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考语命题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它关系到成千上万考生的利益,对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语中考命题既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又要切合教学实际。笔从教学实际出发,发现目前的中考语命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针对问题提出三项建议,以期引起命题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国家制宪,贵在实施。而我国宪法长期以来被排除在司法领域之外,远离人们的生活,齐玉芩案提出了“宪法司法化”的命题。宪法规范应具直接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最高性又使其在最终实现方式上有直接与间接之分。  相似文献   

3.
从语境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这在理论界鲜有论及。本文从当时中国所处的语境为切入点,探讨了毛泽东提出这一命题的语境动因以及对这一命题的内涵与旨趣、合法性、方法与理路等方面的解读,并提出语境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上两个不等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传统的教育是传递社会化工具的命题并不能真正揭示出教育与化关系的本质。教育不只是传递化的一种工具,它应是社会化的一部分,在社会化中应具有主体地位。对于社会化而言,它不应只是占有、传递,而应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建构、生成,这才是教育与化关系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始自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文化观念、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进行理论创新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因而,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也为实现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依相成,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实践层面的,而且更深藏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内在的理论逻辑之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即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理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从提出到现实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这一精神将继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函数零点问题是沟通函数、方程、图象等知识的重要桥梁,它充分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密切关系,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一类重点问题,常处于客观题压轴的位置.其中复合二次型函数零点个数问题则是其中的热点和难点.由于这类问题既能考查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及周期性等,又能综合考查函数方程、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及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因而颇受命题者青睐.  相似文献   

8.
语言表达题是语文高考试卷构成的一大板块,由于这一板块内的小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表现了命题者力求创新的命题思路,所以它又被称高考命题的实验田。它的突出点是与生活结合密切,主观性强,命题角度广,材料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语言表达题在命题时间接或直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关注到了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和体验活动的内容。研究这一板块的命题思路,对我们了解未来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趋势以及我们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好的试题既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又能对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发挥积极地导向作用。实验与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一定要避免程式化,教条化,要活而不偏,新而不怪,命题者要很好地利用好中考命题这个"阵地",为更好地实现初中物理课程目标,改变陈旧、低效的实验教学模式,而发挥它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时任共产国际总书记的季米特洛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季米特洛夫领导下的共产国际领导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共产国际七大以前的"严格控制"转变为共产国际七大之后的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决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具有了政策支持和政策依据;季米特洛夫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支部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直接理论来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季米特洛夫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正确方向的认同和支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用于处理中、西学关系的文化观念。这种极具时代色彩的,旨在保持封建政治秩序和道德观念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引进"西学"的文化观念从萌生那天起就带有先天的、不可避免的名实不符性和矛盾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明交流、融合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保存与发展,亟需对"中学"和"西学"的内涵,"体"与"用"的关系做一个全新、现代化的诠释,用新型"中体西用"文化观建构一个居于时代先进行列的中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在其各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是各自民族精神内涵的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异种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使得文化全球化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充分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把传统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与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对于调节改造中国文化,建设面向未来、符合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中国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的“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论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5年1月,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化建设宣言》,引起本位化派和西化派的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对中国实情的分析、对中西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化出路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与此同时,在西化派内部围绕全盘西化问题也有激烈争论。与五四前后的东西化论战比较,30年代的这场化论战对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化与西方化以及西化与现代化等问题的认识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东西化及其哲学》的价值在于准确地把握了西方化的内在尺度和动力机制,重估其价值评判对当代学术界处理中西哲学间的关系和中国化价值确认,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霸权已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教育研究范畴,无论台湾或是中国大陆往往以西方理论为依归,致使研究发现难以契合华人文化的独特属性。本文由此出发探讨华人文化的独特面,据以分析大学文凭在华人社会的意义是不同于西方社会,名校具有高度的稀有性象征意义,因而驱动许多家长积极提供子女额外的学习活动。此种关连性显示,普及化高校政策难以解决成绩至上的考试文化或是迎合考试的补习教育等怪异现象,假若无法改变既存文化的作用,更适切的作法是增加名校的规模与数量,高校评鉴或是排名的作法不仅强化名校的象征意义,也忽视自身文化的独特意义与作用,并且将强化额外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它以儒家的“大一统”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追求,因此,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今天,由于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血脉相连,它依然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7.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延绵数千年一直发展到今天,翻译功不可没。中国文化史上三次大规模的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国语言、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换言之,翻译是中国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激活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器。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好比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文化的发展需要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英语借用汉语词语现象是这种语言、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从这一意义上看,英语借用汉语词语实质上借的是中国文化。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天历》的阳历部分不是来自西方,而仍是中国传统历法。但西历对《天历》的制定有重要影响:如西历的简单、易记促使太平天国采用纯阳历,《天历》的礼拜之期与西历密切相关,西历所用的纪年体系对《天历》采用太平天国国号纪年有重要影响,《天历》之所以采取纯阳历的形式有其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