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诚 《资源科学》2013,35(5):950-957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活动空间均衡的视角,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匹配分析为支撑,探索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北仑、大榭岛、梅山岛、象山湾口门段和石浦港地区岸线建港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约束较小,适宜港口和工业开发;象山湾内部和象山县东南地区岸线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适宜旅游开发;象山湾底部、西沪湾西部及杭州湾大桥西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环境容量较小,应当严格保护.通过引导岸线的功能分工与布局协调,可以促进案例区岸线有序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相似文献   

3.
长江干流九江-新济州段岸线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九江一新济州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事。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路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评价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是重要的生命线。地处水陆交错带的长江岸线,不仅要承担多种功能,而且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实际情况,文章通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对其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对岸线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对岸线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是将港口开发作为影响岸线生态系统的外来干扰,综合考虑岸线承担的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取水质敏感性、河势稳定性、景观美学等3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3个等级;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提出靖江市不同岸段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立军  顾波军  管林挺 《资源科学》2012,34(11):2206-2213
文章采用特尔斐法,构建包括6类影响因素,15个影响因子的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建立舟山港口岸线资源数据库并对岸线资源定级因素因子进行量化处理。选择了1:1万比例尺舟山地形图,在ArcView3.0软件平台上分别绘制水深条件、腹地条件、海域通航条件作用分值图,根据分值重叠情况进行岸线单元划分,并采用总分数轴法对岸线单元进行岸线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腹地条件、陆域集疏运条件是制约其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其资源总量,舟山群岛岸线开发成熟度不够,产业集聚度和配套设施完备度均有待提高。文章最后对优化利用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韩璐  谢俊奇 《资源科学》2011,33(1):153-157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效益作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有效度量标准,其分析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分析水平可以通过改进计算模型的方法来实现。本文探讨将小波神经网络这一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中进行研究。以兰州市为研究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与熵值法、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效率性与精确性更高,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这为土地利用效益的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同时,也为兰州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水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进程.因而有必要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探讨.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是:①利用GIS技术获取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的基础资料;②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最佳的目标下,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得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簇;③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方案的筛选决策;④利用GIS软件将优选方案落实到空间地块上,实现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以首都圈防沙治沙典型区之一的张北县为例对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综合运用生态论、系统论以及复杂系统自适应理论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并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要素、要素之间的结构性、系统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针对影响要素进行了配置指标体系的设计,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系统的配置水平进行了评价,为商务网站经营效益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的同时,也为商务网站的价值增值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英  张红旗  倪东英 《资源科学》2009,31(12):2055-2064
本文依据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基本技术流程,基于.NET 2005平台、C#语言和ArcGIS Engine 9.2组件,设计开发了具有统一用户界面和运行环境,包括数据预处理、土地适宜性评价、面积最优计算、空间配置和结果输出等五大功能模块的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系统(ALUOA)。ALUOA系统的突出贡献是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空间配置三大过程有机整合,实现了功能模块之间特别是GIS与优化模型间的有效联接。以伊犁新垦区为案例进行系统验证研究的结果表明:ALUOA操作界面简单,交互性良好,方便用户参与研究、决策过程;具有较强的空间、属性数据分析、决策推理和信息可视化能力。可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提供更为全面、规范和自动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战略资源,岸线资源处于大河流域经济带的水陆交互带,承载临岸港口、工业、城镇和湿地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生境,发挥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功能。岸线资源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岸线资源的系统研究和高效管理,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岸线的生物屏障和保育功能遭到破坏,影响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及沿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岸线资源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的跟踪研究工作;基于2017—2019年开展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成果,解析了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南四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林林  杨小唤  陈思旭  蔡红艳 《资源科学》2015,37(10):2030-2038
耕地后备资源储量调查及适宜性评价能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3S技术支撑下的室内分析和野外科学考察相结合,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江南四省(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以“一票否决”和“设置容许度”两种方式对纳入的生态安全性指标进行区分,实现江南四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提取和评价。结果发现:江南四省共有未利用土地8 992.30km2,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5 394.70km2,集中连片大面积的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上已开垦殆尽。储量少、质量低、分布零散是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基本特征。小面积耕地后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成为江南四省维持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张宝光 《资源科学》1995,17(3):9-13
随着工业、农业和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日益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任务之一。而解决旨在资源利用最优化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问题则是经济地理学及其邻近学科的最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论证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论与方法问题。首先提出$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级差地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传胜 《资源科学》1999,21(6):66-69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陈义忠  乔友凤  郝灿  卢宏玮  彭贺  夏军 《资源科学》2022,44(10):2137-2152
生态足迹是量化区域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长江中游城市群2000—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合非均衡指数和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分析生态足迹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性。研究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而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不断增大(增幅6.81%),区域生态赤字较为严重;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变化拐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和2009年;区域草地与耕地的资本存量消耗量(足迹深度)不断提升,而林地和水域的资本流量(足迹广度)更新速度能够满足资源消费需求;总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本存量损耗严重(但优于成渝和长三角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空间优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②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存在地域互补性,即资源富饶的地区一般有较大的足迹广度和较低的足迹深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咸宁、襄阳等地区足迹广度大而足迹深度小,其自然资本利用格局较优;而武汉、鄂州、黄冈等地区而足迹广度小足迹深度大,其生态可持续性差。③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人口的匹配度较差,与GDP匹配度较高;此外,研究发现当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某一阈值时,其与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和足迹深度关系可能发生转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间均呈现倒“U”型特征;除环鄱阳湖城市群(城镇化率上升,足迹深度增加)外,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足迹深度与城镇化率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特点。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及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可耗竭能源资源稀缺性逐渐被人们认可,征收资源租被认为是增强其开采和利用的有效手段。对能源资源租的归属问题、能源资源价格与资源租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且基于能源资源市场特征、开采者行为与资源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资源租不同存在情形以及其对能源资源有效开采期的影响,认为可耗竭能源垄断型开采优于竞争型开采,同时,资源所有者应该充分借助资源租的手段矫正开采者的开采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