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色优势战略是民族院校有效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作为行业内的中小竞争者在全国经济学专业竞争中应该扮演市场补缺者的角色,提出了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应以所属院校特色为依托构建品牌特色,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强化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品牌特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制度性安排,本文以天津大学为例分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开展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天津大学牵头和参与联盟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延伸和发展,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深化和升级。暖通专业是一门社会性非常强的专业,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某高职院校暖通专业为例,对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以期对高职暖通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作动机是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分别从交易成本经济学、价值链理论、组织学习理论、资源战略观等理论视角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动机进行了分析,并以广东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动机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当代中国,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重要内容,是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建设 ,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 ,促进科技产业化 ,为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作贡献。我校在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和发展过程中 ,举改革与创新的旗帜 ,不断发掘大学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集成功能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充分发挥大学技术创新的作用 ,努力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我校产学研结合的特色是 ,构建“三条主线、三个层次”的产学研结合网络体系 ,坚持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促进学校“三项建设”,促进学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力求为经济发展作出切实贡献。1 从构…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我国正在通过实施"2011计划"构建国家层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欧洲的EIT(欧洲创新工学院的英文缩写)是启动较早且较成功的旨在振兴欧盟创新经济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结构分析和协同创新路径分析两方面对EIT案例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实现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根据创新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从合著论文、科技奖励、企业委托研究和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等角度对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产学研究作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同时对产学研合作和与区域经济发展、产学研合作发展与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新目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水平,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变成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学研联盟的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建立,产学研社会中介服务程度低,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信息不畅通等因素使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不畅。探索科学、高效的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可以为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顺利进行产学研战略联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态,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建设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各方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产学研战略联盟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它的八大特点,进而剖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为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赢机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原长弘  张树满 《科研管理》2019,40(10):184-192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文章廓清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跨层整合了宏观层国家创新系统和微观层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该框架打开了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互动下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自身技术创新的黑箱,探讨了企业家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机理。另外,文章拓展了现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质是通过利益驱动把产学研各方拧成一股绳。那么,怎样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抑或说,靠什么把产学研拧成一股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实现产学研协同中起主导作用。这具体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实现:企业作为委托方提出创新需求,学研机构作为代理方按照企业需求完成创新任务;企  相似文献   

14.
董锁成  李泽红  石广义  李宇  李岱 《资源科学》2013,35(9):1755-1764
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资源经济学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资源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相关研究团队及全国主要资源科学研究团队的科研实践为例,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已有学术贡献,对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价值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国资源经济学学术创新的主要方向。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已有学术贡献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安全研究、资源流动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世界资源经济研究等7个领域。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价值,我国资源经济学应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在水、土、能源和矿产等部门资源经济学领域、循环经济领域、资源产权与价值领域和资源经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推进学术创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应担负起学科发展导向和学术创新组织的重任,引领中国资源经济学迈向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产学研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对产学研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落实好中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黄冈市"双强双兴"建设的需要,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的重要意义。为黄冈政产学研的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下,民办高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承担了高等教育特色培养和创新人才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深化教学体制和突出办学、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扶持等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创新型特色发展,本文以人才培养和特色发展为逻辑点,从发展定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优化师资力量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建会 《大众科技》2012,(5):158-159
突出区域特色和学科特色建设,是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世界一流大学以多种形式服务社会,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和战略重点,准确定位,注重产学研结合,更加突出区域特色和学科特色,服务区域,培养学科团队,建设地方知名品牌,创新地方高校发展思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强化研究生实践教学专业特色和管理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遇到了困境,未能顺利推进。许多参与主体缺乏对"协同"的深刻认识,在实施上手足无措。互惠性偏好理论的发展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协同"上的突破指明了方向。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互惠性偏好及演化可以实现产学研互惠性合作,实现对传统合作模式的超越,进而克服"协同"瓶颈,完成真正的"协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迈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8,(2):96-100
通过对知识经济新环境的分析,构建由需求、战略、投入、知识链管理、产出五个部分组成的政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知识价值链,进而对战略联盟中各个主体相互影响方式与关系进行分解阐述,建立政用产学研战略联盟知识价值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有效性和用户创新需求敏感性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政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知识价值实现有时间滞后性,并具有突变特征,在用户创新需求上升的新兴项目会出现涌现现象;在用户创新需求下降的传统项目,政用产学研战略联盟能最大程度实现知识价值。因此,政用产学研战略联盟在知识创新的各种项目均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尤其适合长期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