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32-33
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人们与之的抗争,并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新闻传媒的表现从事件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在"非典"带来的危机中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信息的传播如何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这些话题都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非典"时期的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月份"非典"流言突然大规模扩散.虽然由于政府与媒体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流言迅速被遏止,但是对这一现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戴轩 《现代出版》2003,(3):13-14
在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之际,民政部表彰抗击"非典"先进社会团体,2003年7月8日决定,授予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等48个全国性社会团体"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称号.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从广州始发的"非典型性肺炎"最终蔓延到了全国.一时间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非典"大战在全国展开.这对中国政府、公众和媒体来说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非典"事件发生之初,媒介仍然遵循以前的信息传播机制,反应迟缓;但疫情发展之迅速、后果之严重让人始料未及,突发的危机事件使各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加快了协同作战的步伐,由此也推进了媒体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新闻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电视媒体如何有效应对灾害宣传,提出了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在灾害报道方面形成一种惯例,就是"报喜不报忧".2003年,"非典"在中国爆发,由于媒体的集体失语,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监督责任,导致"非典"在全国迅猛扩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抗击"非典"现场直播特别节目<爱心连线>之所以能够在"非典"肆虐的三晋上空划出一道彩虹,在隔离病区和全社会之间搭起一座相互关爱、沟通、鼓励、支持的爱心桥梁,谱写出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全民"大合唱",就是由于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获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后,上海的发展备受世人瞩目.上海已经以自己取得的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的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尤其是今年战胜"非典"的胜利,说明上海市经历了重大的考验,上海城市文明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进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7.
浅谈抗"非典"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研究非典档案形成特点 ,做好非典档案管理 ,开发信息资源 ,利于更好地运用非典档案为防治非典各项工作、乃至今后处理类似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服务 ,实现非典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非典"系列新闻发布会,到2008年奥运系列新闻发布会、汶川地震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这些系列新闻发布会的主办方,逐渐从被动走向主动.201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玉树地震"所召开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则是过去一年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9.
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在这非常时期,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深入到非典防治的第一线,加强对非典防治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为非典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首肯,也为档案工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非典,给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平添了重重阻碍,严重扰乱了各方面生活秩序,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从沈阳市房产产权电子档案数据库建设可见一斑.沈阳市房产档案馆现聘用50名临时人员在金厦广场从事房产产权档案整理、扫描工作.非典发生前,电子档案数据库建设进行得有条不紊.随着国内尤其是北京非典疫情日趋严重,市房产局采取了周密的防范措施,封闭了相关通道,实行了进厦人员登记、测体温及限时用午餐等制度.这些必要的措施对防非典起了重要作用,但相应地也影响了工作进度.由于测体温、消毒和提前午餐,挤占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档案整理、扫描进度减缓.而且,再增加若干名临时人员以加快进度的设想也化为泡影.对此,我们忧心如焚.  相似文献   

12.
获奖集体:1.浙江日报抗"非典"特别报道组2.钱江晚报抗"非典"特别报道组3.今日早报抗"非典"特别报道组4.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中心5.浙江广电集团广播新闻频道采访部6.浙江广电集团体育健康频道抗"非典"特别报道组7.杭州日报采编中心8.都市快报本地新闻中心9.每日商报新闻部10.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部11.杭州人民广播电台中波954新闻部12.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活动部13.宁波日报政法科教部14.温州电视台新闻部15.绍兴日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3.
王乾荣 《今传媒》2003,(5):64-65
据说,非典时期,也是幽默流行时期,表现了人的乐观精神。幽默能带给人宽慰、轻松和会心的笑。这些天,报纸搜集并发表了不少“非典幽默”,而我对于其中的一些,却只有尴尬的笑。 先看这一条“非典问答:传播途径——飞吻与点钞;如何彻底预  相似文献   

14.
吴言 《新闻界》2003,(4):52
我不想杜撰新名词,“有效新闻”确实是我最近关注非典报道时常常跃上脑海的一个名词,即众多非典报道中确实有一类读者急需了解又十分有效、有益的新闻,值得我们关注,比如:5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报:动物专家认为(引题)非典病毒源于动物尚未证实(主题)5月7日新民晚报:(1)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引题)飞沫仍是非典传播主要途径(主题)(2)卫生部近日表示(引题)疑似非典病人10天内可确诊或排除(主题)5月6日人民日报:(1)卫生部人士答记者问(引题)治愈非典病人未见复发者(主题)吸烟不得非典无证据、蚊子传染可能性极小(副题)(2)世界卫生组织新发现(引题)非…  相似文献   

15.
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回过头来看,非典是什么?我们说,非典是一段严峻的日子,轰轰烈烈刻骨铭心;非典是一首悲壮的曲子,催人泪下荡气回肠;非典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发人深思催人警醒;非典是一条有力的鞭子,促进工作洗涤思想;非典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凝聚精神收获果实。在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共抗非典的两个多月里,我感受最深和思考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相似文献   

16.
刘非非是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栏目的记者。在首都打响“非典阻击战”的日子里,他走上“非典”前线,多次深入“非典”病房和急救中心等危险地带进行采访。并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篇《采访札记》。  相似文献   

17.
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波及到几十个国家,整个世界都在迎接这一新挑战.深圳报业集团和全国的同行一道,在这非常时期,以非常的心态、非常的魄力、非常的行动,打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战役,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18.
郑直 《今传媒》2003,(4):81-82
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以后,报刊上关于能预防“非典”甚至能治疗“非典”或者对“非典”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医药广告突然多了起来,熙熙攘攘,煞是热闹。这里采撷几种供读者“一开眼界”:  相似文献   

19.
在“非典”病毒肆虐的日子里,到处都弥漫着过氧乙酸的味道。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危及人的生命,人们减少了外出进行公共活动的时间,于是派生出“非接触”、“零距离”一类的词语。网络以它自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成为特殊时期的新亮点,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造就了“非典”时期的网络生活。此时,人们感到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网络。一、网络在抗“非典”中发挥的作用经济学家胡鞍钢在评价非典对信息网络的影响时认为,如果说在前一段时间,大家对网络的作用只是理论上的认识的话,那么,非典时期的网络则给我们的经济、工作、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大对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项目及重大突发性事件形成档案的登记和监管力度,湖北省档案局主动请缨,抽调一名业务骨干,参与并服务于省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非典”防治形成的档案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抗击“非典”的真实记录,不仅对当前“非典”预防、治疗和疫情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后类似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借鉴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作用。为对“非典”防治档案及时进行监督指导,保障档案完整与安全,防止档案资源流失,湖北省档案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