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彝族先辈在黔西北地区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它们是彝族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梳理和分析,对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履泰(阶平)是黔西北近代比较重要的彝族诗人。但因其英年早逝,资料缺如,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对安履泰生卒年及其死因展开探讨,并对其遗诗进行辑评,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黔西北彝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优势(strength)分析、劣势(weakness)分析、机会(opportunity)分析和面临的威胁(threat)分析,提出黔西北彝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为彝族体育旅游营销保驾护航;充分利用"彝族火把节",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民族体育、舞蹈类的赛事,通过"以赛促游"推广彝族体育文化;加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6.
“恳洪”是黔西北彝族丧葬祭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非常丰富,归纳为哭祭类、神话故事、朴素的唯物史观、伦理道德、缅怀和赞颂逝者、请神和退神等六类.根据黔西北彝族过去的社会现实和恳洪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具有调剂人际关系和抚慰悲痛心灵、道德教化、传授知识、励志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树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35-38,78
认知与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说,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因果问题。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深层认知,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主体"文化自觉"行为的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行为就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和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很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正在蜕变,一些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普遍存在的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已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对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苗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是构成黔西北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黔西北苗族服饰除了可以满足保暖功能之外,也是苗族人民审美理想和追求的外在体现,是苗族人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花灯”是指流行于黔西北之黔西、大方、毕节、织金、金沙等县市区域的民间歌舞艺术.在其历史流传过程中,广泛地吸纳古今民间音乐,形成丰富多彩的黔西北花灯调,成为黔西北花灯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些丰富的花灯调中,由明清时期流行于北方和江浙一带的[剪靛花调]、[鲜花调]、[秀荷包调]、[妈妈娘糊涂调]等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在黔西北花灯中得以存现,形成有趣的“飞乐”现象,为研究黔西北花灯音乐提供了一档子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与滇东北彝族具有悠久的传统民族文化。近代在这一带传播基督教的最主要是循道公会,柏格理等传教士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彝族教会在创建与经营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自立特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小教堂与学校,基本上是自主管理,举办了多项进步社会事业,为日后的三自爱国教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燕 《毕节学院学报》2012,(11):123-128
白苗是黔西北苗族众多支系之一,以其尚白的传统,头顶巨大的牛角形木梳而在黔西北苗族各支系中独树一帜,区别于苗族其他支系,成为其社会身份的标志;黔西北白苗服饰是一种原生态的、古朴的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其服饰艺术急需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古彝文文献根基深,类别也很丰富,其中许多还未收藏于馆,抛露在彝族民间里,不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我们认为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的抢救保护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博物馆模式,侧重在外部保护;一种是民间分布式的山寨原地保护模式,侧重内部传承和保护。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两种模式并用是比较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黔西北是一块历史悠久、本土文化丰富多彩的土地,这里有古老的夜郎文化、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黔西北本土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多样性、民族性、地方性、原始性等特征。研究、传承,有助于保留本土文化的个性和多样性特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生态,是提高黔西北的社会知名度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需要,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彝族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从人文旅游的角度出发,对作为彝族传统葬俗遗迹古乌撒王"向天坟"的旅游价值进行了思考,尤其结合人文旅游的理念和黔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对"向天坟"的人文旅游价值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想象。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渗透在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三个层面对黔西北苗族、彝族、布依族的伦理道德试作一些探讨 ,力求挖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文化资源在大德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参与价值和重要的育人功能。文章以黔西北文化资源在大德育体系中的参与价值作为切入点,提出毕节学院在大德育体系中挖掘黔西北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践途径,为新建地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彝族在黔西北地区有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可追溯,在彝族早期的历史中,各部落氏族为寻找迁移的生存环境,不断的往返迁徙,其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证明,黔西北地区既是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更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比较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历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充分重视在西部大开发中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贵州黔西北彝族的着衣情况来看,产业化是彝族服饰的必经之路。目前全国彝族服饰产业化程度总体偏低,各区域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从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来看,其产业化的突破口在于制作既保留传统彝族服饰的核心要素又符合现代彝人审美观念的改良版服饰,而改良的关键在于把握继承性保护与改良性开发并重原则、文化性视野与盈利性目标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与现状 所谓的黔西北苗族,主要是指居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内的四十余万苗族。 这一地区的苗族操西部方言,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认定,西部方言苗族也就是古三苗在历史大迁徙中的先遣部队,他们在战火纷飞中迁徙,为后来者铺路奠基,最后大部份在黔西北滇东北落脚定居。黔西北苗族现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