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商丘古城城址变迁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外形独特,整体格局保存完好.1986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古城周围探出了东周宋国城址和睢阳城址.如今,黄河远离商丘北流入海,对商丘影响甚微.然而,历史时期黄河的迁徙改道,使商丘地貌景观的变迁甚为可观.也正是黄河的变迁,导致了商丘古城城址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的一处大型园林,位于睢阳城(今商丘市睢阳区)东十余里。由于开封、商丘历史上都曾称梁,故而引起了“梁园之争”;商丘人文资源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把握好时机,统筹规划,定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太原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起兵之地,也是著名女皇武则天故乡的首府。因此,唐王朝非常重视对太原城的修建,在行政建置上还一度将其上升为"北都",增建了东城和中城,迎来了城市的辉煌。本文根据现阶段晋阳古城的考古发掘,对唐太原城城市建设和规划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从论述、分析国际国内建筑漫游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及已有建筑漫游应用案例入手,通过调研商丘古城,比较、分析商丘古城旅游开发现状,从理论层面论证建筑漫游在商丘古城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提出将建筑漫游动画技术应用于商丘古城旅游,以点带面,为更好地宣传商丘古城民族文化、开发商丘古城民族文化产业、保护商丘古城的文化生态链条,促其高效、节源、持续、健康发展寻找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饶州故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古城址南距西拉木沦河仅254米,是辽代的古城遗址。国务院于2013年5月将其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饶州故城分东、西两城,东城大西城小。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350米,南北宽700米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宋国人,其故里及其主要活动区域当在商丘古城东北、今商丘市北稍偏东的古蒙县。而凡"商丘南说"、"民权说"、"曹县说"、"菏泽说"、"鲁蒙说"、"齐蒙说"、"楚蒙说"、"蒙城说"等,都是很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临淄史话     
临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古城之一,因城临淄水而得名。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留下了很厚的文化层堆积。六十年代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考古与勘察,弄清了地下保存的城墙基址、门道、沟渠及其宫室、墓群的分布,以及齐国故城的平面布局。临淄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西周前的临淄在临淄建城前,这一带早有先民在这里繁殖生息。考古中发现距古城一公里的淄河东岸存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在这些遗址的上层还堆积有商朝的遗存。早在龙山文化时代,在这里从事农业活动的先民,已从事垦植谷物,繁养家畜,他们是这一带地区拓荒者。在齐国建国前,这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  相似文献   

8.
南滩古城是西宁古城的唯一实物档案。志书说:自城西至南迤东八里许。四世纪朱,秃发氏在青海东部建立的南凉政权,以虏掠来的人口筑建了东西二城。需要与可能是筑建城垣的必备条件。 喃厮啰沿用了南凉东、西城,西城的东部是隔城,隔城内为王室宫闱。《青唐录》记“城分东西二城,旁开八门”和南凉东、西城完全吻合。嘣厮啰在古城台筑建的新城是寺城。 元朝没有筑城之举,沿用青唐城至明初。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一般认为赵国都城邯郸城由郭城"大北城"和宫城群"赵王城"组成.考古发现证实,赵王城即都城邯郸城的"宫城",建于战国时代迁都邯郸之时.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和北城组成.西城的南北排列三座大型夯台,应为三座大型高台建筑宫殿建筑基址,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都城之中、宫城之内南北排列最早的"三大殿",其对后代都城之宫城的大朝正殿建设影响深远.西城中的"龙台"是宫城之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它应该是宫城中的"大朝正殿"."龙台"的"居中"、"居前"、"居高"特点,突出反映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它对以后历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设计,影响深远,如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前殿,直至明清北京城放宫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鉴于此,本文认为赵王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给以充分的重视,使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这样一座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承载着重要文化遗产信息的古代都城.  相似文献   

