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简要地考察了欧洲科学技术研究协会(EASST)成立的背景和建制化,结合EASST的电子期刊《评论》(Review)所发布的信息和历年发表的论文(从1994-2008年),分析了欧洲STS学术研究的特征,希望为我国STS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学是STS研究与教育的发源地和国际学术中心。麻省理工学院(MIT)是较早开展STS教育和进行STS及其相关研究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本文在解读MIT的STS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MIT的STS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目标、基本内容和特征,以期给我国高校的STS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台湾阳明大学从2007年开始出版的《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份国际期刊》(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ASTS)杂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STS研究的主要刊物之一。时任主编傅大为教授在创刊之初将"独特的"东亚STS的建设作为创刊目标,设定了东亚STS研究的特殊空间、对象和方法论;而以安德森(Warwick Anderson)为首的一批后殖民学者对傅大为提出的东亚STS独特性提出异议。本文梳理了傅大为与安德森的争论要点,通过对2007年至2012年EASTS的主题讨论进行统计分析,考察EASTS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傅大为教授所设想的东亚STS独特性?哪些方面没有?最后,对这些未能达到的目标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STS是S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简写。STS主要研究科学理论、技术应用及社会需求的互动规律。研讨型教学(SEMINAR)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的知识灌输,被动接受转变为任务布置和课堂讨论,既丰富了课堂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STS教育模式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采取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对《土木工程材料》组织教学对叫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将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STS(科学的社会研究)的主流思潮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转向科学的文化研究(CSS)。从SSK科学观不断向实践维度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窥见STS的实践化转向,进而了解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趋势。对这种后现代科学观的反思,使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并利于形成新的实践科学观。  相似文献   

6.
应振土  李曙轩 《科技通报》1992,8(4):232-235
将乙烯拮抗剂硫代硫酸银络合物[Ag(S_2O_2)_2~(3-),Silver thiosulphate complex,STS]直接加到培养基中,以探讨STS在培养基中的稳定性及其对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 Standl.var.hispidaHara)性别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STS在MS培养基中对光照(2400 lx)和高温(121℃,11.8×10~4Pa,15min的高压灭菌)的稳定性与其本身的浓度及其AgNO_3同Na_2S_2O_3的摩尔比有关.在光照条件下,较高浓度的STS(100~1000μmol/L)相对分解率较低(4.5%~7.0%).在高压灭菌条件下,以浓度较高的、AgNO_3同Na_2S_2O_3的摩尔比较低的STS较为相对稳定.在离体条件下,STS能有效地诱导瓠瓜的潜在雌花芽发育成为雄花.经高压灭菌后,STS仍然具有这种诱雄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论文产出的我国STS机构研究与发展评析:1994—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4-2007年国内STS机构产出论文为样本,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该样本相关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评述了我国STS机构研究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果表明:国内STS机构研究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且研究力量分布极不均衡;STS机构研究组织程度不高,合作方式单一,国际合作与地区合作亟待加强;国内STS机构研究发散性大,传统领域研究成果减少,新兴研究领域正在形成.从学科独立的角度看,我国STS建制规范化和学科本土化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在STS研究兴起过程中多元化的知识储备,在发展过程中开放性的理念融合,使其成为内涵丰富而独特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回溯了STS兴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与思想理论渊源,系统地整理了STS研究理念和经验视角的演进脉络,试图以此建构起STS研究领域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9.
闽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两地学者对STS研究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低有别的建制化程度、大相径庭的研究旨趣、风格迥异的理论与方法、疏密不一的教研关联度等方面。开展闽台STS研究之比较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国内STS的研究领域、促进闽台科技与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可为国内STS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STS研究的社会学进路及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是当代STS研究的重要进路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分阶段回顾了STS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贡献。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进入STS研究不仅是STS理论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而且催生了丰富多彩的经验研究成果,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对科学技术体制、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实践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本文对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多样性持一种积极评价,视其为社会学说明模式日益开放的标志。而对STS研究近年来出现的试图超越社会学的各种“转向”,则持保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2015年9月,康奈尔大学STS系(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Technology Studies,Cornell University)资深教授、4S协会(The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前主席、旗舰期刊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原主编迈克尔·林奇(Michael Lynch)访问清华大学,在第一届清华大学STS工作坊主讲"Life Science and Society"课程。课程结束后,针对林奇教授本人的学术思想,和整个STS学科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图景,本文作者对林奇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此后,又与林奇教授进行了进一步沟通。本文由此专访的文字稿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2.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本文通过明确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进行STS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STS--一门新兴的学科 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词,即科学技术与社会,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才诞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它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的大趋势,适应了当代世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新的价值观、发展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因而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在短短的30多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例如:美国在哈佛大学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院相继建立了STS性质的系,在100多所大学设立了STS研究中心,在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STS课程,出版了许多STS教材、专著,发表了大量的STS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4.
台湾STS研究的建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勤 《科学学研究》2009,27(6):818-825
 近十几年来,台湾在STS领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东亚STS研究共同体中的重要角色,并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台湾STS关注日常生活与科技,并与学校通识教育相结合,在研究中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对台湾STS研究发展与现状的介绍,能够对大陆STS研究有所启示,有利于开拓有自身特色的STS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波 《科技广场》2007,(6):165-167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STS教育,是实现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特别是科学素养提高的一条有效途经。在对高职教育、高职物理课程教学和STS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STS教育是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了在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STS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博士信箱     
问:STS教育的产生、任务和目标是什么?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学校开始设立"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以调整和应付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从此,STS教育(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教育)便开始在英、美、澳、加等国家相继问世并受到普遍欢迎。1984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科技教育国际论坛上所形成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教育》论文集成为STS教育的国际宣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语境下反思了当前绩效评价范式存在的局限,对于公共研发绩效评价的不同认识和不同学科背景与诉求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进路,STS视域中科技、社会、政府、公众所组成的利益相关者,在互动、对话、协商中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公共研发绩效评价的动态模式,这种新模式遵循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基本要求,克服了原有评价模式的局限,既保证了公共研发绩效内在品质——体现STS视域扩展的四维评价框架,又追求绩效外在表现的全面与统一。在公共研发绩效评价的这种内在要求下,结合评价对象的分类分层原则,才可以更好设计绩效评价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介入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STS研究纲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赋予STS研究者进入科学世界现实之轨的能力。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逐步由“科学场介入”(简称“介入I”)转变为“社会场介入”(简称“介入Ⅱ”),介入策略通过与规范转向结盟使STS进入广泛的社会空间之中,“社会行动力”成为当代STS介入策略的新内涵。“介入Ⅱ”策略虽然为STS获得很多声誉,但也面对诸如“社会认同不足”等难题,文章提出了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自觉式介入”之路,包括“认识论自觉”、“方法论自觉”、“发展路径自觉”及“理论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19.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科学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进步要靠科技的动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社会的进步来导航。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贯通与有机结合,是培养…  相似文献   

20.
STS参与进路指STS研究者的角色从外在于"科学技术"的观察者到内在于"科学知识生产"的参与者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英国基因组学网络案例的分析,来讨论STS研究者是如何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遗留的ELSI研究框架,建立起STS参与进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