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主要论述艺术形象的构思问题,认为艺术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可以形成“珠玉之声”“风云之色”的具体艺术形象,而“神”要受制于“志气”,“物”要受制于“辞令”,而且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物我相融、“神与物游”的过程,于是“登山”“观海”时,才能“情满于山“意溢于海”,并且通过“虚静”使得“万涂竞萌”的情感巧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种思维活动集中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所以形象思维又叫做艺术思维,其本质是作家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艺术掌握。别林斯基说过:“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高尔基则更明确地指出,思维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而艺术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一般称文学家、艺术家的思维为形象思维,是为了区别于哲学家、科学家的抽象思维而言的。形象思维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思维形式,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呢?首先,作家艺术家的整个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3.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比重。如何依据感知——理解——想象——反思感受的过程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传统的文学理论观点指导教学,有茅塞顿开之感。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揭示了文学艺术构思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指出作家的神思  相似文献   

5.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陆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综合了文学创作中的大量现象,提出了文体、风格、表现技巧、艺术构思等文学理论上的问题,特别对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试就《文赋》中论及的艺术构思问题略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创作步骤:"神与物游"是刘勰论艺术构思的核心论点,也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步骤;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情以物迁"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步骤;"辞以情发"是创作的最后重要步骤。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神思"始终贯穿其中,发挥着奇特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高尔基,对形象思维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学习这些论述,有助于深入开展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一 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中指出:“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这段论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可是,反形象思维论者却指责这段论述是“含糊语句”,说什么“有些形象思维论者就以这样的含糊语句为依据,把创造性想象说成是一种作家特有的用形象来进行的思维,而反对思维中运用抽象”;并且断言形象思维“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还指责形象思维论是“排除理性”,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为了分清是非,我们必须回答这种指责。  相似文献   

8.
当前,“创作心理学”这一课题已被一些文学研究者作为方法论引入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中。说得明白些,就是研究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他的取材、构思、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等一切促成作者完成创作的心理因素。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曹雪芹《红楼梦》一书中那令人心酸的开场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创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创作之前的作者所需之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运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神思"活动,既指出艺术想象的"虚静"状态,又指出艺术想象的具体方法——包括"神与物游""窥意象以运斤"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这三个方面相互统一,共同阐释了构思过程。刘勰强调应合理地掌控思维,在艺术想象时主观与客观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创作者思维能力的开阔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主要表现就是理论的自觉,各种论文著作纷纷问世,“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文心雕龙·序志》)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局面。陆机《文赋》以其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过程而独拔群伦,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创作理论专著。在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中,艺术构思是一个重要环节。所谓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就是作家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出发,驰骋艺术想象,经过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实即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启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对创作之前的作者必须保持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最为杰出的著作,他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神思”这一理论范畴,对文于学创作的构思活动进行了极为精辟的把握。而在此之前遥远西方的古希腊,柏拉图师徒同样有过关于类似概念的精彩论述,这便是其关于文艺创作的“灵感”说。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经典学说的理论内涵的分析和比较,做出对于东西方文学、艺术构思活动的一些理解,这一分析对于探索中西关学对话也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舞蹈的艺术构思,是舞蹈编导在孕育、产生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舞蹈形象思维过程。本文从舞蹈主题的来源、舞蹈艺术构思的内涵、舞蹈的艺术结构和舞蹈艺术构思的灵感等方面简要论述了舞蹈的艺术构思,说明了舞蹈编排的成败与舞蹈艺术构思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的动机作为艺术构思的前因,常为论者所提及,甚至有专门著作作详细论述。笔者所持角度和观点与他论不甚相同,是否确当,愿以此文就教于诸位作家、论者。一、文学创作的深层动机是人的内部需要文学创作是作家一种结合兴趣、爱好、意向、观念等多种心理因素,这种情感活动主要来源于人的内部需要。换言之,创作是一种建构式的心理整合过程:对生活、自然、观念形态等的有  相似文献   

16.
“神思”在我国文艺美学中一直倍受关注。刘勰的《神思》篇作为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而系统的艺术构思专论 ,不仅对艺术构思的“神与物游”的基本原理和特殊规律、“秉心养术”的条件与方法作了深入、理性的阐述 ,还立足于“立象以尽意” ,提出了“凭虚构象” ,即虚构想象 ;特别是明确提出“意象”说 ,更深入地接触到了艺术创作的审美本质 ,为意境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文赋》,产生于文学的自觉时代;它是在曹丕《典论·论文》和前人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文赋》丢开了儒家所宣扬的关于文艺的狭隘功利目的,以及文艺是政治附庸的陈腐观念,自觉地探索文学自身的特征;注意到作家个人的品格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他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首次揭示了“縁情”、艺术构思的奥秘,并  相似文献   

18.
论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即作家创作时对作品的整体的酝酿、设计和孕育。它是作家在自己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在创作意图的指导下,在素材整理的过程中,开掘题材、提炼情节、安排结构、组织人物关系(联系、矛盾、纠葛)、确定与明确主题和艺术地表达主题的一系列形象思维活动。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对艺术构思的论述包括想象论和意象论两部分,"神与物游"是刘勰对心物交融理论的明确表述,"神用象通"是对主体之情与客体之形象相融合构成艺术形象理论的精彩演绎,构成了艺术构思的全过程。在想象论部分,刘勰从学养、社会经验、心理状态等方面对艺术想象的营构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意象论中,刘勰从意象的生成条件、意象的生成方法、意象的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是一篇用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文艺创作规律的典范著作。信中在阐述“诗要用形象思维”时,提出“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毛主席把形象思维和赋、比、兴艺术手法联系起来论述诗歌创作,这是对我国传统诗论理论上韵深刻概括,推陈出新,从而揭示了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的指示,总结我国丰富多采的文论遗产,批判地继承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将会为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