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治国 《精武》2014,(4):120-121
节奏是武术长拳演练的关键环节,也是长拳演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演练节奏对提高长拳类套路的水平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对武术节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武术套路中呼吸节奏,身体形态意识节奏及配乐节奏等方面的研究。节奏是各运动项目的特征之一,是各种身体练习在空间、时间和力量上互相配合,集中体现在训练与竞赛中,在不同范畴有着不同的概念。本文主要研究武术长拳套路的演练节奏。从长拳演练节奏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究,目的是为了提高长拳套路演练水平。掌握节奏是武术长拳练习的重要环节,为长拳套路的演练和蝙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套路运动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其中,自选长拳的技术内容在传统长拳套路的基础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围绕这些变化,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自选长拳好看但不实用,是花拳绣腿;自选长拳中的高、难、美偏向舞蹈化、体操化;自选长拳不如传统长拳,等等。长拳套路技术如何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粗浅地分析,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选择了当前一批  相似文献   

3.
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问誊调查、实地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探讨。确立了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29项,通过对50名长拳类运动员进行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与分析得出,武术长拳类专项力量、速度与灵敏耐力素质与运动员运动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其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值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专项柔韧素质与运动员运动水平间无相关关系存在,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太极拳、长拳的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武术课上太极拳和长拳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附和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值得研究和采用的武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实地测定部分:为华东、华北和中南地区七省一市省一级长拳类武术运动员,以及上海体院武术队队员,武汉体院运动系武术班学员,共142名。2.录相分析部分:1981年全国武术比赛长拳类各项目中,成绩在前十名男、女运动员所演练的40套长拳类套路实况录相。二、研究方法1.以比赛长拳类套路作为测试方法的运动形式(略)。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但可惜的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陈家沟的太极长拳已经失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洪洞通背拳拳理、拳谱、《拳经总歌/论》、传承人等几方面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山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就是失传的太极长拳。考虑到太极拳与戚继光32势拳法的关系以及太祖长拳在明代的地位、太祖长拳的技法等因素,认为太祖长拳对太极拳的形成有间接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将太祖长拳、洪洞通背拳、戚继光32势拳法(或戚家拳)等拳种结合起来进行太极拳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贯发 《精武》2011,(1):94-94
长拳一词对于武术界人士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令人可悲的是,有些习武之人对长拳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纵观长拳的发展历史,长拳有着自身复杂的体系,因此会出现当今很多人不知自己所演练的拳种属于哪一类,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来分析武术长拳。结论认为:武术长拳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一。并就此阐述了武术长拳决定因素和运动时功能的特征,相应提出了提高武术长拳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为武术长拳的训练和教学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路长拳是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在较少的学时内能够较好地掌握三路长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分析研究它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关武术运动生理特点的研究表明:长拳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经、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影响。以往的研究又表明:链球、铁饼运动员前庭机能稳定性最高;体操,兰球、排球运动员次之。但有关长拳运动对人体前庭机能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前庭是司平衡的主要器官,平衡能力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甚至决定长拳运动竞赛成绩的因素之一。因此探讨长拳运动对前庭机能稳定性的影响,阐明其特点,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任务在于探讨长拳运动对青少年前庭机能稳定性影响的生理特点,分析以从事长拳运动为主的武术运动员前庭机能的稳定性与训练程度、性别以及年令的关系。本文对十二岁——十九岁的不同性别的各项专业和业余运动员进行了前庭机能方面的测  相似文献   

11.
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认为:武术与书法均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钗股"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均遵循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武术与书法均体现气韵生动的节奏美、注重章法的布局及对意境的追求。提出:习武者应注重"武外功"的修养,使武术演练表现出浓郁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武术与书法艺术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在它们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其同源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试从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它们的交融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武术与书法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相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的同源性、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探讨研究,论述了二者“隔行不隔理“、相互依存、彼此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武术与书法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而具有相通性。文章择取"线"性表达方式,以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文化为出发点,从美学角度对"线"艺术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武术与书法"线"性美。  相似文献   

15.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的方法,阐释武术内蕴之"势"的美学思想."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一种透视生命气象的"动"机之"力",蕴涵"力"的刚健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脱胎于中华文化的武术重"势"不重"形",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化、开合收放的内部张力形成不同的武术之"势",从"静势"、"动势"中彰显流体的生命意象."势"的美学思想体现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造型中的"力"之美、运动中的"气势"美、运用中的"劲"之美."势"是"力"的含蓄,"力"是"势"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特有的"气"化思想影响下,武术"尚劲不尚力","得势"实为"得劲",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尚力"技击术的中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武术发展战略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纪之交,以何种姿态把武术带入21世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跨世纪武术发展战略至少应包括3个方面:竞技武术发展战略、传统武术发展战略和健身武术发展战略。而其中进军奥运战略,使武术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武术馆校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校之一,作为少林寺的所在地与少林拳的发祥地,登封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登封市武术馆校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制约登封市武术馆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对武术馆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军事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武术,其技击战略战术思想直接来源于《孙子兵法》。通过对《武经七书》技击战术的归纳,并与武术技击战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六点共通的技战术规律,为习武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武术观视角下的学校武术教育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武术观是目前开展武术工作的最新理念。文章从大武术观的内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教育设施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提出了"文化具体"的新思路,并初步阐述了相关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渊源关系和技击实战的角度,对武术三大运动形式的内在规律和关联进行分析,武术功法是武术三大运动形式高度相联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以技击为核心内容的武术三大运动形式相互联系、相互补益、一脉相承的关系,三者相互借鉴又各自独立,是构成武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