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就学习过程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整合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遇到了困难,并开始对探究性学习产生怀疑。探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继承和深化.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并不是对接受性学习的否定,探究性学习是对祖国优秀的传统化的继承,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它与接受性学习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它是接受性学习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王建萍 《考试周刊》2013,(45):56-56
教师应从探究性学习并非完全等同于研究性学习、探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应有效整合、探究性学习并非让学生自由探究、探究性学习并非只适合在新授课中开展四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对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固然好,但不管什么样的知识都让学生自己探索是不科学的,我们不是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吗?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完全对立起来,是对课改的一种误解,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应坚持两者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陆菊红 《成才之路》2012,(21):45-4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建构性学习曾经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谁主沉浮"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归根到底,接受性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基础,建构性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方向,只有将两者结合,才是教育的"王道"。建立"接受——建构性"教学模式,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又称发现法学习,这种学习法的特点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获得发展。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过程。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及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才能组织、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广大教师积极尝试、探索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然而,现在人们言必提探究性学习,完全摒弃了接受性学习,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着力于深入研究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机渗透,取长补短,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更新慢、延续周期长的背景下,接受性学习可以使人凭经验解决问题。而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就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未来的创造者而不是追随者。接受性学习方式固有的局限性突出化,不利于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的培养,所以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其实,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对于数学中规定性内容的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有些规定性内容无需探究。以四则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接受性学习所提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分析来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地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学生不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提侣探究性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反对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学习方式。然而,在2011版小语课标,又倡导“自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接受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王旭琴 《考试周刊》2014,(47):150-151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对提倡探究性学习的片面追求,提出对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法的理解,以及对两种方法的整合应用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的对比,提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现今的语文,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在创新的层面上夯实基础。怎样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自然有机地结合,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称“新教材”)中设有“探究与发现”栏目.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很多人只是把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和作业作为应用题讲一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实质上,“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教学理念,是对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一种挑战方式,它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可以显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等.  相似文献   

16.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问题出发,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办法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互相依存的两种学习方法。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引领他们亲历学习实践,亲历知识建构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接受性学习,就在于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作必要的讲解,以提高学习效益。因此,实施语文课程改革,须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坚持互为补充,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探究性学习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但机械的探究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接受性学习,即教师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为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就学习过程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整合的一些体会。一、在探究新知中整合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取舍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而定。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运用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不仅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还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  相似文献   

20.
储开勇 《考试周刊》2011,(30):18-19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