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有的八○○米运动员都必须有一个训练基础。这个训练基础最少也应该包括几个月的长距离跑,越野跑的练习。没有这个训练基础,运动员的成绩不会十分稳定。当运动员处于最佳状态时,要逐步加强每一训练课的质量。可以让运动员采用法特莱克跑、重复跑和间歇跑这些训练方法跑上几个月,这时教练员要切记不要让运动员抢速度超训练课的质量。跑的时间要逐渐缩短。在训练课时偶尔进行一次计时测验跑就足以显示运动员的进步情况。同时我们主张在一周的训练时间里运动员要有几天不上跑道练习,这样可使运动员保持头脑清醒,不会丧失已得的训练基  相似文献   

2.
无论你是赛道上的新手或是老将,我们都为你的下一个5公里最佳发挥制定好了训练计划。任何人经过一周的跑步训练都可以完成5公里赛跑。但是如果想每公里速度比平时提高2分钟,那么你就需要制定一个提高速度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3.
1、赛前训练与试举成功率的关系 赛前训练是指比赛前2-3周的训练,训练计划的安排是否恰当,对比赛试举成功率的影响最大。训练计划安排要点是:第一,总负荷量要减少,强度要适度提高。减少训练课次数,减少每组的次数,赛前第二周强度可以达到90%以上,赛前最后一周各次训练课量和强度逐渐减少至80%-60%以下,这样既能减轻身体总的负荷,又保持较旺盛的精力。  相似文献   

4.
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组织形式,不论是周训练计划,还是多年训练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和进行来予以贯彻和实施的。训练课是以运动员个人训练为基础来组织的,由于运动员存在个体差异、训练过程中各人的发展也不一致,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训练课往往却是单一性的,那么应如何设计训练课的计划呢?  相似文献   

5.
游泳小常识     
高伟 《游泳》2002,(2):34-35
对于游泳爱好者来说 ,任何一种训练计划都或多或少地有着潜在的问题。但是只要掌握了水中运动的一些基本技巧 ,就会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至少能保证漂浮在水面上 )。力量训练、灵活性和游泳技巧的训练是游泳爱好者安全、成功实施训练计划的重要因素。训练计划中将如何加入水中的训练内容 ?美国的游泳训练专家认为 ,游泳爱好者在开始进行水中训练时 ,初始时的游速一定要慢 ,随后才可以逐渐增加练习的距离 ,逐渐提高运动强度 ;每堂训练课只可增加一种变化。这种练习方法有效地帮助了游泳爱好者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初始练习的时间要短一些…  相似文献   

6.
很多有关田径方面的书籍都涉及到作者对每个项目训练课的安排。成功的教练和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训练计划,并可以详细阐述其特点。初级水平的教练往往将这些计划照搬到他们的训练当中,而置自己的特殊情况于不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全面理解别人先进训练计划的真正含义,吃透其精神,而不能仅知道其皮毛就浅尝辄止,这也是学习和借鉴的第一步。长距离跑的训练计划较之田径其它项目被研究的更深入、更广泛。下面我们通  相似文献   

