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支架式"教学主要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通过情境、讨论等手段搭建一个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的支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陈亚琴 《广西教育》2013,(45):12-12
何为支架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让学生对不易理解或有难度的教学知识点得到更好地认识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支架式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针对那些在数学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支架的搭建能够缩短他们与知识要点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快地理解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86):82-84
支架式教学是一个立足学生发展,通过教师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完成知识建构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研究分析了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的问题及支架式教学的启发,简单介绍了二次函数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应用,以及为二次函数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红社 《教师》2011,(2):80-81
数学变式教学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进而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含义、熟悉数学方法、明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数学规律、提高数学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职教育中,数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数学的思维及核心素养在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岗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其次要帮助学生较好地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支架式教学建构,从中职生的学情出发,探究支架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掌握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促进其已有知识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就应重视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其数学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成英 《甘肃教育》2014,(22):108-108
正所谓"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首先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范围,确定学生在这个范围中可以自由地探索,以此为教学结构进行的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模式,它具有目的性强、自由度高、交互性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利用它进行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支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把需要学习的目的告诉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答案。学生在用眼、动手、思考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快乐天地。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组织数学教学,创造条件让生活和数学密切联系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才智。创设自然有趣的情境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方式,而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随时随地感悟数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数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科素养得到完善.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支架式教学能够将数学概念和学习思维做建构分解,在教学的开展上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化归分析为主,可以实现高效教学,并将学习行为变成一个递进的过程.本文基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提出以搭建框架、创设问题情境、推动独立思考、开展协作学习、进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旨在说明支架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推理学习,建构数学概念,认知数学规律,从而达成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支架式学习"的目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其更充分地建构框架、理解知识。支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支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掘潜在的发展水平,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构建桥梁,使学生在不断努力下掌握需要理解的知识。本文通过对支架式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变式进行灵活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一、在数学教学中对问题变式的运用将变式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解解题的规则,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一)类比变式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发现定理或者概念有  相似文献   

12.
当问题难度明显超出学生能力时,教师需要提供各种帮助与支持,即为教学"支架"。本文以一道思考题的教学为例,从背景支架、直观支架、情感支架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中的支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白梅 《教师》2012,(21):88-89
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本文以"线面垂直"的课堂教学为例,与传统教学对比,探索以学生设计问题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设计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即主要在于学生经历和感悟数学基本活动过程,建立一定的数学直观,培养创新性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和发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是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对学生起到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很多时候,"画龙点睛"式的"一问",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6.
学生自身就存在各种差异,正是存在这种差异性,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选择"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帮助能飞翔的学生让他们展翅自由翱翔;帮助能跑的学生给他们提速的工具;即使是爬着前行也要借助双拐让他们站起来。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受益,学到知识,让他们爱上数学,在数学的课堂中快乐健康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论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策略,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贯彻支架式教学的启示,力求提高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使人精密,数学课堂更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辨入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创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不失一个好方法。数学教材中的"试一试"是一个现成的创设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试一试"的作用。巧用"试一试",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杨玲 《生物学教学》2013,(12):22-24
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法,通过创新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最后再逐步撤除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20.
支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并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