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日本的中国观是其国际秩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这一时期日本的东亚政策。由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欧美列强蹂躏的现实和在传统秩序下中国处于中心位置的历史原因以及其它多方面的因素,近代中国之于日本,既有弱者的一面又有强者的一面。近代日本中国观的这种彼此矛盾的双层构造使日本在制定和实施东亚政策时呈现出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东亚国际秩序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和平崛起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明确地向世界表明自己的国际秩序观,同时还应该具备实践这一国际秩序观的战略对策。鉴于在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转型期中国的历史命运及当代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特殊外部环境,当代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构建应具有与时俱进性和战略前瞻性,在实践战略上应具有普世性和灵活应变性。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先后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西力东侵使得东亚维系中国、朝鲜、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清政府的衰败使得其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日本的崛起必然把矛头指向了与其近邻的朝鲜,而这又摆脱不了与朝鲜有着宗藩关系的清政府的关联。《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近代国门的打开,是对中、朝宗藩关系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殖民统治的开始。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使得中、朝、日三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对于朝鲜、日本自身来说还是对于东亚原有的华夷秩序来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朝鲜亡国是20世纪初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朝鲜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传统国家.其被日本逐步吞并,一方面是受到东亚华夷朝贡体系逐步瓦解和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推行大陆政策蓄谋已久的必然结果。朝鲜亡国对2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标志着传统的华夷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二是极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剧了东北亚国际秩序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5.
任丽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2):41-43,53
日本在东亚的角色变化直接影响到东亚秩序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成为战败国,在外交上它转而奉行日美基轴政策。日美关系经历了日本从属了美国、半占领状态到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一系列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又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强化日美同盟关系,日本角色的嬗变历程,必将对东亚地区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基本认识,其形成和演变是中日两国国力以及在东亚政治舞台上角色转换的真实反映。以"脱亚论"和"亚洲一体论"为代表的两种中国观是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们对近代以后日本的政治目标、国际战略、对外政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可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窥见其踪影。探讨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进,对于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疏远、对立与妥协——1895至1922年的美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午战争到华盛顿会议,美日因追求不同的东亚国际格局而形成对立关系。美国力图维持东亚国际格局的均衡,日本则谋求在东亚建立区域性霸权体系。美国为维护和扩张其权益而遏制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支持日本,相互合作,美日疏远、对立,并相互妥协的过程。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将日本暂时纳入美国主导的东亚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日本帝国武力崛起的过程中,"东洋史学"应运而生,兼具国策性与学术性.其奠基者白鸟库吉、内藤湖南等著书立说、提交研究报告,影响深远."二战"结束初期,日本学者反省战前的研究,与"皇国史观""国策史学"划清界限,开始新的探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成为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东亚史的探索出现新趋势,东亚世界论受到普遍重视.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日本东亚史研究与时俱进,新论迭出,成果累累.检讨日本东亚史研究的轨迹,对思考东方外交史或东亚外交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世纪40、50十年代顾盛来华与培里使日的比较,文章分析探讨了美国是如何实现在东亚“开国”的。指出,美国是西方开展与东亚不平等“和平”外交的急先锋,其在东亚的开国,充分体现了美国外交的灵活诡谲。认为日本是美国在东亚扶持、驱使的小伙计,美国在东亚的开国,影响了中、日近代所走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亡的辛酸史,一部民族解放的斗争史,而日本近代对外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施暴东亚社会的侵略史.追本溯源.近代初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地侵入,东亚中日两国思想界面对这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采取了不同的认知态度,介绍西方史地、政治、军事、科技知识,成为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知识分子的主要工作,其中以<海国图志>为代表的新书,已成为当时东亚社会内部介绍西方文化的重要汉籍.  相似文献   

11.
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论中日初原华夷史观,再论此史观于近代之演化。 一、中日两国初原华夷史观 “华夷”论产生于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中心论为特征的古代国际秩序论。这里,首先诠释“华夷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华夏”与“夷狄”。 关于“华夏”,《书》《武成》云:“华夷蛮貊罔不率俾”。疏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华”的本意是“华美”,《书·尧典》:“重华协于帝”。《传》云:“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由此可见,中国称华夏,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在东亚以至全世界,是最早诞生的文明之邦之一,是礼仪具备。文章华美之域。在东亚以中国为文明发源地与辐射地,形成了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内的东亚文明圈。  相似文献   

12.
甲午中日战争是改变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大事件,对当时及之后的日本作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为例,分析了战时及之后她的作品中对战争的态度及对中国的书写,总结了先行研究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指明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初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4.
盛部和先生所著《东亚:走向近代的增种历程──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俗学传统》一书近日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钻时六年,从史学及@学的视角探讨中国明清之际至清末、日本江户时代至明治本年上下三百年中日两国史学的演变和近代化民族精神的形成.作者认为这三百年是中日两国封建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两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学术上清理这一时期东亚民族精神演过历程、变革内容和特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东亚近代化民族精神的理论构想,详尽论证和分析了东亚近代化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东亚第一个近代"文明"国家。在明治时代,日本为了证明自己是文明国家,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向世界输出其"文明"。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将明治维新作为"文明"输出到中国,既有学界的作用,也有官方的背景;既有输出方面的动力,也有接受方面的需要。重野安绎的《大日本维新史》和大隈重信的《开国五十年史》就是很好的例证。只要以文明的手段输出"文明",客观上还是能够起到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作用。从"文明"输出的视角来看明治维新,可以加深对明治维新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东亚秩序处于政治、经济、安全等不同领域的分割状态,出现了多种秩序主张.尤其是2010年以来,美国重返东亚导致地区变局,日本沦落为地区秩序的捣乱者,东盟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则进入战略等待期和战略突围期,东亚秩序处于变动之中.作者认为,构建和塑造东亚秩序的一些基础条件已经逐步形成,当前型构之中的东亚秩序体现出开放性、可渗透性、双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并行、大国提供地区公共物品、相对较低的制度化水平、国家间制衡以防止地区霸权等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东亚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政治发展不平衡、战略互信缺失、对东亚地域范围和主导权分配上的分歧.基于此,东亚秩序建构的主要路径和突破点在于,超越既有的功能性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积极推动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与日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世凯,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崭露了头角,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日本也恰恰在这时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成为争夺东亚和中国的一个最富有野心的帝国主义国家。因此,袁世凯与日本之间发生的纠葛,就成为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地区秩序是国际秩序建设的区域基点,因而,地区秩序也就是地区内各主要行为体在地区权力分配、地区认同、地区机制的创立与运行的结果。在东亚,中国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东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作用。同样,中国的和平崛起也离不开稳定的东亚地区秩序。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秩序与中国和平崛起的互动关系,探求中国在东亚地区秩序中实现和平崛起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黄纯艳教授:今天我们从宋朝在当时国际秩序、经济体系,以及其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来讨论宋朝在东亚世界中的地位与影响。历史学视野中的"东亚世界"有一个发展过程。学术界所讨论的汉唐时期的"东亚世界"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宋代则增加交趾、明清琉球被纳入讨论范围。对宋朝的认识从讨论"积贫积弱"到关注唐宋变革,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学术界对宋代历史的重新审视和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19—20日,东亚马克思研究的到达点与课题国际会议在日本中央大学、首都大学东京举行。该会受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资助,由日本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者会(代表干事首都大学东京宫川彰教授)、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会(代表人鸟居伸好教授)、东北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代表人大村泉教授)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中国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韩国高丽大学等中韩学者前来参加,旨在促进东亚马克思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东亚马克思研究的国际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