忌等又奉命对《永徽律》逐条逐句作注释,阐…  相似文献   

3.
《民法分典》作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部分典之一,是一部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制度史料的大型类书,其编纂工程宏大且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是一个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民法分典》的出版对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促进中外民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中文工具书》的两处关于“史志”的表述引发思考,分析了《隋志》作为通代性典制史志的性质与特点,探讨了《隋志》在中国古代典制工具书系列中的承上启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出版视野》2006,(1):45-45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的“书”一词,汉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用以区别基督教形成之后编成的《新约》。《新约》也是一部反映巴勒斯坦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和文献汇编。  相似文献   

6.
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二十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二十四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梳理《法律典》编辑出版的进程,总结《法律典》编纂工作经验,对于推动《中华大典》这一伟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完成,指导今后类似大型类书的编纂出版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20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完成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24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作为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法律典》是一部中国古代法律史料的宝库,是一部中国传统法律的大型类书,它的出版具有史料保存、人才培养和工具书编纂等重大贡献,对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建构中国现代法治图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龙学”是一门世界性的显学。但是,文书学、档案学界对此却研究甚少。就学科关系而言.“龙学”与文书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它不仅对文学理论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对各种公文和应用文的文体进行了全面总结。《文心雕龙》对文书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从《天盛律令》看西夏档案的类型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盛律令》(以下简称《律令》)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颁布的一部综合性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全书共 20卷,现残存 19卷,计分 150门、 1461条,其内容包括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其中有不少法律条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西夏档案工作。本文仅从西夏档案的类型、管理这一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西夏档案来源于西夏公务管理活动和外交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价值的各种文书、簿籍。据《律令》载,主要的有三大类:机要档案、司法档案和各种登记簿册。  一、机要档案  西夏机要档…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与《文选》的整体架构和文书档案关系密切,刘勰和萧统接触频繁,学术旨趣颇同,刘勰的文章分类理论深深影响了《文选》的编纂,这两部著作都包涵了文书档案的丰富内容,当今的文书档案史学工作者理应精读《文心雕龙》与《文选》。  相似文献   

11.
对于《白虎通义》思想性质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封建法典、宗教神学、礼典。本文认为,总体来讲,《白虎通义》作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宪章性文献,其本质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原则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对于《白虎通义》思想性质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封建法典、宗教神学、礼典。本文认为,总体来讲,《白虎通义》作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宪章性文献,其本质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原则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大明会典》是明代官修行政法典,其刊本有两种,一为一百八十卷本正德《合典》,一为二百二十八卷本万历《会典》。然《四库全书》收录了正德《会典》,却未收内容更为详尽的定本万历《会典》。对此,《四库全书总目》进行了一系列解释。笔者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四库全书》对万历《会典》是讳而不录,《四库全书总目》之解释是为之而做的配套谎言。  相似文献   

14.
《庆元条法事类》是一部由南宋谢深甫等编纂的法律书籍。该书始修于嘉泰元年,成书于嘉泰二年,为南宋法律资料的汇编。其特点在于以事分门,门下分类,每类汇集敕、令、格、式、旁照法和随敕申明。其中文书门作为一个类别,单独对南宋的文书档案工作进行了规范。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对文书档案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也为文书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档案管理》2022,(1):97-99
元代急递铺是专门传递档案文书的机构.2002年发现的元后期法典《至正条格》为进一步研究急递铺提供了新的史料.元政府针对档案文书递送出现的稽迟、损坏、沉匿等问题,因时因事立法,保证急递铺的人员和设施完备,规范递送行为,对违反法律者予以处罚,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唐六典》是唐代一部对行政权力行使进行规范的法律,这部法律按照行政执行流程对文书档案的管理有着大量规定,形成了保密制度、保管制度和统计制度等制度,对唐代的档案文书管理以及后世的档案管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兰台世界》2020,(3):45-47
《至正条格》是元代后期一部重要的法典,颁行于元顺帝至正六年。此法典久已亡佚。幸运的是,2002年韩国庆州发现该书元刻残本,2007年予以公布。其"断例"部分"职制"门有15条与元代的档案文书有关,涉及档案传递、档案查勘、档案保管、档案利用等内容,这为我们研究元代档案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邹浩 《传媒》2023,(6):42-44
《中华遗产》以“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为办刊宗旨,多年来逐步形成“最中国文化”“文明梳理”“古代社会生活史”三大内容体系。本文通过《中华遗产》内容专辑的描述,考证其跨界运营的思路,阐释《中华遗产》以“中国古典美学”立身,并展现古代中国人的“雅致审美”和“精致生活”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王毓 《图书馆杂志》2023,(7):137-145
“小注”是中国传统律典中特有的一种律中注释方式,现存之唐、宋、明、清律典中都有“小注”。“小注”这一律典中的典型现象最早受晋张斐、杜预对《泰始律》作注的影响而产生,但彼时张杜之注与《泰始律》仍未合刊一书。南齐《永明律》第一次进行律注合刊一书的尝试,但未正式颁行。《梁律》继承《永明律》的编纂经验,成为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律注合刊的律典。北朝立法受到了南朝立法的影响,在律典中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注释随文释义。而从敦煌出土文书来看,唐代手抄《唐律》中,律典注释就以“小注”的形式出现了。《唐律》注释本为“大注”,“小注”系宋人添入的说法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5,(6):43-43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口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