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设想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一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础上 ,学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导入新课 ,新课前已布置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注意天气预报的顺序及主要内容。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为使学生学会观看卫星云图、收看简单的天气预报 ,教师制作了以下多种教学用具 :录制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利用电脑制作精美的卫星云图及天气…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二、教学流程穴一雪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5月1日放假的前一天,小明全家整理行装准备去黄山旅游度假,晚上爸爸打开电视,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黄山地区明天气温明显下降,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将会出现龙卷风,小明全家只好取消计划。雪师:看了这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芽生:天气变化影响到我们外出旅游。生:天气变化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危害人的生命。师:看来天气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么关于天气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芽生:天气是怎么变化的芽生:天气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北京市暴雨灾害天气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方案,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安全顺利运行,以北京市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为例,分析北京市暴雨灾害成因,进而提出面对暴雨灾害的城市应急管理对策,即:提高暴雨天气预报精度,提高各类人员的暴雨天气应对能力,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暴雨天气承载能力,提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能力,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暴雨天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选自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1,Unit 1"It may be cold tomorrow".) 一、教学地位与作用 本教材倡导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学习途径,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要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素质培养.本模块围绕常见的"天气"为话题,让学生学听天气预报,学习使用描述天气状况的相关词汇和语句,并用于生活中给他人建议.本单元目标是帮助学生读懂、听懂天气预报及对天气状况的描述和预测,这为本模块后两单元了解天气情况、提出活动建议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马朝阳 《地理教育》2022,(z2):86-87
地理核心素养遵循实事求是、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它的实践性与劳动教育的特征高度切合.建立高效幸福合作学习小组,实行环形座位法,每8人一组,利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课前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前让学生熟悉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云贵高原和华北地区的位置;收听中央台的天气预报,明确天气状况的描述方法,学会从气温...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与人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教材把收听天气预报作为一节讲授,让学生具备会看天气预报的能力,这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收听天气预报”来源于日常生活,其中有许多的知识还不为学生所了解,把它放在本章开头,使学生感到亲切、实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为今后气象理论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会看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使学生具备看懂天气预报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特别是天气…  相似文献   

7.
如何获取中央气象台的每天更新的天气预报资料?很简单,只需5步:1.登陆中国气象影视信息网 http://www.weathercn.com/;2.点击网页栏目"天气荧屏"进入到视频天气预报页面;3.在右侧"节目菜单"里点 CCTV-[1]——19:31联播天气预报,左侧视频窗口显示的将是中央气象台晚间天气预报节目;4.在左侧正在播放的天气预报视频画面上点按右键,出  相似文献   

8.
1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为了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我们指导学生每天按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9:00时的新闻,并激励学生记下其中一条新闻的主要内容.对能力稍强的学生还要求写一点感想.如:看了这条新闻以后,我想到了…….学生早晨到校以后,好像有好多话要说,我们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凡是"新闻发言人"的稿件,我们都收起来,把它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这项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4.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5.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来感知天气预报的内容。2.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自制学具、互相提问等方法,逐步形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方式。3.利用收集的资料和趣闻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天气”与“气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尝…  相似文献   

10.
"天气与气候不是一码事"--"天气",是指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晴、雨、风、雪、气温等气象要素的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候:"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特征,是长时间天气状况的综合反映.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京的雨季等."长期天气预报"是10天以上的天气趋势展望.因此电视、报纸只有天气预报而没有气候预报.  相似文献   

11.
(选自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 odule11,U nit1“Itm ay be cold tom orrow”.)一、教学地位与作用本教材倡导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学习途径,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要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素质培养。本模块围绕常见的“天气”为话题,让学生学听天气预报,学习使用描述天气状况的相关词汇和语句,并用于生活中给他人建议。本单元目标是帮助学生读懂、听懂天气预报及对天气状况的描述和预测,这为本模块后两单元了解天气情况、提出活动建议做好铺垫。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谈论天气和使用表示可能性的单词和句型。…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计15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当你打开电视机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时,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卫星云图为绿色,那么此时该地区的天气状况是:A.晴朗天气B.多云天气C.阴雨天气2.李小明同学是位天文爱好者,他在夏至日测得本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1.5°,而在冬至日测得本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4.5°,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3.初二地理兴趣小组将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你认为下列比例尺中较合适的是:A.1∶10B.1∶1000 C.…  相似文献   

13.
一、指导思想与教材处理在学生了解天气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天气预报的教学,然后从灾害性天气入手,体验天气与人类的关系,进而领会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渗透在某些灾害性天气状况下的自我安全教育。在学生自我总结后,组织学生围绕天气自主质疑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1.了解世界气象日的意义。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认识简单的天气符号,学习记录天气。 3.了解气象与生活、农业的关系,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活动一今天是世界气象日  相似文献   

15.
语文生活天气数学艺术1.学习课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积累表示天气的词语,认识“雨”字部的字,能够寻找规律。3.学会朗读和续编儿歌《风》,了解风的特点。4.通过谜语的学习,了解雪花的特点。5.学写天气预报播报稿,学会播报天气。1.学会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2.学习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学习《风级歌》,能够大致目测风的大小。4.通过实验了解雨的成因。5.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哪些云会下雨。6.能够根据情境和所学的知识预测天气。7.认识国际标准的天气图标。1.学会绘制一周天气统计表。2.学会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分析《关心天气》是四年级上册《变化的天气》单元的第一课,由常见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物三个活动组成。是学生学习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开展了对天气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天气与我们的关系、天气预报等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天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教学做铺垫。设计思路1.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  相似文献   

17.
杨红 《考试》2008,(12):36-39
人们每天都关心"天气预报",经常接触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读懂简易天气图是学生以及作为未来公民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常见的天气系统"既是学科主干知识。又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考点是高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便出现了天象历法,唐代开始朝廷便设有钦天监等官职,专门预测天气。古有诸葛亮夜观星象借东风,更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等天气预测谚语流传至今。咱们现代人熟知的天气预报,也已经诞生了整整35年了。那么,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来的?——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可是经  相似文献   

19.
我尝试过一种新的电化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教师,媒体→学生的纵向形式变为了环形模式:教师→媒体→学生、变课堂教学中的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收听天气预报》是新教材新增加的知识,这节内容实际操作性强,学生很感兴趣,为了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以学为主的电化教学手段。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识记天气符号,依据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第一张胶片为“常用天气符号图”,在没有打开书本的情况下,同学们看这些在天气预报中天天所见的符号  相似文献   

20.
Unit 19 第十九单元一、情景。1.说明。本单元的话题是天气预报,也是谈论天气,不过与前面几单元不一样的是,前几单元主要谈论过去的天气,或某一个地区或某个季节天气概况,使用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而本单元的天气预报谈论的是未来的时间里将出现的天气情况,那么英语句子中使用的应当是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