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计算学科产生及引发的计算学科教育问题出发,叙述了计算学科教育的几个阶段性成果。分析了“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应蕴涵的内容与思想,指出了“计算机导论”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着教育主体思想错位、整体环境弱化、从业教育缺失等现象。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志着我国建立在学科研究与学术分析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开始回归其本来属性。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前提是明确“卓越工程师”的品质特征及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工科院校向工程教育的本质理性回归要做到自觉回归,从打造队伍、抓好源头入手,多方参与,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3.
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撑,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全球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与重要趋势。但由于神经网络普遍存在的黑箱属性,难以阐释模型的决策过程或显性表达模型的内部知识,导致在教育实践中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制约了智能教育的纵深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需从以下方面着力:揭示推动教育从可计算到可解释计算跃迁的多维因素,建立覆盖智能建模核心流程的教育可解释计算逻辑框架,发展具有因果效应的教育可解释计算技术路向。此外,教育可解释计算的长远发展还依赖于理论引导、评测适配与个性关切。  相似文献   

4.
“工程数值计算与有限元”是一门理论—应用结合紧密的工科研究生课程,与其他研究生课程相比,该课程有如下特点:首先,该课程与本科课程高等数学、矩阵论、弹性力学、现代数值计算、程序设计等存在关联,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部分知识点理论性强,也要求一定的知识深度;其次,该课程为研究生后续掌握有限元软件操作、分析工程案例甚至开发软件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体现出了应用性与可扩展性。从工科人才培养角度看,课程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日益受到学界与科研界重视。该作者基于自己的海外课程经历,结合过去数年的教学经验,在文中提出了“工程数值计算与有限元”课程的一般建设思路,结合了理论授课与案例教学模式,并讨论了课程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精英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中国工程教育向何处去,特别是一批具有强大工科优势的重点大学,如何发挥其原有的工科优势,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集中建设,部分工科强势的名牌研究型大学率先对现有工程教育的目标、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在实施精英工程教育、培养领袖型工程师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精英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主体——计算思维角度出发,以"趣"为关键词,结合教学实例,从"情境之趣"、"方法之趣"、"创造之趣"等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其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计算思维,为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363名专任工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存在差距,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水平、工程实践投入程度及工程素质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影响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为工科教师确立专业发展导向,创新教育教学培训制度,建立持续性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工程类教师管理制度,是"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促进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社会计算代表着网络的未来发展,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文章从对社会计算的特定内涵、外延与历史发展的阐述入手,进而分析了社会计算时代下教育教学的变革,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虽还存在障碍,但它所发挥的巨大潜能可以让教育跨越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进一步推广对于工科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工科专业应该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文章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工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四个策略,为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思维定式,推动工科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基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重新审视新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新的工程学科。一般认为,新工科是由应用理科等基础学科孕育、延伸和拓展形成的“新兴”工科,传统工科转型、改造和升级形成的“新型”工科,以及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生”工科共同构成[1]。也就是说,新型工科和新生工科形成与发展的逻辑均基于传统工程学科建设的经验实现工科再造,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唯独新生工科是新生事物,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态势和地位,同时为应用理科等基础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厘清新兴工科专业形成和发展的逻辑,明晰新兴工科的内涵特征与建设重点,是有效推动新兴工科建设、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旨在简要探讨并理顺新兴工科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以期为新兴工科建设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林类院校的工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因其本身的学科特性以及学科交叉等原因,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在农业高校背景下,针对工科专业进行改革试验是一个重大课题。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有益尝试,形成以产出为导向的“三层体系,以赛促学,以研促创”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农林高校的工科专业教育提供新的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程教育模式的偏离与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着教育主体思想错位、整体环境弱化、从业教育缺失等现象。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志着我国建立在学科研究与学术分析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开始回归其本来属性。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前提是明确"卓越工程师"的品质特征及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工科院校向工程教育的本质理性回归要做到自觉回归,从打造队伍、抓好源头入手,多方参与,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13.
情感计算应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在为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提升带来全新可能的同时,也呈现出技术的依赖性、权利的侵入性和地位的关键性三大特征。在此特征下,教育场景中对情感计算的乐观应用极有可能产生“反噬效应”:诱发底层应用的技术风险;引发人格权与受教育权的保护危机;弱化教育场景中“人”的主体地位,偏离教育求真的终极目的。鉴于法律具有预防风险的天然要求,可以通过对法律规则的完善、对法律关系内容的明确以及对法律原则的设立实现对不同层次风险的回应与规制,进而促进情感计算在教育场景中的理性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任卓瑜  赵军 《高教论坛》2023,(11):34-39+5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进一步凸显,然而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素养始终是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综合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质性研究方法,选取某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分析案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系统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失配的原因。针对加强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伴随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强调应注重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质量,依照学生学习需求与基础能力的不同开展教学设计,满足现今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在小学阶段,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使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尚未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使其能在应对不同问题时灵活思考,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结合生活元素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六个角度,对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过程近乎等同。外延如此之广,势必会给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造成困扰。为了使计算思维稳妥落地,文章以“知识与思维内在统一”为理论前提,规避了动态思维过程固有的复杂性和易逝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缜密的逻辑演绎,最终从静态知识视角,明确了两种角色下计算思维各自之边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指向程序性知识(非陈述性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指向策略性知识体系(非技能性知识)。在信息技术学科语境下,厘清计算思维之边界,将其明确指向策略性知识体系,一方面,可确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厘清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形成系统、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科的中外比较分析李怀祖,田鹤亭一、对比分析的思路“管理工程”学科的中外对比分析,首先碰到的是“国际接轨”问题。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管理教育,由于受苏联教育体制和专业设置的影响,形成现在的“管理工程”学科。西方管理教育界对此名词的...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初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我国工程教育引进“accreditation”的过程及其译词由“鉴定”到“认证”的变化,讨论产业界和职业界对“认证”的理解和用法,建议认真识别“accreditation”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不要混淆工科的鉴定和工程师的资格认证两个不同的事情,首先设法把工程教育自己的鉴定做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计算和社会计算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计算思维几乎无处不在。计算思维使用的隐喻和结构正在影响着所有的科学与工程领域。对计算教育的研究工作将为"计算思维"成为一种全面共享的21世纪的文化技能而铺平道路。需要利用多个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来改善计算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进行了改革与转型,结合新工科发展的需求,将全过程教育(TEE)理念与CDIO四阶段教育模式融入到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中,把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能力培养分散到大学四年,旨为本科毕业生能多角度、多学科、多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新的改革探索模式下,学生与指导教师均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显示足够的灵活性、思辨性与创新性。因此,基于TEE-CDIO理念的新工科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将更加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