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和青年工程。自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以来,目前已成为许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青年工程。199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亲笔题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青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包括文明礼貌在内的高素质跨世纪一代新人,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这既是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21世纪急切的呼唤,而修身立德则是当代青年的立身之本.做人先修身,立业先立德.近年来,我校青年学生围绕“建‘八无’校园,做文明学生”这一主题,开展了修身自律活动,在师生中引起了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身处跨世纪前夜的当代师范生,思维的兴奋点何以落到修身上?他们的回答是:“祖国21世纪的宏图大业正等待我们去实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已落在我们两肩,大任降身当修身立德以承担.”  相似文献   

3.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明修身是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开展的系列活动。它具有较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看,文明修身活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了我国儒家传统的修身思想。从实践意义看,文明修身活动抓住了大学生的薄弱环节,具有针对性;传承了为人师表的师范精神,具有教育性;创新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做好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我们党的未来与希望.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值得关注,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实施“科教兴国“工程的需要和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所谓“三培养”,就是把党员培养成教育骨干,把教育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青年党员培养成教坛新秀。这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党建工作的一项新机制,也是学校教师培养的新模式。2006年,学校党总支在探索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中,提出了“三培养”工程计划;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深化细化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三字经》作为古代影响巨大的启蒙教育读本,典型地体现了传统儒家在启蒙教育领域内的三大认识体系。它们分别是教育的“本位”主义、教育的“修身”主义,以及教育的“人文”主义。这三大认识体系在现实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对启蒙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综观鲁迅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处处反映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教学特点上,更体现在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青年如何学习上。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三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大在大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效能化、特色化的建设力度,不断拓展学生思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还应从实施灵魂、修身、成才、基础“四大工程”入手,着眼于学生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途径的创新,着眼于各项教育活动的实效,着眼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综观鲁迅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处处反映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教学特点上,更体现在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青年如何学习上。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的修身学说继承了儒家的基本传统,他界定修身就是要消弭言语、行为、活动中不恰当的因素,使偏离道德规范的因素得到纠正;并强调了“修德于己”,“素行端贞”两个方面.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民成俗的修身目的论,天人合一的修身实质论,圣凡相通的修身标准论和内外交养的修身方法论.王船山修身学说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注重修身的社会性功用,注重修身的实践之功夫,注重在修身中内养的作用.他综合理学和心学,构建了自己的怀抱着帝王之学的高贵追求的修身理论.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长期在稷下学宫从事教育活动,对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问题均有精辟的论述,自成一体. “化性起伪”和“解蔽”的教育作用何为教育?荀子作了这样的解释:“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修身》)就是说,以善去教导、倡导人就叫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三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大在大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效能化、特色化的建设力度,不断拓展学生思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还应从实施灵魂、修身、成才、基础“四大工程”入手,着眼于学生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途径的创新,着眼于各项教育活动的实效,着眼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深化“两课”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既为“两课”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又为“两课”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两课”课程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今天高校“两课”课程建设的门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着我国高校“两课”课程门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特别是指导我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课程、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建设.真正使“两课”起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合格的革命接班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既是具体组织实施者,又是引导者和研究者,必须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活动中渗透“三生教育”,让它体现在学生的每一项生活和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理性高尚、能动创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在生活世界生成的活动。从静态上看,它是人的修身体验和精神境界的反映,回答了生活的意境;从动态上看,现代文明修身回答了人“应当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的问题,这涉及到人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等问题。现代文明修身的过程特性体现了理性认知与感性实践的统一,功能特性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总的来看,现代文明修身是以道德感为内核的人格养成和精神生命不断生成的活动,它的基本立足点不是理性世界,而是现实生活,现实关切是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性,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日,抚州市在实验学校隆重举行《廉洁修身教育》系列教材首发仪式、全市青少年学生“廉洁修身教育”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全市有10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过程中在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通过积极发展青年党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具体做法,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施“名师工程”是我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教育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在《通州市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加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