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通过掌握高校体育开展的现状,并以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提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加大自省力度,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条件以吸引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施健康教育等是促进高校体育良好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在校学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求为改善、提高宁波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宏观一体化”对策和建议。为高校建立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1):83-86
目的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各高校和相关部门制定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政策、进行体力活动干预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工信部7所高校2 967名本科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和结论 7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女生优于男生;一二年级优于三四年级学生;7所高校在优秀区域内比例偏低,及格和良好区域比例较高,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江苏高校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级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生活方式良好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呈现二年级得分最低,三年级最高,一、四年级居中的状况。建议:增加高中毕业生综合体育素质评价在高考环节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积极建立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网络体系和校园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互动评价机制,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第三方评估,构建学校、社区相联系的大学生体育组织体系,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玲 《拳击与格斗》2020,(2):12-12,14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更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因此,从学生体质培养、兴趣启发等具体角度出发,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融合,细化体育教学内容,突出学生本质,推进体育锻炼"生活化"延伸,将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学生的健康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坚守体质和兴趣培养视角出发,综合探究两者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知行冲突现象进行分析.高校学生产生知行冲突与缺乏对疾病的危机认知等因素相关.提出注重从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到健康信念的转化、注重体育文化建设、注重开展科学的体质健康测评,以及注重科学锻炼的实用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遏制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大学体育教学极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随机抽取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性教学模式和集体性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旨在发现集体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提供依据、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校大学生整体身体现象来看,高校内超重人群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几乎每年的大学生体质调查数据都有所下降,非常不利于国家和社会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索造成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下降的原因,结合高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出发,探析能够改善学生体质现状的对策,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闵金婵 《体育世界》2013,(10):73-74
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有下降的趋势,其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呈继续增长状态,但速度、力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近视率与肥胖率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已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旨在找出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研究其对策,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体育的研究对象要从“运动”转向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运动素材要经过加工改造,才能成为适合于大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学不仅要有运动教学,更要研究锻炼方法;终身体育不仅需要运动技能,还应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对普通大学生来讲,健身性身体素质更重要,它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李康林 《精武》2012,(35):67-68
本文运用文献赘料和综合分析珐,概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评价等,不断地更新体育教学观,根据大学生的体育基础还有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有效方盛,实现体育的多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运动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校运会项目设置、竞赛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普通高校校运会应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和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拳、以培齐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及培养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认知主要体现在体质健康方面,在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健康状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健康认知能力的发展应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思路,积极调节自身功能定位,重视学生健康认知综合能力培养,深度推进面向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运用指标序号法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体系。五个维度按照权重系数大小分别是角色适应、社交适应、生活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要求具有区分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特点来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敏 《体育科技》2014,(6):141-142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当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HQ的培养现状和意义,然后系统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HQ的培养方法,希望能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吕玉军 《体育科技》2011,32(1):63-65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心理、运动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改善了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增进了健康,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其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推动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健武  常青  韦艳琼 《体育科技》2011,32(4):124-128
培养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与增强身体健康的观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特征,提出大学体育教学应围绕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根据大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体育教学手段,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开拓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改革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体育 课程结果、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考核等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 兴趣高、参与性强;同时也发现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结构、教材建设、教学组织与方法、体育考核等方面存在有不同程度 的看法,并对已被普遍认可的现象提出质疑。为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必须摆脱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 旧课程教学体系,真正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 体育的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从大学体育保健课程入手,研究体育弱势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与心理倾向,根据其身心特点,设计促进体育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保健课程实施方案,以期探索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完善体育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