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福如 《教师》2011,(3):29-29
【主题】 孔子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他留下的《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等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仍然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永绪 《山东教育》2012,(11):16-17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论语》是研究孔子最可信赖的依据,其中的许多言论时至今日仍然被世人奉为至理。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么,孔子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继承了什么?当前,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铺天盖地而来,一股新的教育实验正在大江南北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不禁要问,"新教育"真的很"新"吗?几千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否已经过时了?翻开《新教育》,翻开《论语》,会很容易地发现,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在《论语》里早已提出,只不过我们又重新捡回来罢了。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育质量,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教育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学习国外的教育理论,二是从自己民族的教育历史中汲取智慧。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孕育了一大批教育家。尽管他们没有构建自己的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不乏教育智慧。他们的教育智慧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孔子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孔子在世之日,坚持“述而不作”,自己没有亲自动手撰写论著。在他谢世之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收集、汇编成书,这就是《论语》。《论语》凝聚了孔子一生的教育智…  相似文献   

4.
许森 《小学生》2013,(3):62-62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记录孔子和他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论语》中很多思想运用在现代教育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蕾 《成才之路》2009,(23):29-29
《论语》于大家。当是一本熟悉得不能再熟的书了,但曾有人认为,诸如儒学之类的老祖宗的东西可以扔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去了。只求曾经拥有即可。然而数往知来.对《论语》的习读仍然可以发掘出很多对今天的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当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陷入僵局或对思想教育结果感到迷茫时,细细习读《论语》。可以找到一些门径。我们的教育往往在认真之余缺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的培养缺少了一些技巧.往往只注意了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却缺少了培养学生自省意识的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恒林 《中国教师》2009,(Z1):462-463
<正>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美德,那是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但是孔子认为那时的人是少有这个美德的,而且已经是很长久的时间了。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运用中庸这一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力求培养出符合中庸,无过与不及的人。他的这一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蕾 《成才之路》2009,(24):5-6
《论语》于大家,当是一本熟悉得不能再熟的书了,但曾有人认为.诸如儒学之类的老祖宗的东西可以扔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去了,只求曾经拥有即可。然而数往知来,对《论语》的习读仍然可以发掘出很多对今天的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当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陷入僵局或对思想教育结果感到迷茫时.细细习读《论语》,可以找到一些门径。我们的教育往往在认真之余缺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的培养缺少了一些技巧,往往只注意了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却缺少了培养学生自省意识的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大家所熟知,已有许多论著作过阐述,遗憾的是,其中的学生教育伦理思想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探讨《论语》中学生伦理思想的基础、内容以及学生教育伦理思想的养成等问题,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对当今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些教育言论加以了归纳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悦华 《山东教育》2002,(34):14-15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载入《宋史》之中而被广为流传。试问:用半部《论语》处理国事、治理天下,那另外半部《论语》作啥用呢?有答案曰:“半部《论语》兴教育”。《论语》作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言行集录,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苦学乐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三人行必有吾师”等教育理念,时至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广大。孔子首…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13.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其中蕴含的惜"生"、志"学"、遵"道"、行"礼"、养"仁"等对生命本真的认识,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提出三条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论语》生命观的实施路径,即围绕《论语》校本课程开设生命专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论语》生命观文化和师生共读体悟《论语》的生命魅力。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著有《书》、《诗》、《春秋》。他和弟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纂成《论语》。2500多年过去了,风霜雨雪,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社会更迭。然而,论语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深邃的教育观念,博大的道德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人文思想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所传承,为西方国家的哲人所青睐。  相似文献   

15.
经典的魅力     
儿子5岁那年,我曾让他背诵《论语》。儿子十分聪慧,虽然字识得少,但记性极好,在我的口授下,没几天竟一字不漏、滚瓜烂熟地将《论语》全部背出。但遗憾的是,由于不解其意,儿子很快就全然忘却了。不过,每当我说到《论语》一书,他仍然会油然升起几分敬意。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卢梭主张对学生进行"自然教育",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爱弥儿》一书讲述的就是卢梭运用自然教育理念对假象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过程。那在中国,圣贤们又是这样认为的呢?翻开《论语》我们同样会发现,孔子教育学生也是因循诱导的,他用和缓的、与人商榷的口气,去追逐一种心灵的温暖,传递他"不忧、不惑、不惧"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方法的含义进行分析,通过对《论语》中内含的丰富的教育方法进行现代解读,将《论语》中折射的教育方法与公民教育方法进行逻辑建构,从而为公民教育方法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杨准 《湖南教育》2002,(5):27-27
透过《论语》,我们可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孔子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论述了人格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例如在《学而》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强调学习应以忠心与信用为主。怎样进行品德修养呢?他认为要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就有道而正之”(《学而》),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不要与没有道德的人交往,有错误一定要改,“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同时,他强调加强品德修养要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以一定的规范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两章》中,孔子通过自然、简短的对话从通情、用心、明理、知策、行义五方面教育弟子,充分展示了他精美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20.
书讯     
正《陶行知教育箴言》陶行知一生著作甚丰,他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都汇集在他的著作中。编者将其中饱含其教育思想的句子采摘出来。以箴言的形式奉献给大家。陶行知编著的《陶行知教育箴言》中的这些箴言,句句珠玑,全都是陶行知用心血凝结威的智慧的结晶。虽然陶先生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了,但是他对教育的批判,在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他对教育的探索,也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