10.
商丘古城与大运河商丘段所承载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商丘古城与大运河商丘段捆绑申遗的关键条件。首先要盘点、厘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标志性项类的历史渊源及保护现状:物质文化资源以商丘古城、张巡祠、应天府书院、侯方域故居、阏伯台等标志性品牌为例;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商丘民间技艺与商丘民间戏剧两方面内容,分别以饮食标志性品牌资源、传统剧目标志性品牌资源为例。其次要探究捆绑申遗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方略,强调对各种文化资源项类的深入挖掘和有效保护,进而树立商丘特色文化品牌及区域文化遗产标识。  相似文献   

11.
在宋朝,商丘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宋朝的政治中心,是北宋的陪都南京和应天府,而且是北宋的经济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也是商丘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辉煌的历史时期,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永嘉学派在文化上的崛起,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明显,这一时期成为温州城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从文献整理和现场勘察角度,再现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过程,探究变迁的原因,对今天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宋代城市遗存保护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今西安城是在唐皇城基础上筑建而成,但与唐皇城并不完全重合:西、南两个方向是利用原唐皇城城墙旧基,而东、北两个方向却分别向外拓展。其“拓城”工程实施于何时,说法不一。《明太祖实录》栽有明初耿炳文、濮英等“拓城”之事,现今多据此认为今城定型于明初,是为“明城”。而清嘉庆《成宁县志》据五代后周显德二年《永兴军牒》等文献记载,认为西安城自唐末天祜年间韩建筑“新城”时即“已越皇城而东,与今城无异”,即今城定型于唐末,是为“唐城”。本文对此两种说法及其依据作了较为深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周密南宋时期对清美韵度有着审美偏嗜,斯时词作清风美雨扑面,作品呈露出词人南宋时期萧散幽远的清妙人生.词在南宋时期周密人生中起着清玩的作用,与其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一道建构起词人清美武的审美人生.词人欲在审美境界中实现生命的超越之姿,消解"士无以仕"的儒者之痛.  相似文献   

15.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它是周代政治体制在哲学上的反映。周代既不是原始氏族社会,也不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而是"宗法封建社会"。它表现在:周代通过逐层分封,形成了一个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大宗和他们所统率的小宗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等级君主。大宗以族权加强统治小宗,同时小宗对大宗的权力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周代已脱离了原始的氏族社会,但又不是恩格斯所说的"国家",而是处于"早期国家"时期。这反映在政体上就是周代是一个由民主政体向专制政体过渡的"有限王权"时代。  相似文献   

17.
宋元易代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行直《词旨》三部词学专著对宋代词学作理论性质的总结,建立起初步的词学体系。周密编选《绝妙好词》于宋亡之后,摘选精粹,体例完备,风格一致,颇具流派意识,以选本形式参与促成宋末以来关于词体理论的建设。其选摘标准及审美取向集中于复雅审音、寄托隐微和力主清空。《绝妙好词》对清代词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袁愈雄 《娄底师专学报》2006,(5):106-109,118
东吴孙皓宝鼎元年(216年)在梅山南部设立高平县,晋后为梅山瑶人所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王朝收复梅山,并设置新化、安化二县,对梅山地区进行了推行教化、发展生产等有效的开发。章惇对梅山地区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周颂》是西周特定时代之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篇,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周颂》中的周初诗篇强调继承文德、保守天命,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突出的敬业意识;而西周中、晚期《颂》诗则只强调求福禄于神祖。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周颂》宗教色彩、神灵意识淡薄,抒情、描写多针对现实,具有突出的理性特征。这种理性特征是西周思想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与《尚书》等史籍中所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理性思想是相符的。《周颂》在艺术形式上显示出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的诸多原始性特征,这与《鲁颂》《商颂》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种生活,研究人的历史一定要关注人的生活、饮食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藉以对一个时代作评价的重要视角。研究宋代百姓日常生活主要包括餐制、饮食方式、饮食礼仪等内容,它是社会饮食习俗的一部分。在展现宋代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阐述公众的饮食礼仪和规范的同时,结合相关典籍史料,探讨宋代城市的公众饮食制度的缘起、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