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教师人格魅力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显性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政治理论与哲学理论的传授;隐性德育课程则主要是将这些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念或政治观念,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然而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失效性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对显性德育课程考察的同时,隐性德育课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中包含的隐性德育课程、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与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优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洲  谭琦 《教育探索》2008,(10):122-123
高校德育原理与实践表明,高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隐性德育课程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因其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影响特点显示了其强大的教育功能。优化隐性德育课程的对策主要有:制定隐性德育课程指导纲要;学校的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民主、宽松的价值取向;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是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愿望,隐性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方法已经越来越得到德育工作者的认可,然而,隐性德育的源头在哪里·如何开发?却很少有人研究,本着这个目的,笔者从隐性德育的内涵、隐性德育的源头、隐性德育的开发三方面加以论 述,以求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线,蕴含着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些隐性德育资源对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辅导员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隐性德育资源功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有着眼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高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要注重“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高校德育工作要冲破封闭式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隐性德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方法,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认可。笔者从隐性德育的渊源、隐性德育源的理论内涵、隐性德育源的挖掘三方面加以论述,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课本资源和教师榜样示范是构成学科教学主要的隐性德育因素。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发现,隐性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偏低。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寻求恰当的德育方法、保持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是隐性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得以进一步渗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石慧 《教师》2016,(5):3-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主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改变传统德育观念,以生为本,创设以人为本的网络德育情境,自上而下地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隐性德育,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融合,相辅相成,才能使大学生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着德育目标脱离生活时代、德育内容远离日常生活、德育工作忽视主体意识等问题.隐性德育具有取向生活性、方式潜隐性、规范非强制性等特点,与研究生的个体和群体特征具有相当的契合度.隐性德育可以消除研究生的逆反心理,发挥灵活调教的作用,使德育工作更具亲和力,德育效果更持久.强调隐性德育并不是否定或丢弃显性德育,而是在非大是大非以及研究生群体日益复杂特殊的情况下,隐性德育应该成为研究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乃至主导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是主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学到的某些规则,更加接近人们的心灵的底层,品德形成过程与内隐学习密切相关。对高校德育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应有的重视是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注重品德形成的内隐学习,开发利用德育隐性资源应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高校德育,首先应该用战略眼光认真审视其地位和作用。用辩证思维把握其与有关社会现象、教育内容的关系,尤其是与社会文化、人类教育、素质教育、国外道德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现代内涵特征进行深入挖掘,明确其功能、目标、内容和形式,并以自觉的精神推进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德育发展的新形态,高校人本德育的构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主要从师德、德育目标、德育评估等三方面来探求人本德育的育人策略,以真正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德育发展的新形态,高校人本德育的构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主要从师德、德育目标、德育评估等三方面来探求人本德育的育人策略,以真正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滁州学院以追求高校德育创新为目标导向,通过对皖东红色资源的开发、挖掘与整合,科学而有效地使其转化为高校德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了创新,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溯源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内容是依据高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建构的。它是高校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现。高校德育内容有其独立的历史轨迹。追溯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轨迹,对于反省和审视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合理地建构现代高校德育内容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德育环境是德育外化和内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德育效度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深度冲击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转型,以及校园德育环境的诸多劣势,使沿海地方院校的德育环境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德育工作徘徊在信度缺损与效度弱化的边缘。只有坚持开放性和互利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在双向互动中营造和谐的社会大德育环境,在德智并重中构建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在“软硬兼施”中打造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才能实现德育内容与德育环境的和谐对接,促进德育活动与德育环境的和谐共振,不断提高沿海地方院校的德育效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美国虽然在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两国高校德育途径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对中美高校德育实施途径即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中美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共性和差异。以期找出我国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不足,取长补短,以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还要不断加强德育工作,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德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华  黄先平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2):76-77,80
任何教材都具有德育意义,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必要又可能。德育课的组织实施不仅要靠“两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潜在优势。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