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新冠病毒"形势下,线上教学成了大多数师生的选择。本文研究对象为因疫情留在母国的外籍留学生。分析当下疫情期间对外的汉语线上教学模式,对国内主流线上教学APP进行分析,总结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疫情过后,继续使用线上教学,可以有效缓解汉语教师区域不平衡,进一步做到学习无国界,推广汉语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一、课例背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使得我省中小学生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期间无法正常到校上课,根据《浙江省延迟开学期间中小学各学段线上教学指导意见》,各校要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浙江省小学英语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提示》指出,第一周的学习,建议结合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开展拓展学习。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对Coronavirus(新型冠状病毒)微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梁晓芳 《亚太教育》2020,(6):157-158
线上教学在未来有可能是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模式,但是关于线上教学,褒贬不一。笔者结合疫情期间的亲身实践,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影响线上教学的各种因素,阐述了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源 《四川教育》2020,(12):46-4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线上教学五花八门,可以说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教师此时要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让学生们在家也能高效学习。我校线上开学迄今已持续六周。在这期间,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最终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线上融创教学方式,使学生兴趣浓厚,能够精神饱满地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5.
采用滁州学院教务处对全校6270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滁州学院开展的在线教学状况。研究发现,滁州学院在疫情期间主要使用学习通开展线上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根据线上资源或任务自主学习,而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为课堂直播或课堂直播+线上讨论答疑。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认真投入,提供的资源可以很好或较好地满足学习需求,不过很多同学感觉线上枯燥无味,认为此次线上教学效果不如传统面授课堂。经调查分析发现,影响线下教学的主要因素有硬件因素,软件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于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总体评价、学习投入、互动效果、课程门数、性别和年级。  相似文献   

6.
<正>在疫情期间,高中化学教学应灵活运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基于网络采取多种线上教学模式,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线上学习,改变学习方法,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化学知识,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切实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精心准备课件资源1.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疫情期间开展在线课堂教学需要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在线下课堂上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而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在线上,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63):10-12
线上学习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离校不离学、停课不停教",但也给老师、学生、家长带来诸多挑战。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线上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线上学习?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云课堂"的整体架构与创新实践研究》为引领,通过线上管、线上引、线上研、线上教、线上学、线上测、线上评、线上问的"云端一体化"策略,有效避免了线上学习活动的随意性与碎片化,确保线上学习活动的系统性与均衡化,促成线上学习走向智慧高效。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22,(2):14-15
全省各地中小学校陆续迎来了寒假,学生由在校学习转为居家学习和生活,但由于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较短、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增长、用眼卫生坚持不好等原因,寒假期间成为学生近视发生与发展的高发期.为了在寒假期间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视力,为广大学生和家长送上寒假护眼小贴士,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健康平安的假期.  相似文献   

9.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学习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以往的线上学习模式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测试无法实时监测、难以进行个性化评价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从学习环境搭建、学习任务发布、学习交流讨论、学习效果检测、学习评价与反馈五个方面重构线上学习模式,并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比对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线上学习模式与以往线上学习模式的练习效果、阶段性检测结果、学生满意度,发现实验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整体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班。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特点,将其融入线上学习中,是提高线上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线上教学期间师生遇到的主要困难,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用Adobe acrobat pro创建"交互式电子书",通过"交互式电子书"的应用将交互模块镶嵌教材,体现了泛在学习的泛在性、易获取性、交互性、情景化的特点,为线上教学实现"教、评、测"提供一种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黄雪梅 《教师》2023,(18):48-50
为提升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文章作者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以在课前、课内、课外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以辅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深度探究教材内容,收集课外资源。文章作者还强调,教师要增强线上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在线下学习期间积极提问。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开展英语探究性学习需要做到五部(眼、心、耳、手、口)并用,即眼要看、心要记、手要写、口要念、耳要听。然而,城郊学校的学生很少能做到五部并用。城郊学校如果能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简述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围绕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以期可以为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实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实践者。他们参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用心去体会,用手去操作,用眼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多种感官有效参与,让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才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们成为优秀的语文实践者呢?一、教师应该是先行者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刨根问底。唯有自己吃透教材,吃透文本,才能看清冰山以下的部分,从而做到以己昭昭使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线上教学,其主要目的 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文中基于学生线上学习期间2次生物测试成绩,利用Rasch模型评测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发现线上学习后,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以线上学习为主要方案的教学模式改革契机,而如何提高线上学习绩效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影响学习绩效的线上学习体验因素,进一步探讨线上学习体验通过影响学生注意力进而作用于学习绩效的路径过程,由此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利用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体验调研数据及学习绩效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课程认知、教学水平、课堂氛围、技术支持等线上学习体验因素会对学生学习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注意力管理在线上学习体验影响学习绩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并且该影响路径会受到线上教学方式差异的调节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围绕提升学生注意力管理水平以提高线上学习绩效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丽 《四川教育》2020,(12):48-48
为了更好地解决“停课不停学”中存在的时间长、管控难和效果缺的问题,教师在家授课要做到短平快实、少而精。教师可以构建“两练一课三环节”的微型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线上学习效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线上教学诊断与改进,了解疫情期间高职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研究以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对12734名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查发现学生网络学习存在主动性差、学习设备难调节、学习难监控等问题。建议通过打造线上教学目标与标准“两链”、建立和运行教学诊改“8字质量螺旋”、运用“荆职诊改法”、强化文化和机制“双引擎”作用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实践,进而丰富教学诊改理论成果,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为线上教学的诊改提供可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和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的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中的文本数据,采用LDA主题模型对学生的评论进行文本挖掘,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平台和技术硬件设施等。为此,高校线上教学应从强化教师线上教学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线上学习适应能力、加大环境支持、补齐线上教学技术短板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浙江省发挥基础教育信息化优势,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在全省各中小学校全面组织实施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确保学校新学期各项教育教学目标如期实现。总体来看,线上教学情况整体平稳。各服务平台在经过初期的超载运行后已逐渐适应当前需求,线上教学逐渐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