7.
有完善的准备工作才能有完善的游泳训练。为了使准备更加充分,教练贝和运动员必须考虑无数的因素。教练员花很多时间准备的一个方面是训练课的组成。训练课的设计、运动量、强度、创造力等问题是一些组成日常和每季度训练计划的重要因素。对于那些想提供最佳训练环境的教练员来说,了解身体的生理过程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训练量和强度问题也是重要的训练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Polar表和数码摄像机等仪器,对实验对象在不同运动强度训练课中的全部心率变化情况和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记录,进一步分析研究后,对实验对象在训练课中的表现和训练效果做出客观具体的评价,旨在为更好地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第五章技战术准备在技战术准备中,教练员要根据训练课和实际比赛来鉴定运动员的成绩。在训练课中,我们的目标是要获得投战术方面的准备。教练员及其意图对这些准备产生最主要的影响,要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运动员与教练员两方面尽可能地集中起来。不管怎样,场外的教练员、观众和对手所有动作以及运动员渴望取胜的动机反应,显示出比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测试的方法,对我国UI5足球运动员的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对20名运动员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前卫、中卫,后卫三个位置)的训练课,使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在训练现场实时监控测定了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有明显差异.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差异显著.赛前周训练课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反映出足球训练要有明确的位置意识和必要的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王刚 《冰雪运动》2017,(5):49-51
训练课是周期训练的最小构成单位,对运动员的运动竞技能力的培养起决定的作用.训练课主要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调整、恢复训练课等类型;教练员是依据根据周期训练计划的安排,依据训练原则、运动员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训练课.训练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引导性练习、技战术练习、对抗性训练)、结束部分等三个有机部分,三部分划分这是由于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运动训练中,抓好每堂课的训练是基础,教练员的多年训练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予以贯彻和落实。如果训练课的质量不高,必然影响训练计划的 落实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所以教练员要按照计划的内容与要求,认真完成每次课的训练计划。但是,每次课训练任务指标的完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状态的变化(身体状态、技术状态、心理状态等变化)、作用的变化(训练作用,环境作用等变化)、目标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整体训练计划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训练课任务的完成,作为教练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跟踪观察、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体操队备战第27届悉尼奥运会前4个多月的训练课特征,进行跟踪研究。内容涉及训练课计划的制定、训练课的结构、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负荷的控制、教练员的执教艺术性等方面。结果表明,中国体操队大赛前训练课的有效实施,是该队夺得悉尼奥运会男子团体及双杠、平衡木冠军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第六周和第七周为陆地训练课,主要任务是发展、巩固、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具体安排如下: 8月8日上午陆地训练课准备部分:慢跑2000米(11′~12′),自由活动各关节、拉长肌肉及体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跟踪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队技术训练课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技术训练课计划、训练课的结构、训练内容的选择及训练负荷的控制等方面,旨在为广大蹦床教练员实施训练提供借鉴,在蹦床运动训练中产生以点带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模拟比赛训练在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年度训练计划的重点从准备阶段转移到比赛时,训练就变得更加专门化了。由于比赛的需要,将减少运动量,增加训练强度,其中包括在实际比赛期间可能会体验到的模拟各种应激状态的特殊的训练方法和一些战术手段。专项训练课包括准备比赛、计时测验和寻求或模仿可能的比赛条件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的训练课都是从准备活动开始的,短跑训练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准备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慢跑和一系列的身体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克服生理隋性。为训练做好准备。就短跑项目训练课的准备活动而言,它一般包括慢跑、伸展练习和专门练习三个部份。现在,在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中,准备活动一般要化费训  相似文献   

18.
在数授田径项目时,教练员必须考虑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增加训练的种类。这样训练计划不仅能打破一周重复一次的单调训练课的局面。而且对运动员也是很有益的。实心球练习被看成是附加在训练计划中,不能由其来替代一般的训练课。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各自的特点来变化实心球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训练课RPE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素质力量和公路有氧训练课的负荷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不同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评分差异。方法:上海自行车队短组运动员8名,其中男子6名,女子2名。赛前4周共完成16节场地专项训练课、8节素质力量训练课和7节有氧训练课。采用Borg的11分量表对运动员单节训练课的自感劳累水平进行评分,训练课RPE由RPE乘以训练课时间进行计算,分别统计单日及每周训练课RPE(sRPE)总和。采用Pearson相关对单日sRPE与次日晨尿PH和SG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总sRPE在赛前4周逐渐下降,场地专项和素质力量训练sRPE分别在第3周(W3)和第2周(W2)达到较高水平,4周期间有氧训练sRPE维持在较低水平;后两周3组运动员sRPE总体上表现出E-Female>N-Male>E-Male的变化趋势;仅女运动员的尿比重(SG)与sRPE存在低度相关,其它指标均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训练课RPE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训练内部负荷的有效指标,但会受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前几年,我在训练短跑运动员时一直坚持采用大强度的快速跑练习,坚持爆发力、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训练。认为长距离跑,会抑制速度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不敢安排较长距离的跑,始终突出快的节奏,结果队员的放松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动作僵硬。 1986年9月,我开始安排短跑运动员适当练习长距离跑。首先,每次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了15分钟定时跑,以提高运动员的内脏功能和放松能力。开始运动员对这种安排极不适应,跑到10分钟就表现非常疲倦,但我坚持这样训练。两周后,队员基本适应,我要求他们做到后程动作不变形,跑程加长。10月份,我又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安排了3000米的定距跑,强调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