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艺 《体育科研》2012,33(2):79-82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日本学校体育设施在开放中采用的新举措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日本学校体育设施在开放中逐步向"居民中心型"运营方式转变;资金筹集方面不仅利用政府补贴金,同时还采取收取俱乐部会费、培训费等其他方式;学校还与日本"学校体育、健康中心"合作,利用日本的保险体系给锻炼的居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各项服务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针对日本学校体育设施在开放过程中采取的新举措的分析,为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锻炼的情况.分析社区居民在使用学校体育设施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影响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锻炼的几类因素,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给;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建设;提高开放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综合提高政府在开放中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杜依沙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5):50-51,59
调查厦门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现状以及厦门市民的认知、态度;70%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或曾经开放过。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主要因素为:缺乏管理力量和经费、学校与社区在开放中的责权不明、学校的安全问题等,由此提出"政府协调,社区负责,学校辅助,适度有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研究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各项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几类因素,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给建设;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建设;提高开放中的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综合提高政府在开放中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浙江省11地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情况的抽样调查为论证依据,讨论现状和对策。表明: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或曾开放过,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主要因素为:缺乏管理力量和经费、学校与社区在开放中的职责不明、学校的安全问题等,并提出“政府协调,社区负责,学校辅助,适度有偿”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工作 ,是贯彻《体育法》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依法推进群众性体育工作和街道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广泛调查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现状的基础上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座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 ,找出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21,(3):59-61
<正>《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已有189所公办中小学实现了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平均每天有近54000人次利用学校设施开展体育活动[1]。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中学体育设施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对体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应匮乏,迫切要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实现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通过对苏州市7个区的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比例不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结合目前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的软、硬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此来全面推进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广泛地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成为了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的主要阻碍,而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占全国体育设施约2/3。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有利于缓解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发挥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效益。根据研究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区中学体育设施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中小学体育设施持续开放提出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公立学校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体育伤害事故涉及的法律问题逐步成为美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公立学校开放体育设施过程中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主要结论:美国公立学校开放体育设施中如出现伤害事故通常会依据政府豁免、主权豁免、州立娱乐休闲法规及《普通法》4个方面认定诉讼双方的法律责任,并依据损伤给予赔偿救济;美国相关法律系统的分类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认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美国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法规体系为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开放中法律保障的完善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妥善处理学校、加害人与受害人等各方的关系及责任分配,解决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后顾之忧,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后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学校的注意义务难适用;(2)受害人过错难认定;(3)责任划分难操作。通过整理学校与入校锻炼者的权利和义务,比较美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法规体系,提出解决学校开放体育设施产生法律纠纷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组织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机构;购买相关保险;积极守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体育场馆,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成为高等学校必须面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树立新的资源观 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东城区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是从2000年开始的,首批开放的有27所学校,主要是与街道办事处合作,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向所属的社区居民开放。接待方式有两种:一是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组织居民集体进入活动;二是散居居民凭活动票(教委和街道办事处共同商议印制)进入参与活动。2004年开放学校发展到40所,中小学各20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5%。开放项目涉及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游泳、攀岩等。开放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常年开放;二是寒暑假、双休日开放。  相似文献   

14.
《新体育》2014,(9):40-40
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公共设施免费开放,作为政府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随着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全国各地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除了学校体育设施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在逐步推进中。体育场馆免费对市民开放的呼声由来已久,与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同步,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和积极行动。如何有序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直备受关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立法作保障,否则这样的制度就难以得以有效地实施。我国现行教育法律以及体育法律 缺少相应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规定,需要启动对教育法律以及体育法律的整体修改,即采用包裹立法模式来确立我国的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设 的法律制度。包裹立法模式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整体的立法目的,立法机关在一个法律性文件中对散布在多个法律内的有关规定一次性地作出“打 包”修改。体育法律修改的包裹模式的适用不仅能够提高立法效率,还能够保障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性。根据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以及现行教育法 律、体育法律存在的不协调的问题,我国采用包裹式体育与教育法律的修改模式是有必要的。从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的角度来看,采用这 种模式就要做到:我国现行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整体性修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 例》、《全民健身条例》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启动整体修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主体在自己的立法权限范围内启动关于 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的地方立法的整体修改,以实现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的合法性以及协调性,保障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制度 的实施及实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成都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现状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找出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成都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开放的路径,为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及开放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在建设、开放等方面的问题.为规避问题,少走弯路,有必要了解国外学校体育设施状况及对外开放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2008,(4):4-5
一边是社会体育资源匮乏,一边是学校运动场馆大量闲置,一边是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一边却面临管理、安全和物耗的困惑。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卡在哪儿?这是2008年2月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2008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会议”上议论的热点。本期热点话题收录的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为开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3个试点城市的经验总结,可以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材料;本栏编辑还选取了日本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美国大众活动的状况,作为它山之石的材料让此专题锦上添花。我们相信,本期专题的推出将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珠三角地区已开放学校为例,对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2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模式,以部分场馆无偿开放为主,部分场馆有偿开放和所有场馆免费开放为辅;场地开放时段依次为:双休日全天开放、节假日(寒暑假)开放、周1至周5早晚开放;对外开放对象以本校学生为主,其次是社区附近的居民;体育场馆开放主要由学校独立经营管理形式进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安全问题。建议:对外开放的学校应加强宣传,增强群众的安全、卫生意识;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入校锻炼人员的分类管理;体育场馆开放初期宜选择安全性高、易操作、好管理的模式;在有一定的场馆开放经验后,可适当增加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深入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所采取的一项举措,并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进行试点,第一批全国共有7个省市145所学校和13个公共体育场馆列为开放试点单位,2007年第二批开放试点省(市、区)扩大到28个,数量增加了1倍多,达到354所学校和19个公共体育场馆。调研统计,局部“开放”试点期间,12个试点地方共开放体育场馆795个,面积近88万平方米。一年接待健身群众超过12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退休人员是主要健身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