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言断句是考查学生文言综合能力的好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是中学文言教学的一项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文言断句时必须首先读懂文言文,其次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法则。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法则,学生除了学习文言文知识外,还要多读文言文,在读中融会贯通,培养语感;多做练习,在实践中取得经验,逐步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学领域中,"文言"与"白话"是相对的概念。上古时期,书面语与口语一致;至秦汉,文言定形。中古开始,古白话出现,与文言交杂出现于文学作品,此种情况下,文言文包括诗词在内的各种文体。然而,受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师生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视域中"文言文"的范畴有所不同,文言文被等同于古代散文,表现出窄化的倾向。这种窄化,有利于中学古代散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高中课程中文言文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要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古文年代久远,有时代隔膜。入选中学教材的古  相似文献   

4.
唐红松 《现代语文》2014,(10):62-64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直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教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从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来看,文言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体现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大多数人一致认为诵读培养语感很重要。笔者认为文言需多读固然重要,教学方法同样很重要。学习任何一种新的语言,因为我们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读培养语感是必要的。然而目前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更别提愿意去读了。再者,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5.
闫瑞华 《现代语文》2009,(12):49-50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文言诗词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各级考试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学好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学好文言文,进行有效应试的关键就是文言阅读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能力的提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学文言诗词教学仍存在弊端: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为了应付考试,文言诗词教学已经演化成一种纯语言知识的机械训练;学习者被动接受,完全死记硬背。为改变文言诗词此种尴尬的境地,应注重学生的"读"、"说"、"背"、"用"四大环节的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朗读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言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一是故事激趣,感知文言,让学生爱学文言文;二是依照“音同本字,音循字义”的原则,循义辨音,读准文言;三是读好停顿,读顺文言,做到“声断气连”;四是疏通文义,体悟文言,借助注释,运用“增删调换”等方法理解文意,体悟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文言教学耗时甚多却效果不佳,学生们对远离时代与现实生活,充斥大量陌生言词、生涩语法、句式的文言文往往望而生畏、无法亲切。为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体验驾驭文言文的乐趣,我本着追本溯源的想法大胆地提倡学生写文言作文。我的观点在《高一七二班文言作文选萃》的序言中是这样表述的:“文言作文乃对文言学习之检验,能读文言固可喜,然能以文言咏今事方为学习文言之最佳境界也。”写文言文固然不易,但对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却普遍感到新鲜、刺激,有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当然文言作文毕竟不同于一般作文,在学生“下水”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水性”,消除畏难情绪。我的作法是要求学生在背诵古典诗词、文言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作楹联、创作古典诗词、用文言文写日记。为保证训练质量,我特意请来地区诗词楹联学会的专家讲课,介绍古典诗词写作的基本方法,并对古典诗词写作中的格律、平仄作出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自读自讲五步法”是一种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旨在全面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学文言文自读篇目。这种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明确要求,定向指导。在对具体篇目进行阅读教学之先,要向学生明确地提出本篇学习的目的要求。要求的基本内容一般为: 1、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文言基本知识。包括与本篇有关的文体、文学、文化常识,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等。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解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初中语文课堂对于文言文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对于已经达到了一定古代汉语理解水平的初中学生而言,此时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意识渗透与人格培养是相当合时宜的。审美与人格作为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是文言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单元概说] 本单元由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组成。从体裁来看,《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荔枝图)序》、《核舟记》、《山市》可以视为说明文,条理非常清楚。《诗词五首》,前两首为唐诗,第三首为明诗,最后是两首宋词。学习本单元,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的主旨,从《核舟记》和《短文两篇》中学习写说明文的条理,领悟《诗词五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及文言文的有关段落,积累文言实词并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上可见,新课标对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要求是相当具体并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但长期以来,学生视学习文言文为难事,一谈到学“之乎者也”便大感头痛。  相似文献   

15.
<正>广义的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以文言体裁编写的多种文体,例如:词曲、诗歌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言小说佳作、古代经典诗词以及戏曲名篇。此外在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部分,还收录了《论语》和《孟子》选读等古典文学佳作。文言文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文言文课文内容构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进行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对于顺利高效的开展高  相似文献   

16.
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从读的情况入手,来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发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给以指导,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读准字音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很重要,读准字音是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掌握文言实词的重要步骤。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首先要领读正音。如《中山狼传》一文,“鸷”“逋”“橐”“踢”“晷”“咥”“疐”等生字,及“羿”“旄”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变化是从纯粹的文言文教学逐渐过渡到白话选文占其中一部分的文白混合教学。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完全从文言文转变成语体文教学的单一性,中学阶段文言和白话的混合教学使这一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呈现了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对于文言选文的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法;另一方面,当认识到无法用文言文教学法来硬套白话文教学时,人们开始探索适合白话文特点的教学法。因此,二三十年代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主要是在文言文教学重压下挣扎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中学白话文教学方法。一、困境中的中学白…  相似文献   

18.
张驰 《广西教育》2013,(12):44-44
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初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唐波 《教师》2013,(32):49-49
文言文在中学教材中,占了整个篇目的40%,在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加上文言诗词,几乎占到70%之多。选编如此量度的文言文作品,目的是要让青少年一代,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认识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实繁荣新中国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多出了10篇文言文,重在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教学实践中老师要重视诵读,通过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通过读出节奏,抑扬顿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读出美感,读出味道,让学生在读中提升。通过借注释解文言,借扩词解文言,借图示解文言,借关键字解文言来挖掘文化,还要涵泳文言,培养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塑造中国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