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宋人对于韩柳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北宋前期,宗韩甚于宗柳,北宋中后期,重新发掘柳的价值,至于两宋之际始提出韩柳并重,南宋孝宗以后尊韩、崇柳,因不同的学术立场,各有所尚。这一变化,与其说反映了宋人对柳宗元接受的不同态度,毋宁说是反映了两宋学术史前后相沿的一个命题:文章之儒与道学之儒此消彼长中的多元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韩柳与佛学     
这里试图探究韩柳与佛学的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儒释,游刃于中。韩愈等人的融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柳子厚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生活在中唐。自幼勤奋好学,精通六经百家之言。《旧唐书·韩愈传》说他“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他与柳宗元,彼此呼应,倡导古文革新运动。在运动中他立下了“摧陷廓清之功”,(李汉《韩昌黎集序》)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一套以“文道统一”为核心的古文理论,并身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道统”的名词始于朱熹,而道统的思想源于韩愈。韩愈《原道》论先王之道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盂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宣扬先王之道,意在与当时佛教所谓“法统”相对抗。他反对当时三教并尊,企图恢复儒学的  相似文献   

6.
茅坤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地位特殊,是柳宗元文章地位奠定的关键人物。茅坤与柳宗元有相似的经历,对柳宗元能做出较客观评价。茅坤在韩柳问题上,能客观地评价柳宗元文章的地位,韩柳并称,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虽是协作者,但其成就与韩愈一样,在山水游记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茅坤认为柳宗元是自古以来山水游记文章做得最好的文人,永州和柳州的山水与柳宗元的遭遇相结合,形成了柳宗元的游记文章,“公与山川两相遭”。茅坤还指出,柳宗元的文章是“谷风凄雨四至”,有风骚之旨。茅坤真正发现了柳宗元文章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章的地位,这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韩柳--韩柳哲学、政治、文学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愈、柳宗元同是中晚唐学界哲人,官场名宦,文坛巨子.在哲学上韩、柳互为论敌;政治上则有同异;文学上同为“古文运动”主将.韩、柳同开宋明学术之先河,韩愈推明"道统",抵制佛教,巩固封建统治,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其历史影响大于柳宗元.但柳宗元之哲学观和政治观又有长于韩愈.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生活在唐德宗、顺宗、宪宗时代,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和进步倾向的政治理论家.他和韩愈、刘禹锡齐名,在哲学上、政治上与刘禹锡志同道合,所谓“异服同志,异音同叹,.(刘禹锡:《重祭柳员外文》)尽管韩愈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方面和柳宗元有分歧,但在私人感情上,韩柳之间还是甚为诚挚的.韩柳都是古文运动的佼佼者,所以后人讲到古文都把韩柳并称.宋代沈晦说:“学古文必自韩柳始,两家文字剥落,柳为尤甚”.(见《四明本柳集后序·柳河东集付录》)柳宗元于贞元九年(793)登进土第,旋又举博学宏辞科.贞元十九年(803)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805)“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旧唐书·柳宗元传》)元和十年(815)由永州司马例移为柳州刺史.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为奴婢.宗元革其乡法,悉令赎归.凡贫窘无力赎归者,规定其佣工所值足以抵债(质钱)时;亦应将男女归其父母.柳宗元这种行政措施,为  相似文献   

9.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3):I0002-I0002
一、生平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他和韩愈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名相当,后世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儒者们为了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需要,十分推崇由韩愈所倡立的儒家道统论,并对之作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北宋前期与中期受到推崇,从而形成一股“尊荀”思潮。然而,随着理学的兴起与学术研究的深入,“尊荀”思潮很快结束,苟学受到贬抑与排斥。  相似文献   

11.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自异于众的艺术个性,而是以兼容众长、归本大中的旨趣发明儒道。“明道”方式的差异使韩柳在如何学习前代艺术,如何对待骈俪之文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韩柳的分歧源于其“道”论的差异,韩愈着力从开启主体道德自觉与智慧的角度发明儒道,他深刻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注重主体之开启的理论追求,柳宗元则更多地关注对儒道之普遍性原则的探索。明道方式的差异在韩柳的古文艺术中有丰富的呈现,韩文善于以丰富的情事和生动独创的语言与艺术手法发明儒家的人伦之道,较少在义理上探幽入微;柳文则更富于思辨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是学界的共识,但历来褒贬不一.宋人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在史家眼中,什么样的“小说”可以作为“史实”用来修史,《新唐书》又是怎样甄别小说材料的,它如何把小说“正史化”?《新唐书》采用李公佐《谢小娥传》来修撰《列女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例,借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一窥唐宋史家的小说观念和史实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唐儒家以治“六经”为主,宋代儒家却多治“四书”,唐宋间存在着“四书”升格的趋向。中唐时,韩愈创儒学道统之说,以孔孟为正宗。皮日休承其说而复推之。李翱著《复性书》三篇,启后世儒者畅谈心性的旨趣。北宋初年,当政者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四书”。北宋中叶,荆公新学虽以《三经新义》为本,但扬《论》、《孟》之意颇浓;张载关学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二程洛学明确将“四书”并行推举。南宋朱熹将“四书”并行出版,意味着“四书”升格运动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师道论”震撼时局,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师说》中。“师”指传授古文、古道的“儒师”。“道”非完全的孔孟之道,亦非一成不变。“耻学于师”乃师道之不传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与韩愈皆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放在一起不是为了比较而分出高下,而是通过辨析以达到更加了解的目的。本文选取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与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两篇赠别序为例,细析柳文之精能、韩文之变化。并从思想内容、写作风格、语言等方面辨析韩柳的异同,以求达到对二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层次。  相似文献   

17.
贡贵训 《学语文》2008,(4):21-21
韩愈说柳宗元“俊杰廉悍”,“踔立风发”,“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家”。但由于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改革运动失败,走上了流落南荒的放逐之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圣恩倘忽念行苇,十年残踏久已劳”(《寄韦珩》),而恰是仕途的不顺和内心的苦闷促成他在文学创作的丰收。《新唐书·柳宗元传》说他:“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在永州的十年正是柳宗元诗文创作上最多产的时期,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在此地写成。  相似文献   

18.
《古文渊鉴》是清初一部大型古文选本,选文自《左传》至两宋,共计1365篇。《序》中指出古文体制“靡不根柢于群经,权舆于六籍”,属于我国传统文学批评“文本于经”的范畴。考查《古文渊鉴》的体制与内容,我们发现其“尊经”更多地是从内容和功用方面,而非文体方面。其以“经”为径,“明道”为旨,“致用”是目的。这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文渊鉴》和“文本于经”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人汪0辑佚《子思子全书》和清人黄以周辑佚《子思子》,思路和方法与所处时代的学术兴味和学理特征密切相关。宋人汪0辑佚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儒学"道统",所辑《子思子全书》与原本《子思子》多不相合;清人黄以周受清代考据实学之风的影响,辑录的相关篇章皆有据可查,他的辑录本与《子思子》一书的原貌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李贺小传》(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云,李贺“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教材援引《新唐书·李贺传》注其本事:“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如此,是李长吉七岁就获知于韩昌黎,以此为“最先”注脚,看似确当,然而,考事揆情,教科书的注解却难免有“失察”之讥。我们认为,李贺七岁以《高轩过》诗得到韩愈的知遇是不可能的事情。《新唐书·李贺传》的记载实采撷于唐末五代人王定保所著野史笔记《唐摭言》卷十:“李贺字长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