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牧区教育是阿坝州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阿坝州牧区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推进阿坝州牧区“普九”进程、改革双语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培训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推进牧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东旭 《西藏教育》2010,(12):10-11
牧区大多数地方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居住十分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牧民的传统习惯等因素,严重地制约着牧区教育的发展。根据牧区教育现有实际,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认为搞好牧区基础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秦、汉农业移民的进入使内蒙古草原的人口形势开始发生变化,而从清末和民国时期起内蒙古人口数量才有了较大幅度的持续增长。建国后内蒙古牧区人口变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7年到1957年,人口增长主要以人口的自然增长为主;1958年到1986年主要以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原因导致的人口的机械变动为主;1987年至今,根据为数不多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牧区人口增长以人口的自然变动为主。以各种名目进入牧区的大量流动人口,由于其较长时期的居住及不同于牧区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生产方式,给牧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由潘建伟、张丰兰教授等著《中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一书,将我国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统一在自然和人、气候和地理、历史和现实辩证关系之中进行研究,深刻地揭示了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对我国牧区发展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细读全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牧区社区是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并列的一种新型社区,是以家庭为小区、以嘎查为卫星区、以苏木为中心区的层级结构。牧区社区生活中,家庭小区是基础层次和主体层次,是牧区社区生活的重心所在和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苏木中心区是高级层次,处于中心地位,是社区服务的主要源泉;嘎查卫星区是中间层次,起着连接家庭小区和苏木中心区的桥梁作用。牧区社区的形成依靠多种因素的结合,散居是走向牧区社区的捷径和人口,草原畜牧经济和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开启牧区社区之门的两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者们对辍学问题越来越关注,原因研究、控辍对策研究、辍学现状研究等方面,究视野中缺乏对我国广大牧区辍学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辍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研究视野中缺乏对我国广大牧区辍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牧区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难点。新中国成立50年来,投入巨大,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创办,极大地推进了牧区教育的发展,但牧区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牧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甘肃牧区三县的“逐学校而居”的教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其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牧区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牧民由此形成了新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甘肃牧区三县的作法也许对全国其他牧区能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牧区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难点。新中国成立50年来,投入巨大,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创办,极大地推进了牧区教育的发展,但牧区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牧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甘肃牧区三县的“逐学校而居”的教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其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牧区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牧民由此形成了新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甘肃牧区三县的作法也许对全国其他牧区能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伊犁州牧区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特别是提出了牧区教育对策的80字总体思路。在牧区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试探性地提出在局部跳跃前进、“三校、两点、一班”办学模式,举办实验学校、多民族联合办学、教师培养“三为主”等一系列特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成才之路》2012,(6):17-17
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牧区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伊犁州牧区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特别是提出了牧区教育对策的80字总体思路。在牧区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试探性地提出在局部跳跃前进、“三校、两点、一班”办学模式,举办实验学校、多民族联合办学、教师培养“三为主”等一系列特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和自治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发展新疆牧区教育的政策。其中,牧区寄宿制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牧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使牧区基础教育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牧区是中国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可忽视的地区。本文通过分析评价牧区“四化”发展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加快牧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门峡市区不同层次的20所幼儿园的调查,对该区幼儿园双语教学开展情况、双语教师基本情况、双语教育意识进行了描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三门峡市区幼儿园双语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疆牧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新时期牧区教育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成为新疆教育工作的难点。本文从扼要介绍新疆牧区概况和特点入手,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师资、设施、经费、参考书、就业等7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信息化、师资建设、助学体系、双语教育等9条发展牧区教育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牧区政策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牧区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路径:一是牧区产业政策的演变,二是牧区产权制度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即由重视家畜第二性生产向重视草第一性生产转变,由注重经济目标向保护生态目标转变。在未来牧区政策的实施中,应进一步增加政策的稳定性、牧区群众对政策的参与性、牧区政策的民族文化个性及牧区政策与农村政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青海牧区双语教育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由于所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其双语教学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足,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下.本文通过田野调研,对班玛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状揭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边境牧区实现现代化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牧区现代化政策是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牧区振兴的重要政策载体。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的田野调查资料显示,牧区现代化政策试点为实现边境牧区的现代化打开政策窗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定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导向、“政社联动”的主体关系、“组织起来”的现实载体,是新巴尔虎右旗试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基本逻辑。边境牧区因地制宜借鉴新巴尔虎右旗的试点经验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处理好“制度”与“生活”的协同构造关系,进一步完善推广生产经营制度改革经验,以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人才振兴为突破口来推进边境牧区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线上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在牧区中小学线上教学却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信号覆盖、教学终端、家长支持、教师懈怠等。基于此,本文试图总结疫情时期牧区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经验,分析牧区中小学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寻求解决问题途径,为牧区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提供参考,为牧区中小学生公平学习提供机会,力求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进。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高寒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分析了甘南牧区产业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遵循产业演进规律,构建了新型的产业结构体系:第一产业向现代、绿色、高效的农牧业转型;第二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集群化演进;第三产业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