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牛弘在其《请开献书之路表》中,对我国文献典籍所遭受的政治与战争劫难,总结为“五厄”;提出的献书方略,就是在今天也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桂芬 《兰台世界》2012,(12):78-79
隋唐时期,皇家藏书数量十分可观,在我国古代图书典籍收藏整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以隋唐为例,对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收藏整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图书典籍搜集整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重视典籍和教化,历朝编制的书目著作,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流传和保存状况的重要媒介,而书目著作的编制又必须依照一整套科学的分类方法来进行.通过分析古代书目著作的分类体系,找寻典籍分类的发展轨迹,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及其源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朝代顺序,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影响较大的本草典籍进行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典籍遭受厄运的事件,并分析了造成图书典籍厄运的社会和自然原因,以及图书典籍遭受厄运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永年《儒藏说》图书馆学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体系完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理论总结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对历代官私藏书综合研究及其专著的出现;另一方面,典籍作用和图书利用思想的发展;第三,先进藏书思想体系的提出与建立②.  相似文献   

7.
陶瓷典籍在中西陶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具体成果,总结其发展分期,并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对陶瓷的关注方向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翻译语言、译者身份、翻译方法和译本类型等方面,系统评析了中国陶瓷典籍西文译本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深入探究中国陶瓷典籍的西译给中西陶瓷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为中国陶瓷典籍外译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周永年《儒藏说》及其图书馆学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体系完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理论总结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对历代官私藏书综合研究及其专著的出现;另一方面,典籍作用和图书利用思想的发展;第三,先进藏书思想体系的提出与建立②.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隋朝牛弘系统提出文献散佚的"五厄"论之后,历代又对此进行了补充,以明代胡应麟的"十厄"论最有代表性。近代对文献散佚的研究更加深入,陈登原将我国大小之"书厄"的原因概括为:政治、兵燹、藏弆、人事四大范畴。本文则将学者们的研究分为"历代图书档案损毁记录派"和"图书档案损毁研究派"两大派别。两派学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档案损毁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0.
易栗 《档案》2011,(2):31-35
千古巨制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库”,始于西晋时期苟勖编制的《中经新薄》。《中经新薄》将典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记经书,乙部记予书,丙部记史书,丁部记集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的体例。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叙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源流、概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从私家藏书在传播文化典籍上的独特地位、典籍的传播途径和对文化典籍长远传播所起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私家藏书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广泛传播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保护技术的概述,揭示其蕴含的科学道理,指出古代的典籍保护实质上是对其制作材料的保护,通过对古代典籍保护技术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与发展古代典籍技术的精髓,从而促进现代人的典籍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族医药学在我国医学文献中很少再现,古代医书上也仅有零散记载.人们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严重制约了回族医学的发展.本文根据已整理出版的古籍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回族古代医药典籍文献的内涵、类型与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明 《图书馆建设》2006,(1):102-104
胡道静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中国古代典籍十讲》是其不同时期研究中国古籍的论文汇编。本文从图书馆人职业角度解读大师这部泽惠后人的学术著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6.
古代学者对书厄原因的探讨主要蕴含在书厄的分类之中。近代学者将书厄分类进一步系统化,更加强调人为因素对书厄形成的影响。当代学者则将战乱、政治、文化、经济、社会风尚、保管和自然等各种因素纳入分析书厄原因形成的视野,研究角度日益多元化,认识逐步趋向一致。归纳古代书厄形成原因研究的历史演变,分析该主题研究的特点,既是对古今学术研究思想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古代文化传播机制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戏曲典籍刊刻的重要时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代,其数量大、品种多,尤其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随之,私人收藏戏曲文献日益增多,私家编撰的戏曲目录也日益丰富。本文探讨古代戏曲文献刊刻和出版的情况,对私人收藏的戏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私人藏戏曲文献的彼此传承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戏曲出版传播和收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祖先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造出辉煌璨烂的文化,古代典籍便是古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史实,累积着古代人民的经验与智慧,是时代的见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研究古代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然而,古代典籍在长期的流传中,不断地遭受人为的损毁和自然灾害的侵蚀,逐渐地减少,其损失是极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学研究》八三年第一期载李更旺老师的《秦代藏书考略》一文,李老师在文中把我国古代的第一次书厄定在秦孝公之时。他说:“秦在商鞅变法之时曾进行一场大规模焚毁先古政治典籍的活动。这次焚书,可称先秦书籍遭受的一次大厄。”对于李老师的这一结论,我觉得颇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道教典籍数量庞大,我国历代官私书目中收录的大量道教典籍,从分类方法和著录范围乃至著录旨趣上,与道经目录都有很大不同;历代官私书目之间在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古代官私书目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道教典籍的发展演变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