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也不是一个过时的题目。面对后现代,我们总是有话可说,现在似乎是时候对后现代进行“后现代之后”的言说了。从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了有关后现代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出版了《东方后现代》,该书于2002年修订再版。2006年我又出版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在那段时期,后现代显然是一个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日,徐拥军教授团队的新作《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7章,凡25万字。该书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总体遵循“为什么一是什么一怎么办”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阐释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产生背景,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体系和实质,阐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对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9种动机和7种感知风险.不同类别的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的动机和感知风险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现代图书馆和后现代图书馆进行了总结研究,提出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非时间线性的联系,指出后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范式成长与范式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对档案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一系列新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得到成长发展.从范式角度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发展趋向进行分析,认为从范式成长来说,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范式带来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扩展和研究范畴的拓宽、档案学研究视角的多元与跨学科研究的丰富,它将持续成长并继续冲击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范式;从范式批判来说,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范式遭受到既有范式甚至是其自身的质疑、批判和否定,包括带来档案虚无主义、碎片化和档案职业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6.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阐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和阐释学基本思想,分析了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的概念及学科特征,说明了研究重点的转移。然后分别探讨了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中的阐释学观点。最后论述了阐释学怎样架起现代与后现代情报学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高驰 《大观周刊》2010,(37):181-181,145
后现代观念对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服装设计思维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设计的思维和方式。本文从款式、色彩、服装材料等设计形式语言的角度分析后现代观念对设计的表现及方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系统论述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形成背景、演进历程、内容体系、理论贡献与实践影响,将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之下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根据对全书的阅览和归纳,重点评析其在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背景考察、内容体系阐述、发展定位审视等方面的亮点。总体来看,是档案学界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以新代旧,犯了用"一个中心"代替另"一个中心"的错误。郑敏的结构-解构理论,真正做到"视界融合",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图书馆学融合后现代理论,提供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不可或缺的黯淡蓝点——图书馆后现代浪潮中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图书馆学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提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图书馆演化中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个方面,指出现代性在图书馆中不可缺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闫峰 《青年记者》2016,(32):14-15
西方社会中的后现代广告形态大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理论界对于后现代广告的回应勃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研究范式呈现出两大分野:一是基于后现代的理论框架以广告为对象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出现的动因、表现形式、内容特征等;二是承袭传统广告学的研究路径,以广告学理论为基础,把"后现代广告"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的意义生成、效果研究以及消费者态度研究等.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的质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电视广告的社会文本解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电视广告的符号特征和意义 ,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 ,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地位等 ,都显示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的理论视角———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回顾 ,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作为视像文化主体存在的电视广告以及电视广告的后现代符号系统 ,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混杂了电视广告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叙述模式 ,并且阐述了这种叙述模式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广告被大量应用在国际营销传播中,但目前关于后现代广告在国际市场接受情 况的研究甚少.结合后现代广告"挪用"、"碎片化"、"自省"、"强大的视觉冲击"四个结构特点,通过对中美两国消费者的实证比较,从跨文化角度考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消费者对后现代广告的接受情况,发现后现代广告如何起作用,为其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视角下图书馆职业的重新解读与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是图书馆职业活动的传统基石。后现代社会里,后现代的认识论对实证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职业的后现代认识论为图书馆职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解读视角,包括对图书馆职业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批判和反思是图书馆职业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雨忻 《今传媒》2011,19(2):67-68
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正充斥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电影作为综合性最强的第七种艺术,自然受到后现代洪流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深度消解、平面化、娱乐化、游戏化等等美学特点都无一例外地渗入到了电影中。本文就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后现代电影的美学表现做了介绍。对于后现代电影,本文总结了它的四个特点: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影像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叙事的解构和碎片化,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反文化、反理性的叙述内容,后现代电影表现为无深度的影像狂欢。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文化潮流,随着上世纪后半叶现代性思潮的式微而异军突起.以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为发轫,形成了后现代的立场和基本观念,逐步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主流.大众媒介与文化工业呈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笔者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媒介理论进行理解和剖析,有利于“互联网+”新时代国内大众传媒的效果的促进和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传媒研究的视角,对备受西方社会普遍关注的后现代传媒语境下的“道德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层原因分析。文章认为,在“道德恐慌”现象的背后,是具有后现代传媒时代特征的文化失范,“道德恐慌”现象投射出后现代传媒时代文化范式的多元化平等共生格局要求,对尊重与平等对待各种形式的亚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电视短剧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技术和艺术形态,后现代语境给予了手机电视短剧诸多后现代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传播上的悖论.本文对后现代语境中手机电视短剧的特征和传播特点进行了解读,在揭示特征的同时显现其薄弱环节,以利于手机电视短剧的重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