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邵云 《文教资料》2010,(36):107-108
为改变盲校儿童作文训练不理想的现状,作者以童诗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外童诗,在感受童诗想象丰富、情趣纯真等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童诗创作,以童诗创作为带动,逐渐喜爱写作、乐于写作,营造诗意童年、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文萃小学2015年9月成立"童心诗社",社团每周五下午进行一个小时的社团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童诗鉴赏、童诗讲座、童诗创作、校外采风、电视台最美童诗诵读比赛、各级各类童诗征文竞赛等活动。在学校杨春芳校长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陈江副校长的悉心关照、用心呵护下,在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社员们喜欢诵读童诗,热爱创作童诗,已创作了200多首童诗,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童心诗社板块展示。其中,社员  相似文献   

3.
童诗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在统编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童诗的教学,可通过朗读、品析和仿写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童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童诗、感知童诗、创作童诗。这样,使学生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姗 《班主任》2024,(1):17-18
<正>小学三年级学生需要在真实生活中学会看见、体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这一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童诗创作的特点紧密契合。于是,我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童诗创作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在实践中,我梳理出童诗创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构建真实的创作场域,  相似文献   

5.
诗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童诗更是如此。童诗源于"五四"时期的新诗,秉承了新诗朴素、自由、注重音韵感和节奏感的鲜明特点。因为童诗是为少年儿童所写,为便于琅琅上口,所以就更加强调童诗的音乐美的重要性。那么童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金波先生的童诗是童诗创作中被公认最有音乐美感的作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创作诗歌的兴趣。苏教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以诗歌为体裁的课文。基于此,我们就应重视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童心遇童诗,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童诗是诗歌的重要分支.—般而言,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阅读、听赏、吟诵的诗歌,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歌,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歌.由于受到特定读者对象的制约,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审美特点,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童诗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童诗的本质是对事物的重新发现和命名,是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密码去认识和编码事物的行为,反映了儿童心灵的成长。童诗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享受童诗,润泽生命,从而构建起生命意义的新课堂。童诗教学的具体策略有:静态童诗氛围的创设、动态童诗活动的开展、常态童诗赏读的强化、状态童诗创作的引领等。  相似文献   

9.
高翠萍 《江苏教育》2023,(44):39-41
童诗贴近儿童的生活,童诗教学有助于儿童实现积极的审美体验。在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主题或写作手法对童诗进行分类整理,理出一条教学设计线,串联起富有“童趣”“童心”“童真”的审美体验链,帮助儿童在欣赏童诗意象之美的同时,学会运用童诗创作的方法,创造意象,实现审美创造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低年级学生更容易被短小的文学形式所吸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诗写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立足于童诗启蒙,从课堂表述、思辨对比、模仿写作三个方面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童诗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呼唤善的教育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评价做为教育过程的反馈环节,对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不仅引导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的后果及人才类型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有必要对教育现状和教育评价进行深刻的反思。目前,这种反思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育伦理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中社会公正和个体的主体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异化的批判,即是从教育的本质和人性本质的高度进行反思。对教育伦理的关注和对教育异化的批判是从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对人的社会属性有着特别的要求,而全纳教育能有效地对人的这些社会属性进行培养。构建和谐社会呼唤民主平等的教育、参与合作式的教育、多样化的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纳教育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tudy between three secondary teachers and two university researchers, initiated by the teachers, into the practice and impacts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n science, geography and history classes. The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can collaborate to develop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agenda.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need for a dynamic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rsonal, micro or school-related level and the macro or policy level factor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xternal support, shared teacher knowledge and beliefs,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tion, and shared reflection on student responses to classroom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教育部批准,相继有90余所学校升格、新建为本科院校。各申办学校都能面向社会,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出具有各校特色的申报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功。焦作大学在积极申报本科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从多方入手,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创作<史记>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司马迁又尤其彰显人的历史主体性及其独特价值.司马迁对于"人"的独特认识不仅表现在他为刺客、游侠、医生、商人等小人物立传,还表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之中.司马迁笔下的女性不以柔弱、温婉取胜,而以坚强、睿智流芳.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以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真实记录了这些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30日上午,从中国农业大学这座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中走出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平均年龄33.1岁,早已褪去年轻人的青涩腼腆;他们全部为在职人员,基层和涉农学员占总数的61.13%,是国家基础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也是中国农业高校深入基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次成功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对比了两种教育,即为了经济富裕的教育和为了人的发展的教育。作者指出,因为迫切追求利润,对民主未来非常重要的价值正面临丧失之虞。如果教育真的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增加的话,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就绝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写作材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阅读中,背诵中,练笔中及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20.
张楚廷教授立足于"人本主义哲学"或"人哲学"思考教育与课程,提出了人的教育、人的课程、五I课程构想、结构改造主义课程观、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走势等基本概念或命题。为防止人的异化、使人更像人、让人更高大,张教授主张加强人文课程、警惕和改造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张楚廷课程理论具有内涵理解的深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特质的人本性、语言风格的诗话性、自我实践的广泛性、使用价值的普适性等鲜明特色。深沉的民族情怀、深切的教育情感、深厚的哲学情结、深长的生命情致是张楚廷能创立特色鲜明课程理论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