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小刚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呼风唤雨,而且在中国电影文化当中也独树一帜.纵观冯小刚的影片,除了当初的幽默、诙谐,更多的包涵着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对民族的思考、对人性的思索.从《永失我爱》到《一九四二》,他的影片不断从商业空间中寻找文化价值与社会思考,体现出了很高的影像价值.  相似文献   

2.
罗宇红 《考试周刊》2009,(13):43-44
黑泽明的电影既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质,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将西方现代电影的精华为自己所用。本文试图对黑泽明的影片从思想内容方面说明其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从艺术表现方面说明其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3.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较为特别的影片,它试图对中国传统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在受众中引起了争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公民凯恩》是最早的现代电影。它以含而不露的艺术笔法,将现代社会问题提升到人性异化的哲学高度,以有力的影像造型,展现出资本与人性不可调和的对立,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权力欲与占有欲造成的人的异化。影片首创了“多视角”的主观叙事格局,首创了“性格悬念”。影片还塑造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巨大的隐喻形象──凯恩,使凯恩成为一个国家(美国)一个时代(30年代)的缩影。影片对景深镜头有意识地系统地运用,触发了巴赞于50年代提出“长镜头理论”。  相似文献   

5.
1990年10月,哥伦比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日本东京会见了正在拍摄影片《八月狂想曲》的黑泽明(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五代电影人的发轫之作《一个和八个》以及《黄土地》的分析,认为"第五代"的电影实验不但体现了一代电影人的现代意识,也是他们作为"革命之子"的言志之作。"第五代"是文革中长成的一代,是"父"的"红卫兵"和为"父"放逐的"俄狄浦斯"———"知识青年",他们注定要在对父的怨恨、背叛与皈依中获得父的精神传承,并通过极端个人化的影像完成集体性的身份表达。虽然以意象造型为核心的影像本体论的形成是中国电影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第五代电影依旧保留着革命时代的文化基因,是介于革命与后革命之间的褐色浪漫主义电影。  相似文献   

7.
作为深受全球化电影制作模式影响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在叙事策略上简化人性,打造救赎主题;注重色彩感官享受,凸显明星身体.以传奇式的叙事策略消费南京大屠杀题材,最终使影片沦为全球化视阈下的大众感官影像.  相似文献   

8.
作为色彩艺术大师,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曾获国际电影节大奖,影片《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影大片生产的新时代。张艺谋的影像叙事极具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本文旨在从视觉本位、诗化写意和民俗仪式的运用等方面,对其影片的视觉艺术、影像造型的文化诉求、文化表征、文化特性以及文化蕴涵等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花开的声音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软糖的故事》,文中介绍黑泽明看了一个影片《被遗忘的孩子》,影片中的弱智儿童令黑泽明想起了童年的自己,文中还提及黑泽明的另一位弱智同学植草,他们两人都是在立川精治老师的鼓励和教导之下最终成才,立川精治的自由开放、鲜活感性的气质深深影响着黑泽明,使他最终走上电影之路并成为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10.
徐婷 《现代语文》2007,(10):77-78
近年来,内地大制作影片大多集中于武侠题材上。这些影片把叙述故事放在次要位置,而着力于视觉造型和营造意境。对西方趣味的过分迎合,使得武侠题材逐渐沦为一个借以售卖电影的躯壳:不注重对"侠"之精义的体味与表达,而将"武"的形式感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重视武打场面的经营而轻视传统文化的体悟;缺少对人性的关怀与释放。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决定其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因素是影片的造型成份和影片的视觉表现力。在摄影的创作中需要摄影师在创作中对影片的造型风格、整体基调、人物造型及分场设计等进行构思。  相似文献   

12.
<正>经典影片与文学名著一样都是我们的精神盛宴,从影片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微写作训练活动,是让语文教学"开放而有活力"的理想途径。一、回顾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的故事情节经典影片往往都有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如《泰坦尼克号》表现的是灾难中的人性,它以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相爱、相离的悲情故事贯穿始终。能概括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整体感知影片、掌握影片轮廓的一个重要前提。电影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电影美感和思想的独特体现。影片意境造型的电影语言,是建立在意象美学的基础之上,通过镜头、场景、画面、造型、色彩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创造性的美学处理和表现,使影片中的画面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主体与客体、情与景意与象交融统一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带给人们特殊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
刘恒 《天中学刊》2014,(4):108-110
陈凯歌电影有着多元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其中运用戏剧影像参与影片叙事是其电影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电影中的戏剧影像在展示人物生活时代的戏剧文化、给电影涂抹上浓重的戏剧意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凯歌在其电影中建立起了一套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戏剧影像,以此来完成电影叙事并传播和阐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显示了华语电影民族化生存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15.
"动漫是画出来的电影",这是现在人们对动漫最浅显,也是最形象的描述.本文简要阐述了场景设计在动漫中的重要作用.动漫场景设计就是指动漫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善于用华美的色彩装扮电影,不仅可以带给观众完美的视觉享受,而且也使得他的电影艺术更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张艺谋来说色彩是他传达情感、营造氛围、渲染场景的重要元素,是他为影片艺术造型的重要方式,当然这种造型风格是千变万化、不断求变的.张艺谋对电影视觉造型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他的电影艺术风格,色彩甚至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是其影片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黑泽明自嘲     
黑泽明是20世纪日本著名电影导演,被誉为"电影天皇"。一次,美国《人物》杂志的记者采访黑泽明,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您一直不知疲倦,永不满足地投身于电影事业?"黑泽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害怕羞耻!"随后,黑泽明向记者讲述一个故事。他说,在自己儿时家乡的大山里,有一种非常丑陋但生命力和繁殖力特别顽强的蛤蟆,它们非常凶悍,能射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能让大山里的其他小动物轻易毙命,人类被沾上也会不好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上映的电影《荒野猎人》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奖。影片以19世纪北美荒野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第一代北美移民——格拉斯在荒野中的复仇故事。影片展示了自然的壮美、人性的善恶、残酷的暴力,以及生命的顽强。笔者聚焦影片中对人性善恶美丑的刻画,剖析了《荒野猎人》中复杂的人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西方黑色幽默出现于中国当代小说中,进而扩展到中国的电影领域。虽然中国电影尚未形成特定的流派,但黑色幽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黑色幽默在影像表达中有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其寓言化的镜像语言、"戏仿"、"拼贴"的娴熟手段、"挪用"、"误置"的台词等,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影片中的黑色幽默相比,大陆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已经具备一定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是艺术的本体属性,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真实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本文从分析影片《念书的孩子》入手,从叙事、影视造型、声画关系、影像叙事等等角度,论述电影是如何运用影像的手段真实的表现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