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现代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形体训练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形体训练教学中提高女大学生的动作表现力进行探讨与论述,以此来提高形体训练的教学质量,使形体训练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陈品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3):111-113
为了探讨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的健身作用及身体姿态的影响。从浙江科技学院随机抽取女学生200名学生。其中实验组100名,对照组100名。同时对实验组10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形体训练。实验结果显示:形体训练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性;减少皮下脂肪含量,增大去脂体重;三围较实验前更接近标准。充分说明形体训练能够有利于塑造优美的身材,显示女性的曲线美。  相似文献   

3.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和力量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影响。方法:30名女大学生采用配对设计方法,为期16周的形体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测定。结果:训练16周后,女生坐位体前屈、两腿纵向劈叉、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俯卧撑等指标均高于训练前,经统计学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力量素质,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形体选项班98名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探讨形体训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形体训练可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和平衡素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生长发育,纠正不良姿态,塑造优美形体,促进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开设形体训练课程非常必要。舍宾在提升女性气质及形体修塑方面有非常突出的功效。将舍宾项目引入高校形体课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对30名女大学生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进行为期16周形体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体成分和身体围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训练16周后,女大学生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瘦体重明显增加,体脂量、体脂百分率、腰围、臀围和WHR明显降低,与训练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体训练能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促进肌肉发达,使身体向健、力、美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目前女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现状、生理发育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集调理、减脂为一体的瑜伽形体训练组合为练习内容,探讨了瑜伽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瑜伽形体训练在高校女大学生中普及和推广提供探索性参考建议。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辽宁师范大学2001、2002、2003级选修瑜伽形体训练课的女生80名(从未练习过瑜伽,身体状况良好,近期均无重大疾病)。2.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3.分析与讨论(1)瑜伽形体训练对身体形态、身体成分的影响通过瑜伽形体训练组合的持续姿势动作练习,对…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培养她们如何进行形体美的训练,如何正确掌握形体练习的方法。形体练习与教学训练的和谐统一对于完善体形、端正姿态、培养风度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形体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瑜伽形体选项对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湖南城市学院2005级瑜伽形体选项班138名女生进行单组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瑜伽形体练习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2)瑜伽形体练习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平衡素质;(3)瑜伽形体练习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4)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应激中关键性的中介变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寻求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运用应付方式量表(CSS)和个人评价问卷(PLE)进行调查,开展形体训练.设立实验组、控制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形体训练可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中国、日本两国大学生的体质调研,反映出两国大学生身体成份的差异,体质水准的不同。中国男大学生的上臂皮脂厚度,背皮脂厚度,体脂%和瘦体重均小于日本男大学生;而中、日两国女大学生的身体成份比较接近。总体显示出:中国大学生体质低于日本大学生。这与中国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时间较少,每日营养摄入不平衡,以及环境、场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石颖颖 《精武》2012,(7):9-9,11
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设计针对大学生体质特点健身运动处方系统,提高大学生健身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和评价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育学的原理,针对高职女生体育课中,学生因体质状况、体育能力的差异,导致“吃不消”与“吃不饱”的两极现象,运用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女生体育课中生理、心理需要,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与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曹莉娟 《体育科技》2003,24(3):66-70
体育课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但是 ,现行的班级体育授课制仍然是沿袭以智力、高考分数为核心 ,方便文化课教学的编班制进行体育课教学 ,这无疑影响学生体质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而且给体育课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因此 ,从发展学生体质和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实际需要出发 ,打破单纯按智力、分数的分班制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玲玲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69-169,171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拿高中来说,健美操就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尤其是其中的形体训练,它能帮助学生塑造形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目前高中健美操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高中健美操教学的良好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健美操教学和形体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从而实现培养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曹永跃 《体育科技》2014,(3):142-143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文献资料、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教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文化优势;拓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收集西北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在校彝族、瑶族、哈尼族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3个方面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合体能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彝族、瑶族、哈尼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形态体质健康的差异,讨论彝族、瑶族、哈尼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彝族、瑶族、哈尼族3个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合格率为89.8%(其中彝族为93.4%,瑶族为89.3%,哈尼族为86.8%)。比较以上数据,彝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质优于瑶族和哈尼族,研究比较客观的反映了3个民族的体质健康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已经渐渐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体育项目逐渐开始成为判定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应试教育的局面导致现在的教师与学生只重视文化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采用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快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4式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反映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实验前后指标的变化,探索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以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的原因主要受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制度、办学条件、经济环境、社会对人才需要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健美的价值认同较高;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培养积极的体育意识及持久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对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