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今天,妈妈买了一个面包给我。”“今天,我在家做作业,做完作业,我看电视。”这是我班学生刚升上二年级时写的日记,不难看出,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句子的概念,而且能写出完整的句子。但是从以上的句子你也不难发现有许多孩子害怕写话,无话可说,结果写出来的内容生硬无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上作文课,写作的题目是“老师”。喜欢写这个题目吗?生:(勉强地)喜欢。师:假的。怕我难过,故意说喜欢,其实不喜欢。(生笑)是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写了多少次老师,写了多少个老师呀!没什么好写的了。——我这话是不是说到你们心眼儿里去了?  相似文献   

3.
梁霞 《小学语文》2012,(9):49-52
一、导入 同学们,光阴似箭。一眨眼,我们从一年级的小豆丁变成了今天的四年级学生。想当初,一年级时,我们只会写简单的句子,现在,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我们可以完成400字左右的作文。本学期,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本领,那就是“修改自己的作文”。这节课我们来修改自己在这单元写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掌声响起来     
三年级硬笔书法比赛刚结束,负责收作品的徐明同学说了一句:“老师,你看这是张小伟写的。”“肯定又是一团糟!”对于这个无药可救的孩子我不抱任何希望。当我漫不经心地拿起张小伟的书法作品时,立刻愣住了,这是他写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张小伟这个因智力问题从没有完成过作业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今天如此出色?  相似文献   

5.
吉春亚 《江西教育》2014,(12):10-13
记得是教改初期,因为年轻的激情与活力写了许多文章,借助刊物表达自己对“本真语文”的认识——感恩。教学刊物是激发我思考的动力,是我与大家相识的平台,是促进我成长的阶梯。从教30余年,每天都在讲台上,从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循环往复,实践的经验告诉我:本真是语文教学永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分为两个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作文中常出现问题,所以对指导三年级习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的表达从“以说为主”向“以写为主”过渡,也就是要求他们用比较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发展,而且经过了低年级的写完整句子的训练,但三年级的“写”是着眼于“段”的训练,所以对他们来说毕竟还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目前已经实施到四年级。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一个共同的感受是:识字量实在太大!一年级上期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其中100个会写;一年级下期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二年级上期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会写350个:二年级下期要求认识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300个。也就是说,学生每个学期要认400左右的汉字.平均每课要认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9.
凡人故事     
公元1981年,也就是我九岁那年,上了小学一年级。入学第一天,学写数字从“1”到“10”。现在写起来如此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让童年时代的我大伤脑筋:因为我只会写“1”,“2”与“3”对我来说是何等的困难啊!足足让我练习了好几天。之后,我又接触了汉字。到升级考试时,我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0.
余国红 《江苏教育》2005,(6B):32-33
最近,我上了一节三年级的“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可能性的大与小及认识条形图。为了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备课前我认真钻研了二年级教材中的“可能性”内容,并与三年级的教材进行比较。我发现:二年级主要讲的是有没有可能,而三年级主要讲的是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大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话题,让我们从一篇作文开始。 笔者的女儿就读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写作文,女儿写了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玩“摩尔庄园”》,作文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偶阅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的作文,不时出现一些令我似懂非懂的或根本看不懂的词语,诸如“PK”“VS”“1314”“25257758”“酱紫”“粉丝”“新蚊连啵”,我忍不住想讨教儿子写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曲一:家里有大灰狼 他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长得特瘦小,心理年龄似乎还处于幼儿园时期,好动,整天蹦蹦跳跳,从未见他认真走过路。有一天放学,他主动到我身边央求我:“老师,我今天留下来值日好不好?”“今天是你值日吗?”“不是。我想值日。”由于一年级小朋友有家长来接,为不让学生家长着急,我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他失望地排队回家了。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06,(5S):8-10
时间:2006年3月31日(星期五) 地点:梦想剧场 执教:万美现(重庆市巴蜀小学)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人教版四年级) 教学过程:师:认识我吗?我是五年级的万老师.今天就由我们一起来学习。(课前要求:看哪些孩子是会倾听、会思考、会学习的孩子)听算。(要求写算式和得数)抽学生报得数,全班判断。(奖励智多星)听老师说数,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来.抽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内容为小数)集体订正。(第二个智多星)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看到烨的名字,是我在他班上五年级社会课的时候无意中在黑板右下角的“黑名单”中看见的,都是课堂作业没完成或是家庭作业没做。以后我每上一节社会课,几乎都会发现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有时是老师写的,有时是学生写的。  相似文献   

16.
蒋静雅 《师道》2003,(5):31-31
这堂语文课,学生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主动。好动的专心了,懒散的认真了,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愉悦氛围。尤其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一向文静害羞的陈一凡一次次自信地高高举起小手。下课了,我把陈一凡叫到身边,准备好好鼓励一番:“今天上课,你表现得太棒了!真是……”没等我讲完,她急忙喜滋滋地说:“我觉得这节课挺好玩的!”听一凡这么一说,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堂“好玩”的语文课来。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好玩”:练习——改正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这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个重点。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修改病句,经验告诉我…  相似文献   

17.
朱云轶 《现代教学》2005,(11):39-39
汉语学习的基础是“识字”。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提出了“识写分流”的教改理念,其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特点为一年级学生大量识字、尽早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尝试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了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有位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秋季运动会》作文课时,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师:谁愿意读自己写的作文?生:我愿意读。“我校的秋季运动会开幕了,10月10日。”师:时间应放在句子的前面。生:“10月10日,我校的秋季运动会开幕了。首先进行的是二、三年级的趣味接力赛。小运动员们绕着杆子跑,可有趣啦。  相似文献   

19.
擅用鼓励     
刘婷 《辅导员》2010,(2):25-25
今天是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访校日。我刚走进教室,只见张秀秀的家长从孩子的座位上站起来,急匆匆地向我走来:“哎呀,刘老师,你总算来了。”说着,她的两只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双手,“秀秀最近数学学得怎么样?”我回忆着这个孩子最近的表现,说实在的,这个孩子数学学得挺吃力,成绩很一般。我随口说道:“没什么问题,家庭作业写得好像比以前认真了不少。”  相似文献   

20.
一至三年级我们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重点放在使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上。学生升上四年级后,愿意写、有内容可写仍然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愿意写、有话写,我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